当前“入园难”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其解决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权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优质公办园资源普遍匮乏、民办园收费高、无证黑园混乱等方面。来自媒体、专家与民众的各方意见均一致认为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是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而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也证实了以政府为主导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与快速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入园难;政府职责;普惠性幼儿园
  
  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支持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如何让孩子迈好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已成为关系亿万家庭幸福与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由于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短缺,再加上近年受生育新高峰、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公办园难、民办园贵、黑户园乱”的现象,“入园难”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在整理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权威报纸与部分网站对“入园难”问题的报道与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梳理了当前人民群众对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以及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期望能为政府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一、“入园难”问题的突出表现
  
  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人园难”问题,由于公办幼教资源的匮乏,其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满足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从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就城市而言,一方面,由于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而不得不选择高价民办幼儿园。201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文章《民办幼儿园能否顶起半边天》介绍了广州民办幼儿园收费畸高,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招收小区生每月3000多元,非小区生每月近5000多元,兴趣班还要另外收费。每年4~6万的学费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公办优质幼儿园主要从其所办的亲子班孩子中进行招生,致使入园难的突出矛盾下延到3岁以下儿童身上。2010年1月26日《北京青年报》文章《幼儿园亲子班变味儿成为“占坑班”》即报道了北京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优质公办园,不仅要承担亲子班每节课高达五六十元,甚至是上百元的高学费,而且要“通宵苦等亲子班‘门票’”。此外,对进城务工子弟来说,城市正规幼儿园是其可望而不可及的。2010年5月27日《工人日报》文章《正规幼儿园难觅这些孩子的身影——贵阳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调查》报道了贵阳市多年来只有区属17所、市属2所公办园,而且分布极其不均,大多数公办园只能超额办班,根本无法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后者也就只能上应运而生的大量收费低廉但无质量保证的无证“黑户园”。
  就农村来看,学前教育资源更是极度缺乏,农村适龄儿童入园更是难。2010年8月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介绍了济南市长清区柳杭村幼儿园的简陋:60个孩子挤在3间平均只有20多平方米的简易民房里,发霉、开裂的屋顶上,一架落满灰尘的吊扇在30多摄氏度的教室里扇起阵阵热风。整个幼儿园只有一架旧滑梯、一小盒塑料玩具,一架电子琴上面盖的布已积满灰尘。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幼儿园,还是周围四五个村中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二、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如上所述,“入园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破解这一难题也就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将从主流新闻媒体组织的记者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及民众讨论中发现,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再不能推卸其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职责了。正是在这种强烈呼声下,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列为了政府未来十年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之一。
  就记者进行的实地调查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6月期间《人民日报》发表的《如何破解“入托难”》的系列报道,其中6月21日的文章《幼儿园怎么成了稀缺资源》以北京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上海向民办园购买“学位”,鼓励规范收费低廉的三级民办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需求为例,提出解决“人园难”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投入,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早日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就专家观点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在2010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学前教育算基础教育吗》中表达了发展学前教育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观点,认为政府应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公平等。在2010年8月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中,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何幼华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冯晓霞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均指出,大力发展公共财政支持的普惠性公办园才是破解“入园难”的根本出路。
  就民众讨论来看,2010年2月26日人民网《九成网友炮轰幼儿园学费暴利,建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文章指出,截止至2月25日23时参与人民网推出的“孩子入园难又贵,你如何看”调查的人数达到6635人,其中九成网友建议幼儿教育义务化,主要理由是仅由家长买单,不仅使家庭负担沉重,而且不能根本解决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了有关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89.6%的人赞成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同时提出增加或扩建公办幼儿园,重视幼教师资培养,规范乱收费和山寨幼儿园等具体措施。
  
  三、地方积极探索解决“入园难”问题的主要举措
  
  在民众强烈要求尽快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压力下,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有益经验,其主要举措都体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核心理念与解决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这是缓解人园压力的主渠道。具体来说,在城市主要是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园、建设与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农村则主要是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合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改建幼儿园。2010年7月24日《北京青年报》文章《幼儿园能够不再成为忧儿园?》介绍了北京市政府将投入50亿元,用3~5年时间兴建118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从而把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从67%提高到80%。2010年8月2日《中国教育报》文章《江苏省张家港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建设》介绍了张家港市政府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建社区住宅小区时,提前规划设计、同步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目前,该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100%,残障儿童入园率96%以上,基本满足了百姓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愿望。
  2010年1月2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鄂尔多斯乡乡建标准化幼儿园》报道了近年来鄂尔多斯通
其他文献
[摘 要]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失去了真实, 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品德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鼓励学生说真话。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激发孩子吐真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場景,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关键词]品德课堂;真实;真话;真情;真人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也产生了新的内涵,即积极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尝试生活化教学方法,为课程教学带来全新风景。以此为立足点,深入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76-02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也是在课内外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趣”与“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快乐全面地成长。  一、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
[摘 要] 为了探讨政府投入对学前教育供给特别是公办园供给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可得的2002~2006年山东、浙江、河南、湖南、贵州及甘肃6省370个县级历史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学前教育政府分担比例与公办园的在园幼儿规模增长率之间存在一种“右凸模型”现象:公办园的政府分担比例对公办园的在园幼儿规模增长率有负向影响,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政府分担比例越大,对公办园在园幼儿规模增长率的负
[摘 要] 本研究以广东省3个市县19所幼儿园439名4~5岁留守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社会退缩量表,考察留守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心理弹性与社会退缩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学前儿童;自我概念显著负向预测社会退缩及害羞沉默、主动退缩两个子维度,积极自我概念组的社会退缩总分及害羞沉默、主动退缩两个子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消极自我概念组;心理弹性在自我
[摘 要]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展课堂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英语教师可以在单词、语法、语篇教学中设置小故事,融教材知识于故事讲述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  [关键词]故事课堂 单词 语法 语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58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几个
[摘 要]教师应从小学高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基础出发,通过组织科学的英语阅读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有用的英语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45-02  阅读是学生丰富知识,增长技能,
[摘 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应该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有序推进,发掘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制定大课间活动的目标,让大课间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6801  体育大课间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着,犹如春天的微风扑面而来,给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带来了希望,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常态课中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常态课就是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自己运用超于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来为学生呈现看似平常但不平庸的课堂教学。  一、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常态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不注重学生启发性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前
[摘 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一切事物中所蕴含的美,不仅需要用肉眼观察,更要用心眼去审视。美术欣赏教学旨在优化学生审美的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从识形到赏质,最终实现寄情,引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遨游。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兴趣;方法;境界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