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及氮磷钾分配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条件下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氮、磷、钾养分特征,本研究进行了34年定位试验,设置无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个处理。采用湿筛法测定0~20、20~4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量化分析氮、磷、钾养分分配特征、贡献率和活化度。结果表明: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以>2 mm和0.25~1 mm粒级为主,2 mm和1~2 mm团聚体含
其他文献
多倍体与2倍体植物之间的生态位分化是多倍体植物成功建立的重要条件.2倍体、4倍体和6倍体猕猴桃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目前尚不明确不同倍性猕猴桃之间是否发生了明显的生态位分化,也不明确影响不同倍性猕猴桃生态位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收集不同倍性猕猴桃的自然分布点,利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不同倍性猕猴桃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通过生态位一致性检验评估不同倍性猕猴桃间的生态位差异.结果 表明:不同倍性猕猴桃的潜在适生区存在明显差异,2倍体猕猴桃的高适生区集中在海拔较低
连阴雨灾害是四川盆区发生频繁的一种复合灾害,水稻各生育阶段均可能遭遇连阴雨天气,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本研究利用四川盆区1981-2019年10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结合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对移栽和直播水稻在播种-拔节期、拔节-孕穗期、孕穗-灌浆初期、灌浆中后期-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连阴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 表明:研究区水稻连阴雨灾害危险性指数在播种-拔节和灌浆中后期-成熟期较高;水稻全生育期连阴雨灾害危险性指数表现为盆地北部、西南部边缘高,盆中、盆西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产生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下水生态补偿有助于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但是国内外关于此方面尤其是补偿标准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提出由基础、奖惩、科技和风险补偿构成的地下水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明确补偿优先等级,并将模型应用于山西省11个市,核算其地下水生态补偿标准.结果 表明:基础补偿在总补偿中占比最大,且非市场价值占比在60%以上,说明地下水具有较高的调节服务价值;2008-2017年,各市发展系数有明显提高,说明区域
为明确稻麦轮作系统有机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有机肥类型(普通有机肥、生物质炭、秸秆)、施用策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部分化肥、有机肥配施全量化肥)、施用年限(短期、中期、长期)对稻麦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土壤条件(酸性、中性、碱性)的响应.结果 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的增产效应相近,分别为3.1%和3.0%.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5.7%),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为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2018—2020年3届2815名实习护生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93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0%;在实习前4个月发生概率较高,占64.52%;普通病房是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占91.40%;针刺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占94.62%;拔针、处理针具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时机,分别占39.78%和21.5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实习护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