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行业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土建技术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做好土建施工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的相关技术,并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以及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 土建施工 施工技術 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经济和建筑工程的发展使得土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土建施工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以强有力的技术优势来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土建施工管理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在单层面积较大的公建、地下车库等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作为建筑整体的薄弱部位,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1)后浇带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后浇带施工缝两测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2)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弯曲变形的钢筋调整平直,位置正确,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模板必须稳固、密封、平整,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砼的成型几何尺寸,且应保证砼施工后新旧砼没有明显的接搓;(4)设置止水条时,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确保位置准确。
2土建施工中变形缝及解决措施
变形缝的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到位,极易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及外部效果。在变形缝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1)变形缝内垃圾未清理干净,影响建筑物应力变形,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2)施工中层与层之间变形缝内堵塞的保温材料不交圈、封闭不严起不到保温隔热作用。由于变形缝两侧墙体(一般为240 墙)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冷凝水附着在墙体上,严重时造成两侧墙体长期潮湿、冻胀,致使抹灰涂料层脱落;(3)室内地坪水平变形缝,只填塞保温材料未做防水处理或盖板两侧缝隙密封不严,而缝两侧地坪不平整,致使地坪上的水顺着变形缝两侧缝隙流入缝内,污染下层墙体;(4)竖向变形缝外侧做法一般为镀锌铁皮,由于安装不规范易脱落,影响使用功能及外墙美观。
针对以上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1)在浇筑板或柱时,直接用同缝宽的苯板填嵌,自然形成水平、竖向保温带;(2)及时清理缝内垃圾,并将其做为一道验收工序;在技术交底中要求操作者应尽量避免将砖头、混凝土砂浆残渣落入缝内;(3)在安装外侧扣板前,沿变形缝做一道防水以阻隔湿汽向外渗出,防止墙面污染、涂料脱落等现象;(4)在安装室内水平变形缝盖板前,沿着水平缝做一层防水,防水层应铺至两侧墙或地坪不少于150mm。并将盖板两侧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传统变形缝扣板一般为镀锌铁皮,铁皮与墙体之间的抹灰不易平整、较粗糙,影响美观,还有和多问题不宜处理。现在建筑变形缝有了一种新型的做法,通过技术处理改变传统的盖板形式,有效避免了很多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安装简单且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较好(如单列嵌平型、双列嵌平型等)。在施工中,通过加强工序检查,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隐患,并对变形缝处的细部及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和改进,减少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并增加建筑物的外观美感和完善了使用功能,取得了好的效果。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建筑单位体量不断增大的趋势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随处可见。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大,不宜散热,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就可能产生温度应力从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因此,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控制温度应力,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究其原因,温度列分的产生无外乎由以下几种情况: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控制首先应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着手,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外加剂及“双掺”法来控制混凝土早期的水化热;(2)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原材料的入机温度;搅拌车的罐体温度;泵管的摩擦温升等,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采取适当的计算方法,对混凝土内部温升情况进行估算,以确定所采取的降温或保温措施;(4)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在高温、大风时段施工,配备合理的泵送设备、选择合适的浇捣顺序、控制浇捣速度,夏季利用夜间、阴天气施工;(5)制定合适的降温方案,采用分层布管、循环降温的方法,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及最大温差,必要时降低循环水源的温度,避免直接用循环冰水降温;(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早期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内外温差过大,同时保证后期混凝土温度的平衡下降。
二、工程施工质量管控
1加强前期审图
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工程招标前审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并提前进行处理。审图深度不够、审图不充分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审图、看图时间短,专业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所致,从而造成审图效果不明显,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预控效果不明显。
对此,要做好现场工程质量预控,做好前期审图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审图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现场管理经理,从而在审图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二是在审图过程中,各专业审图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能够看懂其他专业的图纸,方能发现不同专业图纸不匹配、不交圈的问题;三是应加强组织管理,各专业审图完成后,应组织各专业审图人员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系统性问题。
2 坚持“样板引路”
在每道工序施工前,现进行样板施工,样板经建设、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此为“样板引路”。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墙体砌筑、墙面抹灰、地面垫层、门窗框与墙体密封、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施工环节是质量通病频发的重灾区,因此在现今施工技术、工艺、方法较为先进和完善的今天,规范施工、确保先进的施工技术落到实处对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很重要。而“样板引路”便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现场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样板引路”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最为行之有效预控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预控效果明显。
结语
总之,随着土建施工规模和速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难题会出现在施工技术与施工场地中,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土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把控,并不断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才有助于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不断提升土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鹏程.论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48.
[2].陈刚.土建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建设.2012(02)
[3].容辉.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12).
[4].吴潇杭,钱杭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222-223.
[5].王铮.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青春岁月,2013(08):483.
关键词: 土建施工 施工技術 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经济和建筑工程的发展使得土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土建施工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以强有力的技术优势来不断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土建施工管理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在单层面积较大的公建、地下车库等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作为建筑整体的薄弱部位,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1)后浇带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后浇带施工缝两测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2)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弯曲变形的钢筋调整平直,位置正确,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模板必须稳固、密封、平整,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砼的成型几何尺寸,且应保证砼施工后新旧砼没有明显的接搓;(4)设置止水条时,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确保位置准确。
2土建施工中变形缝及解决措施
变形缝的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到位,极易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及外部效果。在变形缝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1)变形缝内垃圾未清理干净,影响建筑物应力变形,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2)施工中层与层之间变形缝内堵塞的保温材料不交圈、封闭不严起不到保温隔热作用。由于变形缝两侧墙体(一般为240 墙)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冷凝水附着在墙体上,严重时造成两侧墙体长期潮湿、冻胀,致使抹灰涂料层脱落;(3)室内地坪水平变形缝,只填塞保温材料未做防水处理或盖板两侧缝隙密封不严,而缝两侧地坪不平整,致使地坪上的水顺着变形缝两侧缝隙流入缝内,污染下层墙体;(4)竖向变形缝外侧做法一般为镀锌铁皮,由于安装不规范易脱落,影响使用功能及外墙美观。
针对以上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1)在浇筑板或柱时,直接用同缝宽的苯板填嵌,自然形成水平、竖向保温带;(2)及时清理缝内垃圾,并将其做为一道验收工序;在技术交底中要求操作者应尽量避免将砖头、混凝土砂浆残渣落入缝内;(3)在安装外侧扣板前,沿变形缝做一道防水以阻隔湿汽向外渗出,防止墙面污染、涂料脱落等现象;(4)在安装室内水平变形缝盖板前,沿着水平缝做一层防水,防水层应铺至两侧墙或地坪不少于150mm。并将盖板两侧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传统变形缝扣板一般为镀锌铁皮,铁皮与墙体之间的抹灰不易平整、较粗糙,影响美观,还有和多问题不宜处理。现在建筑变形缝有了一种新型的做法,通过技术处理改变传统的盖板形式,有效避免了很多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安装简单且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较好(如单列嵌平型、双列嵌平型等)。在施工中,通过加强工序检查,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隐患,并对变形缝处的细部及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和改进,减少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并增加建筑物的外观美感和完善了使用功能,取得了好的效果。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建筑单位体量不断增大的趋势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随处可见。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大,不宜散热,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就可能产生温度应力从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因此,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控制温度应力,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究其原因,温度列分的产生无外乎由以下几种情况:
(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控制首先应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着手,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外加剂及“双掺”法来控制混凝土早期的水化热;(2)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原材料的入机温度;搅拌车的罐体温度;泵管的摩擦温升等,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3)采取适当的计算方法,对混凝土内部温升情况进行估算,以确定所采取的降温或保温措施;(4)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在高温、大风时段施工,配备合理的泵送设备、选择合适的浇捣顺序、控制浇捣速度,夏季利用夜间、阴天气施工;(5)制定合适的降温方案,采用分层布管、循环降温的方法,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及最大温差,必要时降低循环水源的温度,避免直接用循环冰水降温;(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早期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内外温差过大,同时保证后期混凝土温度的平衡下降。
二、工程施工质量管控
1加强前期审图
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工程招标前审图深度不够,导致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并提前进行处理。审图深度不够、审图不充分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审图、看图时间短,专业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所致,从而造成审图效果不明显,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预控效果不明显。
对此,要做好现场工程质量预控,做好前期审图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审图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现场管理经理,从而在审图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二是在审图过程中,各专业审图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能够看懂其他专业的图纸,方能发现不同专业图纸不匹配、不交圈的问题;三是应加强组织管理,各专业审图完成后,应组织各专业审图人员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系统性问题。
2 坚持“样板引路”
在每道工序施工前,现进行样板施工,样板经建设、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此为“样板引路”。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墙体砌筑、墙面抹灰、地面垫层、门窗框与墙体密封、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施工环节是质量通病频发的重灾区,因此在现今施工技术、工艺、方法较为先进和完善的今天,规范施工、确保先进的施工技术落到实处对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很重要。而“样板引路”便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现场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样板引路”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最为行之有效预控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预控效果明显。
结语
总之,随着土建施工规模和速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难题会出现在施工技术与施工场地中,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土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把控,并不断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才有助于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不断提升土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鹏程.论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48.
[2].陈刚.土建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建设.2012(02)
[3].容辉.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12).
[4].吴潇杭,钱杭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222-223.
[5].王铮.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青春岁月,2013(0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