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无效合作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实施时我们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从我校开展“新课堂、新气象”活动以来,我在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起来,绝非易事,若处理不当,会出现不少合而无效的现象。究其根源,症结应在于组织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它的作用,影响了实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中讨论。经过实践与探究,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方能杜绝无效合作。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建立长期合作小组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由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并不定期互换角色,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让大家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然后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不定期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练习说。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要求学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共同商讨建设性的意见解决问题。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炼成的,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如从课间操锻炼到体育课上的比赛项目,从读书比赛、演讲比赛到中队活动等,还可结合课后调查报告、小课题研究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观察学生合作需要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最初阶段我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后来终于有一个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提出疑问,这篇课文写的是邱少云,描写的却是“我”的心理活动,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问题刚提出,小组内就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合作热情。
  四、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在一个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各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确定的。而教师的要求只能代表一种共性,学生都围绕这么一个目标开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如果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也许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也许会更高。在目标确定时,让班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自主确定目标。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有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理想目标。
  五、参与学生合作过程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像一场交响乐有了优秀的指挥才会有和谐的旋律一样,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当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几轮互动仍无法深入时,我经常高高举起手:“我能说两句吗?”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强行的介入,只是平等的商量和切磋。不仅如此,还要肯定学生的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以这样的姿态参与的师生互动,能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不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吗?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蒲塘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概念、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列举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活动设计,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活动设计 课堂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言之,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把学生作
关于教学效率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重视,1632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了“改进学校教育,让教师少教精讲,让学生多学乐学”的观点。如今,效率意识更是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笔者认为,数学教育要担负起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的重任,教师就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一、改进教师的角色定位  改进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促进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而物理教学要从实验出发,而观察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现象的剖析、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误差的分析都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下面拟从四个方面谈谈在初中物
2020年初五防操作系统厂家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到现场处理紧急问题,为避免临时倒闸操作出现无票操作、使用万用钥匙等不规范操作现象,本文着重就以锦州拓新CAOS3000平台新建110k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应传道。英语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在整个中学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遵循新课程要求、教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应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呢?  一、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对于任何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表率作用。首先,对学生开展教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之作,内容明了,情节流畅,文中的爱国之情炽热而浓烈.以往教这篇课文,我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觉得学生参与深度不够,一直在文本外围打转,虽然也能明白
地热能是直接利用和发电等开发方式中最清洁和最丰富的能源之一.但是由于地热能的高温特点使得套管承受了较大的热应力作用,对套管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套管失效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