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后轮偏磨调查分析

来源 :汽车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市场上某车型的后轮偏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对车辆进行了四轮定位测试,分析了四轮定位参数信息;然后根据车辆压痕量、弹性线图等信息,推算了实际荷重値后,对特制后桥壳进行CAE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了某车型后轮偏磨的初步调查结果。
  关键词:后轮偏磨;四轮定位;CAE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21)05-0076-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artial Friction of
  Rear Wheels of a Certain Model
  RAO Li-qun, LIU Ren-zhong, SUN Li-ping, GU Xiao-ke, HE Ming-xue
  (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Zhengzhou 450016 ,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r wheel partial wear of a certain model on the marke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Firstly, the the four-wheel positioning parameters have been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vehicle four-wheel positioning tests. And then, the actual load value has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vehicle indentation, elastic line diagram, etc. After that, CAE analysis on the specially made axle hous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also.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1    前言
  国内某品牌车辆接到市场售后反馈:在行驶里程5万公里内,车辆有后轮偏磨问题。众所周知,后轮偏磨将影响车辆在行驶、转向及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故障车辆的四轮定位及载荷分析,得出初步调查结果。
  2    后輪偏磨问题分析
  2.1   故障车辆描述
  通过对用户车辆调查,得知该车辆行驶里程共计49623km,车辆主要用于长途货运(汽车配件),平时主要载质量未发生超载现象。在车辆的主要行驶路况中,高速路占1/3,城市及国道占2/3,有高速通过颠簸路面情况。
  2.2   车辆四轮定位分析
  为了分析该车后轮偏磨问题,我们对该车轮进行了四轮定位分析。四轮定位是以车辆的四轮参数为依据,通过调整该参数以确保车辆良好的行驶性能并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主要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四个内容。
  根据表1车辆四轮定位测试结果显示可知,该车辆由于轮胎不平衡造成跳动;轮胎平衡后进行四轮定位检测,发现后轮定位数值超标,后胎内侧偏磨;更换后桥壳前,外倾角NG,前束OK,更换后桥壳后,外倾角、前束都OK。
  2.3   车辆压痕的分析
  该轮胎气压长期处于半载状况(300KPa),针对外倾角的异常,对此处压痕进行分析。
  由图1可知,载荷与变形量的关系为
  Y=0.48116+52.3953x-0.00269576x2                 (1)
  式中:Y为变形量;x为载荷。
  由于板簧和后轴的间隙为75mm,当位移是37(板簧空载时变形量)+75=112mm时,荷重Y=5834N。
  由图2可知,当后轴变形量为13mm时,对应的载荷大概为4000N,因此可以推算出后的变形量=13mm时,后轴单侧荷重大概是5834+4000=9834N。因此,存在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后轴承受的载荷较大的现象。
  2.4   对后桥壳CAE分析
  2.4.1 模型分析
  本次分析以后桥CAD数模为基础,创建有限元模型。根据要求分别用四边形单元与六面体单元对其进行离散,控制单元质量,并把三角形壳单元数量控制在总体壳单元数量的5%以内。在强度分析过程中,使用SAPH440材料力学性能对后桥总成模拟结果进行评价。有限元分析坐标系的建立和后桥在整车数模中的坐标系方向一致,即以整车前轮中心为坐标原点。整车前后方向为x向,以前轮中心连线为Y向,铅重方向为Z向,建立整车坐标系,各种工况的载荷的施加方向按照整车坐标系。
  2.4.2 工况工析
  本次分析主要考查后桥壳在车辆极限工况下的强度性能。车辆在过深坑时,最大加速度能够达到25g,因此选取此工况进行计算。根据实际情况,约束后桥壳与板簧连接处Z向自由度,对后桥壳轴头处分别施加Z向、X向施加25g、7g加速度激励,分析水平力作用工况下应力分布云图。对关键区域所用计算网格进行优化调整后,计算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最大应力依然较大,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有发生塑性变形的可能,但此种工况实际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2.5   问题对策
  根据对顾客车辆的调查分析,初步推定是由于外倾角的数值偏大导致偏磨,单品的外倾角接近于上限值,装车后及满载时,外倾角的变化致使超过图纸要求值,且在某些路况下,后桥壳有变形的可能,也会引起外倾角偏大,外倾角过大可能是引起偏磨的因素之一,要求图纸外倾角基准不变,调整外倾角上下偏差,如下图6所示:
  3    结论
  通过上述CAE分析可知,对关键区域所用计算网格进行优化调整后,最大应力依然较大,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有发生塑性变形的可能。
  针对前述的试验和分析情况,结论如下:
  (1)通过对后桥壳新品的测量结果来看,结果差异较大,但外倾角都有偏大的倾向(供应商的测量结果是合格的,但接近于上限值);
  (2)根据压痕的分析,某些车辆的承载的实际荷重可能较大;
  (3)装车后及承载的变化有引起后轮外倾角变大的倾向,需进一步验证。
  (4)在某极端工况下,后桥壳有变形的可能性;
  (5)后轮偏磨,可能是由整车的后轮外倾角超差引起的。
  参考文献:
  [1]朱洪林.汽车四轮定位参数的稳健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姜致强,吴国华,饶剑文.后桥主减速器轴承偏磨研究[J].汽车工艺师,2018.
  [3]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黄照伟等.车轮偏磨对高速列车直线运行性能的影响[J].铁道学报,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乘用车智能限速辅助系统能够自动获取道路限速信息,并提供给驾驶员和车辆,通过驾驶员或车辆自动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在道路限速以下,可有效减少超速事件的发生。论文对该系统的分类、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对于该系统测试的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ISA系统的典型测试场景、针对该场景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评价指标,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车型结合高精度测试设备进行了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前技术现状进行总
從1980年代开始,装备M1主战坦克的美军在多次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以其机动性好、火力精准强悍等优势而闻名世界……  漫画吧在此为您展示美军M1主战坦克的各种战术——
期刊
摘 要:针对某DCT车型整车NVH测评工况中出现的变速箱齿轮敲击与路面颠簸程度相关性问题,本文基于MATLAB 软件平台和工程师对齿轮敲击的主客观评价结果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分析了左右驱动轮转速信号,并训练出分类器,用于该车型产生齿轮敲击颠簸路面的判断。同时基于MATLAB GUI研发了颠簸路面辨识的软件平台,用于指导双离合器变速箱TCU换挡策略,以改善颠簸路面下DCT齿轮敲击噪声品质。  关键词
摘 要:本文设计了以EOL(End Of Line)设备为控制端,检测线设备为执行端的主从控制体系,进而将车辆CAN总线通讯工艺内容从检测线设备剥离,统一由电检设备完成。本文基于UDP协议制定了通讯标准架构,并以控制检测线设备-驾驶辅助SCBS标靶为例,证明了该体系的实用性。目前已历经300000车辆生产验证,该体系在稳定性、容错性等方面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可将该技术在整车制造行业进行推广使用。  
摘 要:本文以国内某企业的混响室建设项目为例,研究和验证混响室的容积、形状、背景噪声、吸声量、室内声场扩散以及声源位置安装等设计指标。经过鉴定,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混响室的建设对汽车声学包性能开发和试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混响室;设计开发;声场扩散  中图分类号:U4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21)05-0042-05  Design Deve
摘 要:硬塑仪表板的乘客安全气囊在进行低温和高温爆破试验时,出现了气囊盖铰链断裂及破碎飞溅等问题。经过对裂口和碎片的形态进行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制定了在气囊门内壁预埋织布、调整气囊盖的激光弱化线轨迹及尺度参数、加强气囊框的焊接强度等优化方案,并进行多次验证,最终实现气囊高低温爆破试验的气囊盖正常展开。本文对气囊盖的试验验证设计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归纳出能够避免气囊盖爆破发生断裂和飞溅的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