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幼儿科学教育理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素质就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提高下一代人的科学素质是时代的迫切要求,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幼童时期开始。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纲要》赋予了新的内涵,在现代幼儿教育观念指导下,作为新世纪幼儿园教师的我们,应该转变以往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只是传授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狭隘思想,而是从萌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情感入手,培养幼儿科学观察、思维的方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树立起全新的、正确的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现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化,可以使儿童具有更高的求知欲,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坚韧的意志力。年龄越小,越需要靠直接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那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呢?
  1、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新奇事物
  每个幼儿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当他们进入幼儿园时,这方面的表现更为强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应珍视幼儿的好奇心,利用这种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现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例如:在一次点心后的自由活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叫着、跳着,把手伸出栏杆去接雨水,玩得不亦乐乎。我就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观察打雷、闪电,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从而激发了幼儿地探索欲望。有的幼儿就问:“老师,雨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呀?”“为什么会有打雷闪电?”这时我就给幼儿讲述了《小雨点旅行记》的科学小故事,并播放了有关下雨、打雷、闪电的自然科学教育VCD,使幼儿更直观地寻求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树立起幼儿初步的科学观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2、提问表明幼儿在积极思考,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对幼儿的问题,教师并不必急于回答,而应引导幼儿深入地观察。凡是在观察中能寻求到答案的,就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求答案,或启发幼儿互相探讨和解答。只有在他们找不到答案或答案不正确的时候,教师再给予帮助。例如:幼儿秋游时常常会问“为什么落在地上的花瓣是枯的?”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是设计一次活动。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盛开的花朵,并用手捏一捏花瓣。他们会发现鲜花含有水份,再引导幼儿捏一捏凋谢的花瓣,幼儿就会发现凋谢下来的花瓣水份没有了,所以是枯的。这样既支持了幼儿的发现又帮助他们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并理解身边环境和事物的美,从而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皮亚杰说过:“幼儿知识的获得是在感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习得的。”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合理地创设环境,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孩子们能经常接触到,只是还未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教师以生活的感知引导幼儿去观察、去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如带孩子们到户外,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发现自然界一个又一个的秘密。又如在散步时,幼儿在观赏身边的植物,当幼儿在观察植物的叶子时,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植物都有叶子,但不同植物的叶子各有不同,引导孩子通过感知叶子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再让孩子们摸一摸叶子,感知叶子的手感有所差别;还可以让孩子们闻一闻叶子的不同味道,也可以引导幼儿想象:叶子的形状像金鱼、像蜻蜓、像蝴蝶、像剑等等,于是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他们求知、探索的兴趣便可以从中得到激发,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周围环境等便利条件让幼儿在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时,丰富了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可创设科学角、自然角等多种区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与教育内容、目标相符的材料,让幼儿充分操作感知经验。在区域活动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大胆尝试。区域活动以其内容丰富和材料的多样性深受幼儿们的青睐。可以区域活动的感知来引导幼兒去探索、去发现。
  3、寓科学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对孩子来说:科学不是公式、定义,科学活动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有趣的活动,欢乐的游戏
  教师应善于将理性的知识融于拟人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易于幼儿轻松地接受、自觉地理解。如我在组织科学活动“会动的关节”时,让幼儿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健康歌”,并让幼儿选择各种体育器械来运动,之后再让幼儿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去思考、讨论刚才在玩时自己身上有那些关节在动?引导幼儿把会动的关节标明在人体骨骼图中,使幼儿在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中去思考,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和知识,增强幼儿科学探秘能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他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在科学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科学现象,才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使之初步产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小班“装轮子”活动,我们选择了幼儿平时最爱玩的拖拉玩具,为设计活动的导入口,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种完全不同的玩具,继而发现轮子的作用,再让幼儿动手操作难易不同的玩具材料,鼓励他们匹配相应的轮子,使玩具汽车动起来。幼儿纷纷埋头苦干,装好后试一试,不行再从新安装。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车子和轮子的关系,而且满足了他们一次次动手操作的愿望,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综合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不但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科学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效率 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然而,学困生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本文在高效课堂背景下,通过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下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对如何知道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学法作了一些探讨。笔者致力于探究如何让学困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完成高效课堂的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学习指导  课堂改革是新课标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要达到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改变了人们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及习俗等被忽略,似乎都朝着一种物质方式、一种价值观念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与生存的根,认识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的责任之一。  关键词 民间美术 民俗艺术 工艺美术    民间美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指出中外合作办学的有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  一、中外合作办学概述  (一)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惊天的巨变,这种改变也延伸到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这种大背景
【摘要】应用文教学必须抓住代写论文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生活中教,在应用中学,变抽象说教为具体实践操作。应用性原则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形式,职业院校应用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实用性、应用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应用文教学 规范性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一切有成效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外在的因素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  1、激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开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如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棵苹果树图,问学生:树上的大红苹果你喜欢吗?想摘到它吗?但是每个大红苹果的后面都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将创新教育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激发创新能力。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教学;方法;应用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繁。如今的语文课堂,仅凭一本书,一张嘴,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要想让课堂激情荡漾,很难实现。如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如何让课堂有所创新?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常规教学中多借助适当运用媒体手段,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每个中学生,不管他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多是一种课程传授模式,那就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也只是一种教师,即‘‘学科讲授型教师”。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跨越时空限制的概念。大课程观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穿越时空隧道,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建构体系。  【关键词】校园植物 生物多样性 第二课堂    为了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