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UFO研究会2007年的最后一次例会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中进行的。12月1日当天,我会全体会员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第8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谁在说”节目的制作。“谁在说”是一档全新的大型日播谈话节目,也是中国第一个故事体加辩论体的品牌节目。这次录制的内容是有关当前中国嫦娥探月卫星及神秘现象的座谈。在编导陈旭和主持人赵川以及我会几位嘉宾的配合下,整个录制过程内容科学严谨、形式活泼和谐,播出效果极佳。
13时30分,大家进入摄影棚。在多台摄像机和强光灯前,我会的王焕良、朱保如、杨建国、胡尔平、周小强等人作为嘉宾,先后坐在了前台现场。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讨论议题很快进入相关主题:关于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人类征服月球的历程及一些发生在月球的神秘现象。
我会专家王焕良教授和朱保如教授介绍了月球的形成,以及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主持人结合一些网友的看法,同时以不断播出的短片内容为相关论题,渐进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并导出一些有关月球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月亮为什么老是一面对着地球?
月面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环形山中的二战飞机是怎么来的?
三十多年前美国的登月是真是假?
美国的登月舱降落月面时伴随它的不明飞行物是什么东西?
美国宇航员登月时发出惊呼,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月球是外星人监视控制地球的基地么?
地球没有月球行不行?
这些有趣的问题立刻吸引了所有在场的观众,场上的嘉宾们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入自己的看法。
他们讲道,月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圈数刚好一样,所以朝向地球的一面总是不变。不过自从1959年苏联首先探访月球后,地球上的人也可以看到月亮的背面了。那是因为人类的宇宙飞船飞到了月亮的后面,拍下无数清晰的照片发回地球,月球的背面现在并不神秘了。“嫦娥1”号这次也成功地拍回了月球背面的影像。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有多种可能性:
一是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然后月球在几十亿年的形成过程中,由炙热逐渐冷却后形成环形山。
二是月球在太空中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无数的陨石和其他大小不同的流星体的撞击,在其四周会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一圈圈的环形山,所以也叫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有可能是几十亿年来留下的,月球上因为没有风雨的洗刷和激烈的月质构造活动,所以一直保留下来,形成十分美丽的环形山。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十几千米高,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不到9千米。
对于三十多年前的美国登月,现在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是造假。但是,现场的专家们一致表示,登月绝对不是造假,这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联最早在1959年实现人造物体登月,10年后,美国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并且取回了月面样本。后来美国人又有几次登月,还在月面上留下了一块金属牌纪念登月。美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展开是因为旗子的旗杆是呈7字形的;飘动是因为抖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插下国旗自然就会长时间抖动,造成飘的假象。人类的航天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登月水平了,没有必要造假。
这时主持人赵川故作神秘地问:“有人说月球可是外星人驾驶的监视地球人的宇宙飞船啊!”
胡尔平笑着说:“那不会的,月球早在46亿年前就在那里了,那时地球也刚刚诞生。人类分析月岩构造和地球差不多,月核也是高达1000℃的炙热岩浆,月球不会是从别处开过来监视地球人的,那只是一种假想。”
美国的登月舱降落时,据说有不明飞行物始终在旁监视,但这种论点没有官方材料加以证实。环形山上的二战飞机也只是一种新闻报道,无法证实,因此也无法确定。
针对地球是否可以不要月球的问题,朱教授说,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到了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除了可为夜晚照明外,也成为无数的诗人骚客笔下之物。没有了这美丽的神话,可是人类的一大缺憾。
专家们还列举了一些如果没有月球会给地球带来的麻烦,甚至是灾难,比如气候会发生变化,粮食可能会减产,自然灾害可能会增加,地球自转会加快(变成每天14小时),太空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就会增加,另外月球上的丰富矿藏也还在等待着人类开采等等。总之,人类不能没有月亮,地球不能没有月亮。
接下来,主持人提到了一些在中国发生过的UFO案例。胡尔平简单介绍了他过去曾参加过的一次黑龙江凤凰山考察活动,极大地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兴趣。这个事件的发展到后来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从中也看出了缺乏旁证的、没有物证的、无法再现现场的目击报告最终不会得到明确结论,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化炒作与严谨的科学研究之间的矛盾。
杨建国教授带来了一本英文原版的书,书中讲述作者在一次与外星人的遭遇中,意外地得到了一根外星人的头发;经基因化验研究,这根头发在构造上缺少一种叫做CCR5的基因。据专门研究基因的杨教授说,人类如果缺少这种基因,将不会染上人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这会不会将是人类战胜艾滋病的一条渠道呢?
在现场,主持人还请了两起目击报告事件的拍摄者上来,讲述他们所拍摄的空中不明亮点。这两个案例都已经由我研究会得出结论,认为是夜晚的发光风筝,当事者对此没有异议。
最后,主持人还请周小强对UFO现象进行了现场解答。周小强再次重申了有关外星生命存在的必然性,这是现在科学界普遍一致的意见。那种认为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存在的想法,才是不正常的。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和形态而已。这里需要区别的是,存在着谁先找到谁的问题。科学家目前正在以各种先进设备寻找外星生命,UFO研究者认为,地球很有可能先被先进的、智能高于地球人类的外星生命找到。所以,我们进行UFO研究也包含着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飞碟的蛛丝马迹,以证实外星人的存在。
经过现场近两个小时的讨论,节目录制接近尾声。主持人让现场嘉宾各自做了总结。在场的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嫦娥发射并成功绕月飞行,说明我们的外太空科技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后将会在登月阶段取得更大成功。在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上,嘉宾们认为:科学研究是十分严谨、认真的,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刻苦、持久的精神来对待的。
13时30分,大家进入摄影棚。在多台摄像机和强光灯前,我会的王焕良、朱保如、杨建国、胡尔平、周小强等人作为嘉宾,先后坐在了前台现场。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讨论议题很快进入相关主题:关于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人类征服月球的历程及一些发生在月球的神秘现象。
我会专家王焕良教授和朱保如教授介绍了月球的形成,以及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主持人结合一些网友的看法,同时以不断播出的短片内容为相关论题,渐进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并导出一些有关月球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月亮为什么老是一面对着地球?
月面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环形山中的二战飞机是怎么来的?
三十多年前美国的登月是真是假?
美国的登月舱降落月面时伴随它的不明飞行物是什么东西?
美国宇航员登月时发出惊呼,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月球是外星人监视控制地球的基地么?
地球没有月球行不行?
这些有趣的问题立刻吸引了所有在场的观众,场上的嘉宾们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入自己的看法。
他们讲道,月球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圈数刚好一样,所以朝向地球的一面总是不变。不过自从1959年苏联首先探访月球后,地球上的人也可以看到月亮的背面了。那是因为人类的宇宙飞船飞到了月亮的后面,拍下无数清晰的照片发回地球,月球的背面现在并不神秘了。“嫦娥1”号这次也成功地拍回了月球背面的影像。
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形成,有多种可能性:
一是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然后月球在几十亿年的形成过程中,由炙热逐渐冷却后形成环形山。
二是月球在太空中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无数的陨石和其他大小不同的流星体的撞击,在其四周会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一圈圈的环形山,所以也叫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有可能是几十亿年来留下的,月球上因为没有风雨的洗刷和激烈的月质构造活动,所以一直保留下来,形成十分美丽的环形山。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十几千米高,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不到9千米。
对于三十多年前的美国登月,现在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是造假。但是,现场的专家们一致表示,登月绝对不是造假,这是人类的一大步。
苏联最早在1959年实现人造物体登月,10年后,美国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并且取回了月面样本。后来美国人又有几次登月,还在月面上留下了一块金属牌纪念登月。美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展开是因为旗子的旗杆是呈7字形的;飘动是因为抖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插下国旗自然就会长时间抖动,造成飘的假象。人类的航天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登月水平了,没有必要造假。
这时主持人赵川故作神秘地问:“有人说月球可是外星人驾驶的监视地球人的宇宙飞船啊!”
胡尔平笑着说:“那不会的,月球早在46亿年前就在那里了,那时地球也刚刚诞生。人类分析月岩构造和地球差不多,月核也是高达1000℃的炙热岩浆,月球不会是从别处开过来监视地球人的,那只是一种假想。”
美国的登月舱降落时,据说有不明飞行物始终在旁监视,但这种论点没有官方材料加以证实。环形山上的二战飞机也只是一种新闻报道,无法证实,因此也无法确定。
针对地球是否可以不要月球的问题,朱教授说,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到了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除了可为夜晚照明外,也成为无数的诗人骚客笔下之物。没有了这美丽的神话,可是人类的一大缺憾。
专家们还列举了一些如果没有月球会给地球带来的麻烦,甚至是灾难,比如气候会发生变化,粮食可能会减产,自然灾害可能会增加,地球自转会加快(变成每天14小时),太空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就会增加,另外月球上的丰富矿藏也还在等待着人类开采等等。总之,人类不能没有月亮,地球不能没有月亮。
接下来,主持人提到了一些在中国发生过的UFO案例。胡尔平简单介绍了他过去曾参加过的一次黑龙江凤凰山考察活动,极大地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兴趣。这个事件的发展到后来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从中也看出了缺乏旁证的、没有物证的、无法再现现场的目击报告最终不会得到明确结论,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化炒作与严谨的科学研究之间的矛盾。
杨建国教授带来了一本英文原版的书,书中讲述作者在一次与外星人的遭遇中,意外地得到了一根外星人的头发;经基因化验研究,这根头发在构造上缺少一种叫做CCR5的基因。据专门研究基因的杨教授说,人类如果缺少这种基因,将不会染上人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这会不会将是人类战胜艾滋病的一条渠道呢?
在现场,主持人还请了两起目击报告事件的拍摄者上来,讲述他们所拍摄的空中不明亮点。这两个案例都已经由我研究会得出结论,认为是夜晚的发光风筝,当事者对此没有异议。
最后,主持人还请周小强对UFO现象进行了现场解答。周小强再次重申了有关外星生命存在的必然性,这是现在科学界普遍一致的意见。那种认为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存在的想法,才是不正常的。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和形态而已。这里需要区别的是,存在着谁先找到谁的问题。科学家目前正在以各种先进设备寻找外星生命,UFO研究者认为,地球很有可能先被先进的、智能高于地球人类的外星生命找到。所以,我们进行UFO研究也包含着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飞碟的蛛丝马迹,以证实外星人的存在。
经过现场近两个小时的讨论,节目录制接近尾声。主持人让现场嘉宾各自做了总结。在场的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嫦娥发射并成功绕月飞行,说明我们的外太空科技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后将会在登月阶段取得更大成功。在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上,嘉宾们认为:科学研究是十分严谨、认真的,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刻苦、持久的精神来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