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探析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其在我国种植较为广泛,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农民收益,稳定玉米产量,应当重视对玉米栽培种植的管理,针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加以分析研究,完善各阶段病虫害防治工作。
   1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1.1 选种
   选种时应从当地气候、积温条件进行判断,依据生产需求和种植地实际情况选取高产量、抗倒伏、抗病、抗高温等品种,如郑单958、天禾188、陕单609等。若选择有包衣的种子,应提前将无包衣种子剔除,并将发霉、不饱满种子剔除,将种子晾晒2日后,对种子进行消毒,避免地下虫害。
   1.2 土地管理
   应先行清除地膜和土地内作物根茬,并以墒情出发,底肥深施并进行机械深耕,深度为20~25厘米,并清除残膜、残留根茬,平整土地,细碎土壤,使土地表面表现为上虚下实。通常采用线型膜、微膜(厚度0.007毫米,宽度80厘米),采取小行距垄面(40~50厘米),起垄高度一般为8~10厘米,采取宽窄行方式波动,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以膜侧播种,先覆膜后播种,采用机械覆膜,间隔3~5厘米放压土带。
   做好土地肥料管理,以提高玉米单产,伴随目标产量提升,每亩土地施肥量为:年朴素10公斤、有机肥5000公斤、佑地盛丰(45%)80公斤(氮:磷:钾=23:12:10),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以科学的施肥方法,确保优良品种产量潜力得到激发,高投入以确保高密度下玉米个体良性发育,以实现高收入。
   1.3 田间管理
   苗期为玉米营养吸收重要阶段,因此要做好幼苗除草、出土、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以达到壮苗、苗齐的效果。当玉米进入穗期,则应做好肥水管理,这一时期为玉米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玉米的茎叶在这一时期迅速生长,因而需要平衡肥水,促进玉米的根系健壮发达,促进玉米茎叶生长茂盛,保障玉米生产的高质量。待玉米进入粒期,较易发生病虫害,为进一步稳定玉米的生长状态,预防根系、叶片发生早衰现象,应当做好肥水的补充,并做好水分管理,确保玉米成熟阶段的供水充足,但若为春季则无须应用特殊管理。
   2 病虫害防治要点
   2.1 褐斑病
   褐斑病通常发生于玉米的苗期。若发现玉米发生褐斑病,可采用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浓度12.5%)1000倍喷雾液对田间进行喷洒,每日喷洒1次,为提升防治功效,可于药液内加入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若玉米褐斑病有所好转,则喷洒频率可改为2日1次。
   2.2 青枯病
   若发现玉米发生青枯病,则可采用瑞毒锰锌粉剂(浓度58%)600倍喷雾液进行预防性喷洒,喷洒頻率通常为3日1次,若少部分幼苗发生青枯病,则可采取多菌灵500倍、康正磊1000倍、霜灵400倍进行喷洒,喷洒位置为植株根部,如情况较为严重则改为灌溉,每一植株用量约为300毫升,同时注意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2.3 小斑病
   在小斑病早期,可立即采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浓度75%)约700倍,或应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浓度500%)约500倍进行防治工作;如发现小斑病时已较为严重,则可采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70%)约500倍进行防治,每个星期喷1次,连续应用3个星期可治愈。
   2.4 锈病和蓟马
   若发现玉米出现锈病,则应立刻采用百功1000倍、百克1000倍喷雾进行治疗,通过紧急治疗驱除病虫害,减少损失。而蓟马类病虫害,则选种时应选抗病力较强品种,或应用防治力较强的药剂开展防治工作。
   3 结束语
   玉米不仅是常用的粮食作物,还大量被用于工业酒精等行业,其质量与产量十分重要。为保障玉米的高质、高产,应当注重玉米栽培管理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栽种玉米,科学选种,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并做好土地管理、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激发玉米良种的增产潜力,保障玉米的健壮生长。
其他文献
玉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在粮食增产中起的作用高于50%,增产潜力巨大,美国玉米高产纪录1846.5公斤/亩,我国玉米高产纪录1506.5公斤/亩。抚顺地区201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55万亩,玉米面积89.25万亩,占比67.3%。玉米因病虫害造成实际产量损失4042.4 吨。对玉米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病虫害10~15种。因此,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植保绿色发展的理念,确保农
针对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半年内因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医保真空,福州市医保中心怀着真情,在制度上将大学生医保延长到毕业之年的年底。若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工作,由用人单位办
《社会保险法》在其“总则”中载明:“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它与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针相呼应,相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六次全
针对“中国农民丰收节”,本刊通过杂志公众号面向农民进行了留言征集。对于自己的节日,很多农民表达了兴奋和喜悦之情,还有一些人则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日前经国务院批复把每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覆盖范围由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13亿人实现了“病有所医”的梦想,建成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险体系。回顾10年奋斗历程,最根本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