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一共有12例患儿发生渗漏,均及时给予处理,拔针并按压5min,在改变输液部位的情况下得以继续进行治疗,且本组患儿家属均表示理解,没有纠纷发生。结论 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输液渗漏中效果较好,有效减少发生渗漏的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静脉输液渗漏 预防效果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应用甚是广泛,不过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也很多,例如药液渗漏,穿刺部位胀痛等,由于小儿的年龄小,耐受力比较差且血管细,静脉输液穿刺也不能够好好配合,爱动,家属也缺乏一定的看护经验,进而很容易发生药液渗漏的情况[1]。为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本文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6.6±3.2)岁,研究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0.4-11岁,平均年龄(6.2±2.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可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头皮针进行直接输液,输液部位主要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每10min巡视一次;观察输液反应;如果患儿发生渗漏,应进行记录发生时间、输液部位、血管情况、渗漏的范围、药物名称及处理方法等。
  1.2.1 对照组:本组53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本组52例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①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患儿心理特征进行并情绪的安抚,分散其注意力,消除患儿的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交流时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获得患儿家属的配合,防止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哭闹,手脚乱动,进而发生渗漏。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儿可以应用语言解释,进而取得配合。同时可以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播放动画片,进而缓解患儿由于长时间的输液而感染枯燥的情绪,促使输液顺利进行。③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患儿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属性,并注意一些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如果药物的刺激性比较大,应选择较粗且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以便更好的将药液进行稀释,注意不要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进行喘息,此外,穿刺时要远离神经、韧带等部位。對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输液的患儿,可给予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患儿输液穿刺的次数,进而保护静脉。③穿刺成功后,应用进行妥善固定,一旦发生了药液渗漏的情况,家属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期间应定时进行巡视,观察输液的情况及渗漏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发生渗漏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n(%)]
  2.2 两组发生渗漏后的处理
  两组共有12例患儿发生渗漏,均及时给予处理,拔针并按压5min,在改变输液部位的情况下得以继续进行治疗。患儿渗漏的部位小范围处采取了热敷方法进行处理,以加速吸收,患儿由于药物刺激引起的非炎性水肿给予了冷敷处理,以减少静脉压的发生。同时给予患儿安慰,并向家属进行说明发生渗漏的因素,取得家属配合和理解,本组患儿家属均表示理解,没有纠纷发生。
  3 讨论
  输液时发生渗漏的因素主要是三点:(1)患儿因素:小儿由于年龄问题,自我的控制能力很差,且在输液时总是乱动,发生哭闹,输液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患儿也难以长时间坚持,由于哭闹、乱动引起输液针偏离,进而发生药液渗漏。(2)药物因素:有的治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在药理上进行分析,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存在很高的外漏风险[3]。(3)技术因素:护士的穿刺技术也是引起渗漏的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如果选择的血管不当或者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很容易发生渗漏;在穿刺完成后,对穿刺部位没有进行稳妥的固定,患儿在活动时或者出汗后便会发生针滑脱,引起渗漏;穿刺技术不到位,对药物的药理没有很好的了解,穿刺时反复进行试探,造成血管损伤,引发渗漏[4]。
  本文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便证实了此说法。
  研究还表明,引起静脉渗漏的主要因素便是患儿、药物和技术,这与本笔者观点一致。针对患儿输液方面,护士应强化预见性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分散患儿注意力,取得家属配合,并告知一些患儿家属看护的注意事项,掌握预防措施,加强巡视,稳妥固定,拔针迅速且准确。
  综上所述,发生渗漏很是常见,因此,临床上应结合患儿特点,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有效减少发生渗漏的情况,,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亢懂瑞,赵俊芳.预见性护理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效果[J].青春岁月,2015,(10):545.
  [2] 仰明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13(7):114-115.
  [3] 杨秋珍.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渗漏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5,(25):168-168.
  [4] 高朝琴,楮秀华,周华玲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56-15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糖尿病 高血压 服药
【摘 要】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哮喘病人转归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3月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业护士采取相应的系统化出院指导。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化出院指导能够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哮喘 系统化 出院指导  【中图分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珠海市为实证,首先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状况,选取珠海市具有代表意义的"白蕉海鲈"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无痛人流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则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28例(93.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的有25例(83.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工作率、术后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城镇发展受到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为了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短缺的制约瓶颈,大多城市通过对低丘缓坡、荒山沟壑等未利用地资源进行科学有序地开发,增加城
【摘 要】 目的:探索弱精子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入的60例弱精子症患者为观察组,3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的CD4+CD25+Treg 、TGF-β1 和 IL-10的含量,使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存活率、平均运动速度、精子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CD25+Treg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的TGF-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电力系统调度规划的作用,而电网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