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一共有12例患儿发生渗漏,均及时给予处理,拔针并按压5min,在改变输液部位的情况下得以继续进行治疗,且本组患儿家属均表示理解,没有纠纷发生。结论 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输液渗漏中效果较好,有效减少发生渗漏的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静脉输液渗漏 预防效果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应用甚是广泛,不过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也很多,例如药液渗漏,穿刺部位胀痛等,由于小儿的年龄小,耐受力比较差且血管细,静脉输液穿刺也不能够好好配合,爱动,家属也缺乏一定的看护经验,进而很容易发生药液渗漏的情况[1]。为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本文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6.6±3.2)岁,研究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0.4-11岁,平均年龄(6.2±2.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可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头皮针进行直接输液,输液部位主要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每10min巡视一次;观察输液反应;如果患儿发生渗漏,应进行记录发生时间、输液部位、血管情况、渗漏的范围、药物名称及处理方法等。
1.2.1 对照组:本组53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本组52例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①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患儿心理特征进行并情绪的安抚,分散其注意力,消除患儿的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交流时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获得患儿家属的配合,防止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哭闹,手脚乱动,进而发生渗漏。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儿可以应用语言解释,进而取得配合。同时可以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播放动画片,进而缓解患儿由于长时间的输液而感染枯燥的情绪,促使输液顺利进行。③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患儿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属性,并注意一些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如果药物的刺激性比较大,应选择较粗且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以便更好的将药液进行稀释,注意不要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进行喘息,此外,穿刺时要远离神经、韧带等部位。對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输液的患儿,可给予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患儿输液穿刺的次数,进而保护静脉。③穿刺成功后,应用进行妥善固定,一旦发生了药液渗漏的情况,家属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期间应定时进行巡视,观察输液的情况及渗漏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发生渗漏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n(%)]
2.2 两组发生渗漏后的处理
两组共有12例患儿发生渗漏,均及时给予处理,拔针并按压5min,在改变输液部位的情况下得以继续进行治疗。患儿渗漏的部位小范围处采取了热敷方法进行处理,以加速吸收,患儿由于药物刺激引起的非炎性水肿给予了冷敷处理,以减少静脉压的发生。同时给予患儿安慰,并向家属进行说明发生渗漏的因素,取得家属配合和理解,本组患儿家属均表示理解,没有纠纷发生。
3 讨论
输液时发生渗漏的因素主要是三点:(1)患儿因素:小儿由于年龄问题,自我的控制能力很差,且在输液时总是乱动,发生哭闹,输液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患儿也难以长时间坚持,由于哭闹、乱动引起输液针偏离,进而发生药液渗漏。(2)药物因素:有的治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在药理上进行分析,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存在很高的外漏风险[3]。(3)技术因素:护士的穿刺技术也是引起渗漏的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如果选择的血管不当或者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很容易发生渗漏;在穿刺完成后,对穿刺部位没有进行稳妥的固定,患儿在活动时或者出汗后便会发生针滑脱,引起渗漏;穿刺技术不到位,对药物的药理没有很好的了解,穿刺时反复进行试探,造成血管损伤,引发渗漏[4]。
本文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便证实了此说法。
研究还表明,引起静脉渗漏的主要因素便是患儿、药物和技术,这与本笔者观点一致。针对患儿输液方面,护士应强化预见性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分散患儿注意力,取得家属配合,并告知一些患儿家属看护的注意事项,掌握预防措施,加强巡视,稳妥固定,拔针迅速且准确。
综上所述,发生渗漏很是常见,因此,临床上应结合患儿特点,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有效减少发生渗漏的情况,,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亢懂瑞,赵俊芳.预见性护理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效果[J].青春岁月,2015,(10):545.
[2] 仰明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13(7):114-115.
[3] 杨秋珍.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渗漏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5,(25):168-168.
[4] 高朝琴,楮秀华,周华玲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56-158.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静脉输液渗漏 预防效果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应用甚是广泛,不过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也很多,例如药液渗漏,穿刺部位胀痛等,由于小儿的年龄小,耐受力比较差且血管细,静脉输液穿刺也不能够好好配合,爱动,家属也缺乏一定的看护经验,进而很容易发生药液渗漏的情况[1]。为探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本文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5急诊静脉输液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6.6±3.2)岁,研究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0.4-11岁,平均年龄(6.2±2.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可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头皮针进行直接输液,输液部位主要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每10min巡视一次;观察输液反应;如果患儿发生渗漏,应进行记录发生时间、输液部位、血管情况、渗漏的范围、药物名称及处理方法等。
1.2.1 对照组:本组53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本组52例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①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患儿心理特征进行并情绪的安抚,分散其注意力,消除患儿的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交流时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获得患儿家属的配合,防止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发生哭闹,手脚乱动,进而发生渗漏。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患儿可以应用语言解释,进而取得配合。同时可以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播放动画片,进而缓解患儿由于长时间的输液而感染枯燥的情绪,促使输液顺利进行。③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根据患儿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属性,并注意一些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如果药物的刺激性比较大,应选择较粗且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穿刺,以便更好的将药液进行稀释,注意不要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进行喘息,此外,穿刺时要远离神经、韧带等部位。對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输液的患儿,可给予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患儿输液穿刺的次数,进而保护静脉。③穿刺成功后,应用进行妥善固定,一旦发生了药液渗漏的情况,家属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此外,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期间应定时进行巡视,观察输液的情况及渗漏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发生渗漏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生输液渗漏情况比较[n(%)]
2.2 两组发生渗漏后的处理
两组共有12例患儿发生渗漏,均及时给予处理,拔针并按压5min,在改变输液部位的情况下得以继续进行治疗。患儿渗漏的部位小范围处采取了热敷方法进行处理,以加速吸收,患儿由于药物刺激引起的非炎性水肿给予了冷敷处理,以减少静脉压的发生。同时给予患儿安慰,并向家属进行说明发生渗漏的因素,取得家属配合和理解,本组患儿家属均表示理解,没有纠纷发生。
3 讨论
输液时发生渗漏的因素主要是三点:(1)患儿因素:小儿由于年龄问题,自我的控制能力很差,且在输液时总是乱动,发生哭闹,输液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患儿也难以长时间坚持,由于哭闹、乱动引起输液针偏离,进而发生药液渗漏。(2)药物因素:有的治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在药理上进行分析,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存在很高的外漏风险[3]。(3)技术因素:护士的穿刺技术也是引起渗漏的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如果选择的血管不当或者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很容易发生渗漏;在穿刺完成后,对穿刺部位没有进行稳妥的固定,患儿在活动时或者出汗后便会发生针滑脱,引起渗漏;穿刺技术不到位,对药物的药理没有很好的了解,穿刺时反复进行试探,造成血管损伤,引发渗漏[4]。
本文研究结果中表明,研究组发生输液渗漏2例,占3.85%,对照组发生输液渗漏10例,占18.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便证实了此说法。
研究还表明,引起静脉渗漏的主要因素便是患儿、药物和技术,这与本笔者观点一致。针对患儿输液方面,护士应强化预见性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分散患儿注意力,取得家属配合,并告知一些患儿家属看护的注意事项,掌握预防措施,加强巡视,稳妥固定,拔针迅速且准确。
综上所述,发生渗漏很是常见,因此,临床上应结合患儿特点,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有效减少发生渗漏的情况,,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亢懂瑞,赵俊芳.预见性护理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效果[J].青春岁月,2015,(10):545.
[2] 仰明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13(7):114-115.
[3] 杨秋珍.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渗漏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5,(25):168-168.
[4] 高朝琴,楮秀华,周华玲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