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中,杭州市以应用项目带动信息资源和交换平台建设,以交换平台建设为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创造条件,以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交换平台和应用建设,在原来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基础上不断积累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交换平台、信息资源、应用系统三者建设的互相促进,互相带动的良性格局。
交换平台的构建
按照国家标准,杭州市建立了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满足业务需求。目前有30多个市直部门和3个区、县(市)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到2009年年底,所辖13个区、县(市)全部联上交换平台。2010年,市政府所有部门将全部联上交换平台。
建立在政务外网上的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就是以交换平台为支撑,以信息目录为资源,可以到达每个公务人员桌面的访问系统,直接面向业务人员提供桌面工作界面,打破了交换平台主要为系统底层交换的技术格局,大大扩大了使用交换平台的面,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促进业务协同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资源组织
按照“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发挥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和作用,循序渐进,形成资
源分散、交换集中、共建共享的系统格局。通过大项目带动,调动和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在人口、法人单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人口、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由信息化部门牵头建设;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由规划部门牵头建设;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库由统计部门牵头建设。四大基础库信息的共享均通过市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得到实现。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服务于全市为责任。
目前,初步建成的杭州市人口和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中,法人库涉及单位7个,在库基本指标项10个,扩展指标项175个,在库记录条数1700万条;人口库涉及单位9个,在库基本指标项6个,扩展指标项223个,在库记录条数7700万条。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覆盖了杭州市六城区范围700多平方公里的1:500基础地形数据、1245平方公里的1:5000基础地形数据、1100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覆盖了杭州市八城区范围3300平方公里的1:2000基础地形数据,3300平方公里的1:2000航空影像数据,八城区及五县市16000平方公里的1:10000基础框架数据;覆盖了杭州市主城区范围的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建成区范围的地名数据(包括各级行政区划驻地,道路、街、巷名称及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建筑物及企事业单位名称,小区名称及楼栋号等各种富有地名含义的空间及属性信息);实现了37个部门的共享(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经济部分、就业生活、城市建设3大类,15小类,计1287项指标,对海量数据进行存贮和管理,能够将全市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信息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还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综合应用。
目前,通过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机制工作,正在建立全市统一规划的权力事项数据库,汇集7权力事项基本信息(包括权力编码,权力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流程等)数据指标22项,权力事项节点信息(包括节点名称,承诺时间等)数据指标l5项。汇集了权力事项办理过程的申请人信息、办理人信息、办理事项详细信息、时效信息等信息指标。其中行政审批l30个指标项,行政处罚132个指标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l44个指标项政府采购1l0个指标项,产权交易2l5个指标项,土地交易72个指标项。汇集7权力事项的办结归档信息、监察结果信息39个指标项。
开展的主要应用
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目前,我市已有市民卡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互联系统、就业再就业信息共享与协查系统,建筑业市场监管系统房地产市场综合治税系统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保险金地税代征缴信息系统、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96345语音服务数据库系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低保户认定应用系统、政府联合征信系统、“行政联合审批”系统、“金宏工程”数据库系统、杭州市政务实时监督系统等16个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在线运行,涉及应用单位34家。2009年下半年来,随着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系统的拓展,又新增有18家以上单位,到2010年底,市政府部门及各区县(市)将全部接入交换平台。
(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
交换平台的构建
按照国家标准,杭州市建立了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满足业务需求。目前有30多个市直部门和3个区、县(市)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到2009年年底,所辖13个区、县(市)全部联上交换平台。2010年,市政府所有部门将全部联上交换平台。
建立在政务外网上的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就是以交换平台为支撑,以信息目录为资源,可以到达每个公务人员桌面的访问系统,直接面向业务人员提供桌面工作界面,打破了交换平台主要为系统底层交换的技术格局,大大扩大了使用交换平台的面,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促进业务协同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资源组织
按照“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发挥各职能部门积极性和作用,循序渐进,形成资
源分散、交换集中、共建共享的系统格局。通过大项目带动,调动和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在人口、法人单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人口、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由信息化部门牵头建设;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由规划部门牵头建设;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库由统计部门牵头建设。四大基础库信息的共享均通过市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得到实现。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服务于全市为责任。
目前,初步建成的杭州市人口和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中,法人库涉及单位7个,在库基本指标项10个,扩展指标项175个,在库记录条数1700万条;人口库涉及单位9个,在库基本指标项6个,扩展指标项223个,在库记录条数7700万条。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覆盖了杭州市六城区范围700多平方公里的1:500基础地形数据、1245平方公里的1:5000基础地形数据、1100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覆盖了杭州市八城区范围3300平方公里的1:2000基础地形数据,3300平方公里的1:2000航空影像数据,八城区及五县市16000平方公里的1:10000基础框架数据;覆盖了杭州市主城区范围的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建成区范围的地名数据(包括各级行政区划驻地,道路、街、巷名称及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建筑物及企事业单位名称,小区名称及楼栋号等各种富有地名含义的空间及属性信息);实现了37个部门的共享(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经济部分、就业生活、城市建设3大类,15小类,计1287项指标,对海量数据进行存贮和管理,能够将全市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信息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还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综合应用。
目前,通过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机制工作,正在建立全市统一规划的权力事项数据库,汇集7权力事项基本信息(包括权力编码,权力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流程等)数据指标22项,权力事项节点信息(包括节点名称,承诺时间等)数据指标l5项。汇集了权力事项办理过程的申请人信息、办理人信息、办理事项详细信息、时效信息等信息指标。其中行政审批l30个指标项,行政处罚132个指标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l44个指标项政府采购1l0个指标项,产权交易2l5个指标项,土地交易72个指标项。汇集7权力事项的办结归档信息、监察结果信息39个指标项。
开展的主要应用
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目前,我市已有市民卡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互联系统、就业再就业信息共享与协查系统,建筑业市场监管系统房地产市场综合治税系统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保险金地税代征缴信息系统、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96345语音服务数据库系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低保户认定应用系统、政府联合征信系统、“行政联合审批”系统、“金宏工程”数据库系统、杭州市政务实时监督系统等16个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在线运行,涉及应用单位34家。2009年下半年来,随着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系统的拓展,又新增有18家以上单位,到2010年底,市政府部门及各区县(市)将全部接入交换平台。
(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