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斑马鱼研究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的神经毒性

来源 :中药药理与临床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初步探讨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的神经毒性及机制。方法:取6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幼鱼,分别给予0、20、30、40、60 mg/L的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通过Noldus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检测系统分析给药后10 min、3 h、24 h幼鱼的行为活动,并收集给药后24 h的幼鱼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10 min、3 h,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30、40、60 mg/L剂量组的幼鱼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百分率先显著增加,后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运动轨迹杂乱无章;给药后24 h,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40、60 mg/L剂量组幼鱼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百分率显著降低;吖啶橙染色阳性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各剂量组幼鱼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结论: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会先促进,后抑制斑马鱼幼鱼的行为活动,且其神经毒性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影响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基质栽培娃娃菜品质的影响,为基质栽培娃娃菜科学施用氮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基质盆栽方式,以不施肥为对照(CK),施肥处理保持总氮水平一致,设置4个氮素形态及配比,分别是全铵态氮(T1)、铵态氮和硝态氮各50%(T2)、全硝态(T3)、尿素(T4),采收后测定娃娃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硝酸盐、可滴定酸以及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1)施用铵态氮可显著提高
<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可使得学生更为深入地认知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核心素养理念,可使得学生更为深入地认知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
期刊
英语是交际性语言,具有模态间转换的特点,在初中英语学科开展多模态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或使用的模态,对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进行改编,总结多模态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多模态特征的教学案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不够科学等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不佳。因此,本文立足于当下存在的不足,提出组建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开展多元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转变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应对对策,希望能
本研究通过营养液浇灌盆栽试验,以晋谷21号为供试材料,基于总氮水平(5mmol/L)设置5个氮素形态配比,无氮素营养液处理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谷子幼苗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能显著促进谷子幼苗地上部、根系生长,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且在硝铵比50%:50%时达到最大;与单施一种氮源相比,硝铵氮源混施能显著促进谷子幼苗地下部生长和GOGAT活
"双减"政策要求教育教学由应试基础的"知识型"转向为以人为本的"素养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积极地承担起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责任,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如何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如何以"双减"为基础,从"减负增效"入手,以"素养提升"收尾,则成了一个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是教育领域的共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由能力、技能、知能向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转变的重要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创新、关注时事热点、总结课程教学资源和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学科核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今后发展而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加以阐述,其次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参考。
新时代背景之下,教育教学需要将核心素养为基础,以此在核心素养培养之下,引导当下初中学生具备新的道德法治观念,同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改变学生的行为与习惯,促使其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