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敢吃的广州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人什么都敢吃,蝙蝠、穿山甲、蝎子、海狗、沙蚕、水蟑螂……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凡是能嚼碎的,他们都敢往嘴里送;广州的传媒业全国领先,和广州人本身的公民意识息息相关;广州人外柔内刚,他们孝顺尊长,但又绝不盲从于家长;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百越蛮族祖先的豁达,却又务实,酷爱赏花……
  芳村黄村杨箕村、冼村南村鹭江村,广州城中有一百多个村,许多老广州人在城里,实际上却住在村里。想要上街吃点心,他们会去北京路,当然也少不了国内最早的购物中心天河城;要买品牌,就去正佳万达中华广场;想领略外国风情,就去沙面领馆区;闲暇了,就去西关陈家祠看传统建筑。经常去广州塔“小蛮腰”,或者东山少爷的华侨洋房也挺好,要拍照去红砖厂,看黑人去三元里……
  广州的天气,是一年四季随机播放的,隐隐约约听说春、秋曾经来过。你若问我老广州人是什么样的,我只能告诉你,他们下馆子必点“人头饭”,会用雨前龙井洗碗,就算你不懂粤语,也千万不要对他们摆出一副“本该和我说国语”的模样。
  什么都敢吃的广州人
  除了睡觉都在餐桌上
  都说“食在广州”,这话一点不假,广州人似乎天生就是美食家。上海人爱打扮,衣服不仅要时尚,而且料子和做工都要精细,宁可天天吃汤泡米饭,也要以一身华衣示人,所以上海有句话叫“从嘴巴上省下来”。而广州人不这样,对于吃,他们从不吝啬。曾有调查显示,广州居民年家庭人均用餐支出达高于同期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比位居第二、三位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均高1.6倍,比居末位的哈尔滨更高出19.1倍。
  广州人能从清晨的早茶,从容不迫地过渡到午饭,然后不着痕迹地转入下午茶,再长驱直入到晚饭,最后势如破竹至宵夜,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广州人都可以花在餐桌上。
  有人总结广州人:地上爬的,除了汽车,背脊向天的都可以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翅膀扑棱的都可以吃。看看广州人的食材,不消说那些常见的家禽牲畜,单看这蝙蝠、穿山甲、蝎子、鼠、猫、蛇、猴、海狗、沙蚕、水蟑螂……其中很多对于外地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当沙蚕被捧上桌时,不乏将其误认为是蚂蝗的外地人,外地食客脸色骤变,大叫着捂嘴躲开,而还没等广州人将椒盐龙虱咬得嘎吱脆,误以为那是蟑螂的外地食客恐怕早就大惊失色,从餐桌上弹起来,落荒而逃了。
  再看广州人的菜谱,单说蛇这一味,一条蛇,从蛇肉到蛇皮、蛇肠、蛇胆,都可以入广州人的嘴,炒、煎、焗、焖、炸、煲、炖无所不欢,而且讲究“鸡有鸡味,鱼有鱼味”,连李时珍都在《本草纲目》中说“南人嗜蛇,肉极鲜美”。广州名菜“龙虎斗”,就是用狸猫、毒蛇烹饪,而到了湖北,则用鳝鱼和猪肉,两相比较,不得不感叹广州人能吃、敢吃。
  广州人不仅能吃、敢吃,而且也很会吃。就拿吃早茶为例,一盅盖碗茶泡好,浓淡随君;松糕、芋角、粉果、虾饺、烧麦、凤爪、芋头糕、钵仔糕、萝卜糕、马蹄糕、糯米鸡、叉烧包,四季点心任意挑,早已不囿于传统的一盅两件。而街肆两旁,咸煎饼、笑口枣、艇仔粥、炒田螺、蒸肠粉、双皮奶、沙河粉、姜撞奶、芝麻糊、猪红汤、牛骨汤、酸辣瓜菜、萝卜牛杂等各色小吃正冒着腾腾热气,琳琅满目,不一而足,物美价廉而又口感鲜美。
  同时广州人也好吃大餐,但吃来吃去几千年也吃腻了,于是,他们穷尽心思,奢食珍稀动物和“怪物”,把人对“食”的追求和渴望演绎到了极致。不过,广州人这下终于是吃出了问题——从果子狸身上吃出了“非典”,着实令全世界惊恐了一下。而“非典”过去之后,广州人依然我行我素,似乎自有一股豁达之气,不同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更类似于老庄相忘于江湖的出世,追究那些虚无缥缈之物为何?不如放眼于当前,天塌下来当被盖,死便埋我!
  彰显公民精神
  敢于挑战权威
  在历史上,广州以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而著称,尤其在明清时,广州遍布书院,较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学书院、应元书院和广雅书院,如今这些书院的原址大部分已经随广州的城市建设而消失,但那份文人的傲气和激昂却似乎渗透到了广州的媒体中。
  这导致了广州的媒体向来以厉害和尖锐而著称,喜欢和权威作对,且时常强而执己见,难以达成同谋,有着“挖地三尺”和“拔骨剥皮”的名声,办出了《南方周末》、《南方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刊物,形成了所谓的“南方系”,在中国传媒圈里翻云覆雨,惹出了不少风浪。
  广州传媒业的这种特性,在中国可算首屈一指。传媒的发展,有沟通信息、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功效。十年前,广州媒体对大学生孙志刚被收容、被殴打致死事件的披露,直接导致了恶法的废止。和孙志刚类似的事件,唯独在广州得到了揭露,引发激烈反响,掀起舆论浪潮,并最终取得成果,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广州地处天南一隅,海路畅通,自古以来中央的集权对这里多少有些鞭长莫及。当这块土地尚欠发展之时,人们可以脚踏实地自得其乐,而当经济文化发达昌明之时,人群中那些仰望星空的人便出现了,菁英们总是乐意于对历史车轮行进的轨迹施加影响。
  在广州这座城里,有监督公车、军车私用的区少坤,广州人称“区伯”,尽管他只是个下岗的农贸市场管理员,住保障房,每月领低保,但也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只要坚持,那些人就会知道,周围还有一双双眼睛在看着,这样,大家的权利就能得到尊重。”
  在广州这座城里,还有反对地铁一号线统一化翻新的高中生陈逸华,他在广州地铁一号线东山口站和烈士陵园站举牌,收集市民签名,引发了蝴蝶效应,成功地让各大媒体、人大政协委员和市民关注地铁翻新工程,使得广州地铁公司数次回应,议题也从最初的“抹杀一站一景风格是不是劳民伤财?”到“地铁翻新项目的立项、评审、招标等程序是否合法?”,最后追诉到“国企谁来监督?”
  区少坤和陈逸华只是个例,但在他们的背后却是成千上万的广州人,他们的言行作为,尽管不能代表所有广州人的品性,但肯定代表了一部分广州人,而这一部分广州人,应该算得上是中国最具公民意识的人群之一。   双重性格的百越遗民
  花城无处不花飞
  如果用地图软件检索广州的宗祠,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大到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联合建造的陈家祠,小到不胜枚举的各家各姓普通祠堂,全都在方寸之间的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散落在全广州。
  广州人既在宗祠里祭祀祖辈先人、先贤英烈、山水天神,也在宗祠里举行族人议事、婚丧嫁娶;如果时光回溯,还会有执行族规家法,族内蒙童私塾教育等活动。据广州文物普查资料显示,仅在番禺区300多个村落中,完整的祠堂就有490间,每一个村落中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同一姓往往有一间宗祠,多间支祠,广州的宗祠文化可见一斑。
  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宗祠渐渐退出了广州人日常生活的舞台,但崇孝尊礼的宗祠文化却在广州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祠堂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祠堂门前的挂顶盘香,炉中线香一年四季青烟袅袅,缕缕不绝。
  广州人虽然饱受宗祠文化的熏陶,能孝顺尊长,却似乎又继承了百越祖先的蛮性,对于种种拘束有着天生的反抗情结。过去宗祠文化过于封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尤其对女性显得特别不公,而敢于率性而行的广州女人们,绝不会盲目地愚从封建家长制。
  过去广州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性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称为“髻”。但有那么一部分年轻女性,为了摆脱封建婚姻束缚,于是打破由长辈女性挽发的传统,通过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被称作“自梳女”。为了能够互相照应,自梳女大多相约几个要好的姐妹生活在一起,或耕田捕鱼,或采桑缫丝,或制作手工艺品,自食其力,独身终老。这样有勇气和魄力的女性,在中国其他地方是难以见到的。
  如今的广州女人,个个生得娇小玲珑,偎在高大的男人身边,宛如小鸟倚人般惹人怜爱。但若以为她们是金丝雀,那就大错特错了,她们追赶潮流,但并不盲目跟随,深知衣着穿的是品味而非时髦,还煲得一手好汤。在广州有这么一句话:男人在家里呆不住,肯定是媳妇煲不出汤来。所以有人说,广州女人最适合做老婆。
  或许因为这里自古“天高皇帝远”,成了贬谪流放的失意人最后的归宿,因此广州人是务实主义者,相比那些高高在上、波谲云诡、勾心斗角的政治风云,他们更愿意关注身边人、眼前事,有这样的精神,种一点鲜花不是更好?
  广州人爱种花,以种花为业者,有100O多年的悠久历史,为广州博得了“花城”的美誉。早在五代时期的南汉,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最开始就是庄头的种花女。广州人也爱赏花,每年春节前的迎春花市,广州人都会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届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那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
  广州城里的鲜花种类繁多:人行天桥两边花带里的三角梅,立交桥草丛里的双荚决明,大学城的美丽异木棉,散如繁星的牵牛、雏菊、韭兰、木槿、桂花……最美丽的,还属那当街四季开放的洋紫荆,每当大风起兮,呼啸的气流裹挟着粉红的花瓣从半空中飘然落下,一场花雨洋洋洒洒,给马路披上一层花毯,此时若是阳光晴好,那真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其他文献
爨氏一族曾在南中地区创造了非常灿烂的“爨文化”,但已消亡多时。如今只有云南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两块古碑,还记录着爨氏一族曾经的辉煌。图为出土于云南陆良的《爨龙颜碑》。  “爨”念cuàn,总共有30画,是笔画第二多的简化汉字。这个字在生活中极其少见,以爨为姓的人更是稀有。  因为爨字难写又难念,很多爨姓人都已经将姓改成了别的字,现今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西南的爨家村人就是如此。村中居民本来都姓
【摘要】民族地区在整体英语教育水平上落后于其他地区,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就需要接触英语,此时英语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的就是一些常使用的词汇以及语法,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学习难度更大的英语知识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既然民族地区从整体英语教育水平上存在着不足,那么就要从小抓起,重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特别是重视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此时可以
【摘要】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类专业中,《综合英语》教材一直被沿用多年。笔者以William Littlewood的五阶段交际能力框架为基础,经研究发现,随着助学形式的多样化,且为实现学语言就是为了交流的目标,《综合英语》教材也应注意不断改进。  【关键词】自学考试;《综合英语》;五阶段交际框架  【作者简介】黄列,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创新型的教育考试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了探讨,说明了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开放课堂的方法,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质疑。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作者简介】江琴花,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山中学。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能力在英语
一个人、一条狗成为了江西南坑村最后的守护者;  有着内陆资本主义萌芽“活化石”之称的托口古镇永沉水底;  600年来以种地为生的大西园村人却成为了“末代农民”……  尽管少数的村庄从旅游中找到了生机,但更多的村落却在无奈地消逝,自然村被城市文明掏空的悲剧正在上演……  这是一个有些触目惊心的事实:随着城市文明的侵袭和久居人口的迁徙,中国的自然村落正在悄无声息地湮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英语是语言类学科,随着英语的国际化趋势,对于英语学科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为考试科目来学习,机械、传统的题海战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行为修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着重就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探究的意义,之后分别论述了构建设疑激趣、精读细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突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巧妙置疑,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有效梳理、内化文本知识;设计有效的阅读活动,增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联系生活创设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传授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技能;开展小
在珠峰东坡环线,可以饱览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四高峰洛子峰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壮丽景观,享受世间最美的雪山盛宴。  嘎玛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其最美的景色来自沟谷内的原始森林,林中瀑布溅出的水花形成一片片轻薄的水雾,雾气在林中飘渺,宛如仙境。  陈塘的夏尔巴人至今还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善饮鸡爪谷酒,而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们超乎常人的登山天赋。  一直以来,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灵异色彩的酒店:克拉克·盖博和卡罗尔·隆巴德曾在这里“长期性”偷情,盖博的妻子莉雅多次雇用私家侦探蹲点调查无果,因此酒店又被称为“通奸最佳地”;928号房时常会传出巨大的声响,电话听筒会神秘地从挂钩上掉下来,房中住的客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有人在拍他们的肩膀,据说那是蒙哥马利的幽灵在游荡;玛丽莲·梦露用过的穿衣镜被收藏在酒店底层的电梯间旁,传说镜子里时常会有奇怪的影子……  19
公元862年,逃犯鲍德温在绑架了国王最心爱的女儿后,逃到了布鲁日。国王只好把这片土地封给了他,而鲍德温也从此痛改前非,大力改善当地的治安,最终这座城市连北欧海盗也不敢轻易涉足……  布鲁日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这里运河交织,桥梁众多,城墙环绕,步道纵横,漫步在中世纪的石子小道上,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圣血教堂的水晶瓶里,收藏着耶稣受难时流下的血,被信徒们奉为“圣血”,据说每到某个特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