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1a后的调节滞后比较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与框架眼镜1a后在不同调节刺激下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年龄10~16岁的85例近视眼患者,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测、医学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眼部健康检查等常规检查程序,依据检查结果及家长的依从性,选择41例配戴RGPCL,其余44例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均在MPMVA(最大正镜最佳视力)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在配戴期间每3mo复查一次,1a后在MPMVA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对两组再次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并比较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同时在配戴1a后,对RGPCL组和框架眼镜组的度数增加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初始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a后,RGPCL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a后,在2D,3D,4D的刺激下,两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的调节滞后量均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配戴1a后,RGPCL组的度数增长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RGPCL及框架眼镜1a后,在高调节刺激下,RGPCL组的调节滞后低于框架眼镜组,对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加深有一定作用,两组的调节滞后量都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建议青少年注意阅读距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他文献
整个2002年,有关3G的种种猜想与纷争始终不绝于耳.对中国来说,问题的焦点有二,一是3 G到底前景如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业内人士戏言,3 G是一种"每个人都看好,但每个人都不知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纵深发展,对农机化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准确地说,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机化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