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执政以来的朝韩关系剖析及前景预测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春季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可以说是跌宕起伏、阴云密布,朝韩关系更是针锋相对、风波频起。直到8月15日,李明博发表如果朝鲜愿意弃核,韩国政府将推动朝鲜半岛新和平构想,愿意通过政治对话来消除分歧的讲话之后,朝鲜半岛局势才出现自他执政后的首次缓和迹象。
  
  青瓦台易主 朝韩关系急转直下至剑拔弩张
  
  1997年12月,金大中当选韩国第15届总统,为朝韩关系调整提供了契机。金大中政府致力于南北和解。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南北首脑峰会,并发表了《南北共同宣言》,开启了南北和解、合作和自主民族统一的进程。金大中总统对朝鲜推行的“阳光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缓和,南北交流与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02年2月,卢武铉当选韩国第16届总统以后,仍然延续上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并根据东北亚形势变化而实行了“和平繁荣政策”。 始终坚持以和平对话的方式处理南北关系,并于2007年10月徒步跨过朝韩军事分界线,由陆路前往朝鲜访问,与金正日在会晤后发表了《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11月中旬,朝韩总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了15年来的首次会谈,签署了《北南总理会谈协议》等3份文件。12月11日,朝鲜与韩国恢复了中断56年的日常列车运行。卢武铉政府虽然面临诸多争议但在南北关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以说,在近10年的时间里,在朝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朝韩关系从分裂与对抗走向和解与合作,朝鲜半岛一度呈现出缓和、和解、合作的景象。
  2008年2月25日,李明博就任韩国第17届总统,却成为韩朝关系发展的转折点:所有的官方会谈全部停止;各种南北合作委员会相继“关门”;离散家属企盼团聚变得遥遥无期;已经开展了十年的金刚山旅游中断;中断韩朝铁路运行、开城工业园被关闭;现代峨山公司被迫撤出在朝员工,公司业务遭受重创,朝韩经济合作陷入全面瘫痪状态。自李明博就职以来,双方龃龉不断。进入2009年以来,朝韩关系恶化升级,双方剑拔弩张。继朝总参谋部发言人1月17日宣布“进入对韩全面对抗状态”之后,1月30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又声明单方面废除所有朝韩间关于停止政治、经济对抗的协议。2月1日,朝鲜发出警告,朝韩的紧张关系可能引发“一场不可避免的军事冲突甚至战争”,而根源就在于韩国政府采取的“对抗政策”。特别是朝鲜在2009年5月25日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朝鲜则宣布退出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双方陷入了严重僵局。在联合国制订了1874号决议,对朝鲜进行全面的经济制裁及美、日、韩三国积极备战的情况下,朝鲜也不甘示弱,宣布永远退出六方会谈, 还多次试射短程导弹甚至要试射弹道洲际导弹。并作好应付战争的准备,朝鲜半岛矛盾迅速加剧,一时间,朝鲜半岛上空被战争乌云所笼罩。至此,朝韩关系降至近10年来的冰点。朝韩关系之所以会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有着来自朝韩双方的多重复杂因素的背景。
  从韩国方面来看,崇尚西方自由主义、一向亲美的韩国右翼政党——大国家党的代表李明博执掌韩国新政府以后,为了找回“失去的10年”,重温大国家党亲美路线的旧梦,实行了强化韩美同盟关系的外交政策,韩国加强韩美政治、军事合作,在外交和军事上与美国密切协作,这会对朝鲜的“通美”政策构成潜在的威胁。在对朝政策方面,完全摈弃了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所坚持的对北缓和的“亲朝政策”,主张“实用”和双方互利的原则,强调朝鲜弃核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关键,跟随美国采取了共同对朝施压的做法。李明博政府提出“无核、开放、3000”的对朝政策,即以解决朝核问题、朝鲜实行开放为前提,韩国将帮助朝鲜在10年内实现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在朝鲜看来,这是居心叵测的阴谋,其目的是对朝实行“和平演变”,这与朝鲜提倡的“自主”、“民族共助”、“和解合作”政策在理念上格格不入。与此同时,韩国与美国针对朝鲜的联合军演不断举行。作为共同提案国,韩国还参与了日本和欧盟等主导的朝鲜人权决议案。所有这些无疑触犯了朝鲜核心利益“底线”。在过去10年间,朝韩之所以能不断改善关系,关键是双方扼守了一道“底线”——不搞体制对抗,不危及对方体制的生存。朝鲜认为韩国以挑衅和不友好的态度要朝鲜放弃核武,这与美国的政策没有什么不同,只能使南北关系雪上加霜,李明博是导致朝韩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韩国国内也有人谴责说,李明博政府推进修改对北政策,导致过去10年里通过阳光政策积累的南北信任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不仅导致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起来,实际上也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有害无益。
  从朝鲜方面来讲,每当韩国新政权更替之际,朝鲜方面都采取带有近乎周期规律性的外交策略,即加剧半岛形势动荡。即使是在强力推进阳光政策的金大中政府期间也不例外,朝鲜甚至在他就任那年的夏天发射了大浦洞导弹。在卢武铉政府上台时,朝鲜也发射导弹并解除核冻结,还中断了一切南北交流。朝鲜在李明博上台后采取一系列强硬手段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南北关系中把握主导权,既给韩国新总统一个下马威,也是发泄对李明博对朝政策的不满。比如,李明博拒绝接受韩朝两国分别于2000年和2007年在峰会上达成的协定;暂停了韩方为朝方每年提供的免费的肥料和总量达50万吨的食品援助;朝核六方会谈的韩国代表试图通过延缓提供物资援助来向平壤政府施压;李明博2008年访美期间曾做出的“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下的统一”刺激言论等。朝鲜也有意通过南北关系的变化,来激化韩国国内政治矛盾,促使李明博政府在对朝政策方面深刻反思,从而改变对朝强硬政策。更主要的是为其“通美封南”的策略服务,以增加在未来美朝谈判中的砝码。
  
  李明博推新 南北双方微妙示好而渐趋渐近
  
  2009年8月15日,李明博在韩国光复64周年的庆祝仪式的致辞中提出了旨在“构建朝韩高级别对话机制”,“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实施经济、教育等五项援助开发计划”等内容的“朝鲜半岛新和平构想”。表示,韩国愿意在“任何时间”同朝鲜进行“任何级别”的对话,显示出韩国政府对朝政策的新思路,也预示着韩国的对朝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8月16日,金正日会见了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随后,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与韩国现代集团联合发表了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恢复开城旅游并搞活开城工业园区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金大中逝世后,金正日不仅对金大中逝世表示哀悼,还决定派特使吊唁团访问首尔。对于朝鲜的举动,韩国政府均给予积极回应。实际上,这种变化也绝非偶然,是由多重复杂的因素所导致的。
  从韩国方面来讲,这是李明博为首的大国家党对执政一年半以来的外交政策进行反省的结果。众所周知,大国家党在取代进步势力掌权后,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之中,处于一个相对的“混乱期”。尤其是面对着“重温亲美的旧梦与南北关系现实化”、“亲近美国还是疏远中国的争论”等诸多考量。2008年4月9日的国会议员补选,大国家党没有取得预想的168席的绝对优势,只获得153个席位。5月份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牛肉风波”,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险些导致李明博内阁的辞职。这两件事充分暴露出韩国国民对李明博片面追随美国、对朝政策强硬的不满,促使李明博政府对其外交政策进行反思。在朝核问题上,李明博与美国的对朝政策亦步亦趋,采取强硬加制裁的“大棒”政策:中断人道主义援助,对朝鲜人权、领导人健康问题妄加评论,韩美联合军演不断,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积极参与美日韩对朝制裁等等。所有这些不但无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反而“适得其反”,致使朝鲜半岛局势急剧恶化至战争边缘。朝鲜则宣布退出六方会谈而寻求美朝双边会谈,韩国很多学者都呼吁:担心韩国在朝核问题上被边缘化。这也促使李明博政府对其对朝政策进行反思与修正。在南北经济关系合作方面,一年半来,可以说是处于瘫痪状态,尤其是作为韩国支柱企业的现代集团与朝鲜之间的经济合作损失很大。李明博作为韩国民众十分期待的“CEO”总统,由于遭遇 “金融危机”,执政一年多来,在经济领域里的“业绩”也乏善可陈。因此,重新修正对朝政策,重启南北关系也是“搞活经济合作”的需要,否则,李明博将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无法自拔,面临国民的信任危机。
  从朝鲜方面来说,以“超强硬”对美国“施压与忽略”政策的博弈,并没有使美国在朝核问题上作出实质性的让步,反而遭受了来自国际社会的更严厉制裁。朝鲜由于进行了两次核试验,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谴责,在国际上一度陷入孤立的境地。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朝鲜连续多年受国际制裁,外汇收入受很大限制。2009年经济又遭受新打击、农业遇洪涝灾害、韩国援助中断等因素也促使朝鲜主动缓和局势。韩国一般都是朝鲜“通美封南”政策的主要打击对象,半岛局势恶化始于韩国,那么局势回暖一般也都是先从朝韩关系的改善入手。一方面是敦促韩国回到双方首脑过去签署的《北南共同宣言》和《北南关系发展及和平繁荣宣言》的立场上来;另一方面,朝鲜也试图以此来打破国际社会的制裁和施压,为其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朝韩关系改善了,那么美朝关系也会得到相应的缓和,从而进一步促进美朝关系的发展。朝鲜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及时抓住金大中前总统逝世这一“葬礼外交”契机,派出吊唁团来创造一种“对话”氛围,从而减轻国际上对朝鲜的压力,也为朝鲜重新复归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和平会谈机制创造了条件。
  
  朝韩关系的前景:重要的是互信 关键在于政策的调整
  
  以“葬礼外交”为契机,朝韩双方都表现出了缓和关系的意愿,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朝鲜8月20日宣布解除了多项限制措施。另外,因越界而遭朝鲜扣留近一个月的韩国“800沿岸”号渔船上4名韩国渔民8月29日下午获释。这是自派代表团赴韩吊唁前总统金大中、与韩方敲定离散家属中秋前会面安排后,朝鲜寻求缓和朝韩关系的又一举措。在朝韩的共同努力下, 8月28日双方红十字会的代表终于在金刚山就重启南北离散家属团聚问题达成协议。9月26日,韩国一个100多人的离散家属访问团到达金刚山地区与朝鲜亲人见面。这是自2007年10月以来双方离散家属的首次会面,同时也是李明博政府上台后首次进行的团聚活动。
  从目前情况来看,朝韩关系确实出现了渐趋回暖的迹象,而且回暖的速度也是令人惊喜,但朝韩关系现在只是双方从“搞活经济合作”的现实需要出发,处于刚刚启动的阶段,要想完全恢复到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的那种“密切”程度,还需要更多时间,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因为决定朝韩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首先是彼此的信任问题。朝鲜认为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是搞“和平演变”,改善关系是在进行体制渗透,因此对其举动会心存疑虑。韩国最担心的就是朝鲜会不会“弃核”。而朝鲜仍希望将朝韩关系与核问题分离,这与李明博政府一年半来坚持的对朝原则格格不入。韩国政府认为,只有朝鲜表明不可逆转的弃核决心、宣布重新回归六方会谈、承诺采取措施保障韩方人员的人身安全等,韩国才能迈出大规模经济援助和举行首脑会谈等合作步伐。即使是李明博提出的“朝鲜半岛新和平构想”,也是以朝鲜弃核为前提条件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朝韩两国领导人的政治决断,适时地调整彼此的政策。李明博上任以来的对朝强硬政策必须要调整,目前还处于初期的调整阶段。韩国在处理朝核问题上立场也很重要。从处理朝核问题的整个历史过程看,每当韩国跟随美国、日本等国对朝鲜实施强硬政策时,朝鲜半岛局势就处于复杂和紧张的态势。而在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韩国都反对美国的强硬制裁甚至“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力主和平解决的政策并与中国密切合作,因此朝韩关系才出现了缓和、和解、合作的新局面。
  朝鲜针锋相对的“超强硬对强硬”政策也必须要调整,朝鲜半岛无核化、“六方会谈”和平谈判机制符合各方的利益,朝鲜应该遵循这一共识与原则。因此,朝韩关系能否抓住契机,更上一层楼,关键还在于朝韩政府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调整各自的政策。需要指出的是,朝鲜半岛走向完全和解,主要取决于南北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同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朝美关系的影响。最近朝韩关系的解冻与回暖,与克林顿会见金正日后,朝鲜释放美国女记者,寻求改善对美关系的氛围不无关系。所以,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也必须调整。只有美朝关系实现正常化,建立和谈机制和朝鲜半岛安全机制,才能让朝鲜放弃“核武自保”的安全主张。如果不改变其对朝鲜的敌视态度,朝韩对话必然将受到掣肘,南北和解之路仍将多风多雨。最近,美国国务院表示,奥巴马政府愿意让美国负责相关事务的特使博斯沃思访问中国、韩国和日本,和三国官员探讨如何确保朝鲜实现无核化,并探讨美朝直接对话可能性。这可能会成为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的契机。六方会谈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大国的权威性,是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安全不可替代的唯一有效机制。国际社会应当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这一来之不易的机制,尽最大努力重启六方会谈,并使其回归到半岛无核化正确轨道。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09BGJ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韩国高丽大学政治学博士)
  (责任编辑:李瑞蔚)
其他文献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本已步履艰难的欧盟经济及其一体化建设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危机,欧盟委员会自2008年10月起,接连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试图加强区域合作,挽救和推进欧盟经济及其一体化建设。    发布《欧洲行动框架》:应对危机的初步设想    欧盟为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短暂协调尽快出台了相关措施。2008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从金融危机到复苏:欧洲
2009年首尔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初雪纷飞之时,我机缘巧合地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美丽国度——韩国,开始了在这里的留学生活。 When the first snowstorm in Seoul since the w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