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诵读,诵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深远。诵读教学不仅能够规范学生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试从小学语文诵读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简述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此为基础,研究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并强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诵读教学十分重视,指出
  诵读能够加深学生的领悟及体验能力,要鼓励学生诵读,发展学生语感。小学阶段是发展孩子记忆力、学习能力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增加诵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传统诗篇的了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小学语文诵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对诵读教学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及学校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于是教师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小学课堂一节课40分钟,而诵读的时间往往不到5分钟,由于时间的限定,诵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诵读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过渡环节。
  (二) 诵读无目的,且朗读面窄
  小学语文中的诵读主要分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形式,学生仅仅因为诵读而诵读,没有目标,缺乏目的性,且教师不重视诵读,未进行引导,因此难以达到诵读的效果。教师往往重视班级学习好的学生,个人读的形式普遍,多数学生难以进行课堂上诵读,只是被动地作为听众,学生得不到诵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诵读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诵读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念”,学生对课文不了解,难以掌握文章的情感,忽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大禹治水》中“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一句的诵读中,学生仅是齐声念完,而忽略了其中的情绪,应用悲惨的口吻诵读才更加富有感染力。
  二、 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一)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朗读,应选择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阅读上,都应该寻找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并且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国地域辽阔,方言无数,小学是最能模仿的阶段,教师发音尤其要标准,语调一定要是普通话。语文老师应在朗读课堂上,严格规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 有利于学生语感的积淀
  朗读可以使学生走进文章,语感就是学生朗读时的直觉。只有不断地反复朗诵,才能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启发,对文章中的意境切身体会,感知文章中的情感,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在朗诵的过程中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三) 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出口成章需要的是大量语言的积累,只有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下,才能活学活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内作品,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文章整体不同的语境与语言的运用,在文章材料中领悟规律,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 有利于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到美的存在,切身体验美的感觉,进而从朗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师都知道,小学语文中,大多数文章都适合学生朗读,教师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使学生从朗诵中体会感悟文字的力量,更能唤起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进行诵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专心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于诵读文章,真正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二) 领悟文章的情感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程度,对文章有着深刻的情感,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对文本的情感进行透彻地分析,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中开展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达到默契的进入,有了对文章的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 加强范读的引导
  小学生对于情感的感悟不强,诵读出来的文章没有丰富的感情,教师只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发出情感的阅读,效果不佳。教师需要自身带情感的阅读文章,引领学生进入情感的世界,这样学生的感悟才能深刻。
  (四) 指导朗诵的技巧
  学生的兴趣激发、领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加强范文的引导和指导朗诵的技巧,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朗诵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指导朗诵的技巧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富有感情的阅读都少不了老师的指导。教会學生如何处理停顿和句子的转折,是朗读一篇文章最关键的地方,把握不同的文章节奏和语速以及情感是特别重要的。
  (五) 合理定制诵读时间
  学生每天都有空闲的时间,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设定每天诵读的时间,也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定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喜欢诵读的文章内容也会有所改变,但是读得越多,读得效果就越明显,每天定制诵读时间,需要学生根据个人自身设计,比如睡觉前的二十分钟,或者每天早上的二十分钟,这样的计划都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会发现在诵读文章上有显著的提高,也为语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习诵读能力会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轻松不少,在小学语文课中,诵读势必要成为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诵读课程,尽管诵读课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诵读能力,重视文章诵读,已经是当今语文课中不可忽视的话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27):38.
  [2]李伟.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24):86.
  [3]赵翠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24):81.
  [4]陈阳明.解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未来英才,2016(23):159.
  [5]何黎.浅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南北桥,2017(3):105.
  作者简介:李凤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梧州市华新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流动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会受到父母频繁漂泊的影响导致无法长期固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所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态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很多流动生会因无法适应新环境产生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很多流动学生也会因为无法适应新教师的讲课方式而感到吃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期更好
摘要:学习障碍是影响儿童学习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学习障碍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管理和干预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体系,这类学生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并且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全纳性的教学理念将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也容易导致特殊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基于此,笔者对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干预
摘要: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课改的步伐也与之比肩,新课标的出台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大优秀成果,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篇章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作文对于小学语文同样举足轻重,她是学生思维拓展、语言表达、感情流露的重要表现途径,与其说是课程教学,倒不如说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展开浅要探索,从而讨论如何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
摘要:感恩情感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师长,更要学会感恩周围一切,这也是一种极高的精神素养体现。目前故事教学已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渗透感恩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对故事教学的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渗透感恩情感教育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故事教学;感恩情感;渗透教育  故事教学过程中更为偏重对实践的描述,是有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
摘要:尽管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小学教育也算是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小学生能够在更加优秀的平台上面学习,不过,一部分教学问题依然存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语文作文教学尚且还有提升的空间,这篇文章从小学教育中目前的语文教学形势出发,详细论述了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状况,并随之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改善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教育早日达成新课标的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的学习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直观体现,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可是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死板老套,学生们的思想容易会受到束缚,作文写的千篇一律,没有丝毫的出色地方。实际上,小学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而新课改为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程度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学面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语言性理解掌握能力和基础的语文学习素养,对于其他科目的课程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是相对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而且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基础的有利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更加深入的渗透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语言掌握技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