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VS人工翻译:流行语英译之我见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关于人工翻译在未来是否会被机器翻译替代的争议越来越大。本文旨在通过浅析二者在流行语(汉译英)这一领域的翻译差异,来证明人工翻译在逻辑思维与翻译严谨度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为今后研究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发展前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器翻译 流行语翻译 人机耦合
   目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机器翻译的使用热潮。与此同时,人工翻译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翻译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在未来,机器翻译能否会真正取代人工翻译?实际上,依照现今科技的发展水平,机器已因其高效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翻译领域,给各行各业和译员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便利。但同时,机器翻译的效果和质量仍有待改进和提高。比如,以当下流行语英译为例,其文本语言结构的生动性和目前机器翻译的逻輯思维局限性,使得人工翻译在此领域体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一.机翻VS人工:选词的适配度——以时政类流行语为例
   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史无前例,但中国话语却在国际传播当中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在时政流行语方面的传播。中国很多时政类流行语往往代表着中国特定的国情和社会环境,因此,翻译过程中的遣词造句需要秉持高度的严密性,译者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大国形象。正如我国资深翻译家王弄笙所说:“从事外事翻译必须结合业务、熟悉政策,对重要的词,特别是涉及到领土主权、重大国家利益的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握好分寸。”鉴于此,机器无法深入透析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与文化背景,因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就无法做到完美体现国际关系,甚至是国家尊严。
   例如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此句翻译的核心在于这个“富”字如何理解。是机械地理解为“有钱了、成为富人了”,还是意译理解为“繁荣了、富强了”?如果使用机器翻译,“富”就会直接被翻译成“rich”,但这不利于保护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应有权益。因为长期以来,一些国家一直对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颇有微词,所以从这些国家的角度来讲,如果中国用“rich”形容自身的国民经济水平,就等同于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因此中国也就不应该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拥有的相应权利。因此,经过一番斟酌比较后,外交部翻译室的译员们一致决定使用“prosperous”一词代替“rich”,意为“繁荣了”,这样用词更为审慎合理,符合表达意图,外界也会更容易接受。
   另外,关键概念的翻译不能混淆。例如“形式主义”一词,经测试,使用市面上绝大多数英语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大概率都只会出现“formalism”这一种翻译结果。但若对照“formalism”的英英释义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词具体指的是在艺术、哲学领域中注重形式,而非我国不提倡的、办事只走程序而不落到实处的形式主义。它绝对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汇。因此,如果不思考其真正内涵而直接使用机器进行翻译,就会给外国受众留下“中国不够包罗万象,什么都反对”的错误印象,甚至造成国际误解,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在正式的译文中,译员们将“形式主义”改译成了“take tough action against the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sake”,走形式走过场,这是我们反对的。此“形式主义”非彼“形式主义”,要区分清楚。还有“群众”一词,如果使用机器翻译,会同时出现“masses”、“people”和“public”等多种译法,那么应该选择哪个词才最贴近“群众”的实际含义呢?这时,进行人工甄别就十分重要了。首先,“群众”实际上是指中国的“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但“masses”一词在英语中含有贬义成分,存在“底层大众”的含义,因此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人民群众”这一集体概念。所以从十八大开始,“群众”就已经被改译成了“people”或“public”。例如,团结动员群众——“uniting and mobilizing the people”,就是说党和群众、和人民是在一起的,而不是割裂的个体。
   因此,对于时政流行语这一类充满特定社会文化内涵的表达,词汇的解码不仅要考虑上下文语境,更要充分考虑这一语言使用民族背后的文化思维习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语际转换的过程中不拘泥于表层意义,把握实际内涵并准确传达出词汇的深刻含义。而这些都是机器无法做到的。
   二.机翻VS人工:逻辑思维的转换能力——以网络流行语为例
   随着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很多以娱乐性为主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而为了使网络流行语更加形象幽默,一些网友经常会将其原本的语句浓缩,或直接以其鲜明特征为其命名。此类流行语往往具有更深层的引申义,因而对翻译过程中“脱词取义”的要求也就更高。
   比如最近话题度很高的“996工作制”,机器只会将其译成 “the nine nine six working system”,并没有突出“996”背后隐藏的互联网公司非人性化的加班制度。此时人类特有的逻辑思维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提取出“996”的真正内涵,向外国受众解释何为“996”——“9a.m. to 9p.m.,6 days a week”。再比如,最近的年轻人总是把“凉了凉了”挂在嘴边,通常用来表示“完了、结束”的意思,经常用于失望或无法挽救的局面中。常见用法就是“一首凉凉送给某某”。按照这个思路,它的英文可以这样翻译:“Be doomed”,表示“糟糕,要失败”。例如:The questions in this exam are too difficult.I’m now doomed. (这场考试的题目太难了,我注定要“凉凉”了)。但若使用机器翻译,只会出现“cool”这一种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的译法。其实来自两种语言环境的人之间产生交流,大多数情况是靠领会对方语言的切实含义的,如果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脱词取义”,只是像机器一样生硬的字面对译,那么沟通双方就很难达到精神层面的契合。    再者,由于机器在逻辑思维方面远逊色于人类,因此在进行较为抽象的意译时,无法像人类一样做到“脱词取义”,这使得其翻译结果难以做到情感与内涵的有机统一。例如最近网络流行的“爬山梗”,出自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是剧中角色张东升的台词。张东升因事业失败,无法忍受岳父岳母的百般刁难,最后在爬山时假借拍照一把将二老从山顶推下。之后“一起爬山吗?”就变成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互开玩笑的“死亡邀约”,意为以幽默诙谐的语气拒绝或调侃他人。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单纯地使用机器翻译,无外乎“Climbing the mountain together?”和“Are we hiking together?”这两种译法,均表示邀请的含义,与原本所表示的意思完全相悖,这就会让外国受众产生误解。因此,如果在这种以一定剧情背景为支撑的语境下使用机器翻译,不仅传达不出语句原本的幽默含义,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产生歧义。
   三.机翻VS人工:语言惯性的调整能力——以标识类流行语为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标识语无处不在。标识语翻译也是当下流行语翻译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好的标识语翻译可以为原本的语言增色,产生极好的宣传效应。因此,在中国语言文化软输出的过程中,标识语翻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中西方在句式长短、措辞方式等语言习惯上存在差异,因而标语若采用机器直译可能会造成譯文过于繁琐冗长、词不达意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外国受众的理解难度。
   例如“小草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这句标语的机翻译文是“The grass is smiling at you. Please detour”。其实公示语的文体特点是言简意赅,不需要逐字翻译,直接简洁地译成“ Keep off the grass”反而更符合外国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再如另一个常见的公共标识——“只准临时停车下客”的机翻译文是“temporary park only for getting off”。除去语法错误,翻译累赘,而且“get off”的行为主体应该是人,所以直接翻译为“ For passenger drop-off only”即可,避免不需要的误会。还有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明礼让,自觉排队”,被机器直译成了“Please be courteous and line up on your own initiative”,这样的译文虽然遵循了中文原文,但却完全忽略了中西方文化以及语言差异,如此繁复的译法不仅会在外国受众群体中水土不服,还会阻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直接将其翻译成“Line up, please”。国内的公园里,景区和街道等都有很多类似的错误翻译,很多时候是因为受制于中文的惯性,成了中式英语。
   总之,在翻译各类标识语之前,应该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一些相同场合下的平行表达,以便在翻译过程中直接采用或借鉴,绝对不能想当然地按照中文习惯闭门造车,否则可能会影响重要信息在外国受众群体之间的有效传递。
   四.未来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社会高速发展,各领域的新兴流行语层出不穷,机器翻译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但得益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当前翻译市场各类辅助软件及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比如Google翻译软件重返公众视野,无论是其准确性还是翻译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国内的有道翻译和搜狗翻译等也都在近两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就证明了在流行语英译领域,人工翻译占主导地位,机器翻译能起到一定的的辅助参考作用,人机耦合才是未来趋势。如在翻译一份流行语占主要篇幅的文稿时,机器可先凭借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完成除流行语翻译外的其他初级翻译任务,帮助译员理清思路。而后,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捕捉机器翻译不可避免的逻辑漏洞,并加以改正、润色。这样即可兼顾机器的效率与人工的严谨,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说:“我相信人机耦合肯定比单独机器要强很多,所谓未来真正的技术进步,不是让每个人都被人工智能淘汰掉,而是应该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之上。”
   参考文献
   [1]《汉英时文翻译高级教程》.贾文波
   [2]《外教时政英语翻译策略与技巧》 周桐、倪聪
   [3]《网络热词分析及翻译现状浅析》 陶涛
   [4]《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网络热词的英译》.胡殿龙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为切入点,以比较音乐学为立足点,对王光祈先生的比较音乐学理论体系和具体运用进行细致地分析梳理,意图剖析王光祈先生运用比较音乐学进行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的先进方法与手段,及其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以此总结前人对比较音乐学的运用经验,使我国比较音乐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王光祈;比较音乐学;《东西乐制之研究》  我国音乐理论家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在中国音乐史的浩瀚
关键词:陈白尘 果戈里 戏剧文学 借鉴 转化  陈白尘作为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戏剧创作,推动现代戏剧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剧坛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十世纪初,西方势力大肆入侵,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帝国主义转而寻求地方上的统治代言人,向军阀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于是军阀割据,内乱不断,百姓陷入迷茫和绝望,知识分子们则四顾探索救国之路。正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这为国人带来了曙光和希
[摘要]五行音乐疗法近年来在临床的各个领域应用成果丰硕,但在临床的实验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五行音乐疗法治疗选曲上,多选用古今民族器乐曲,然而在临床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曲目的创作背景和目的并非是为了治疗,患者在聆听乐曲时对乐曲内涵、韵律产生共情,这常常会对治疗效果和实验结果带来不可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论证,简述五行音乐疗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通过临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与“反对作曲技法在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索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生识字学习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其次从通过科学技术,完成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引进多元化教学手段,寻找汉字文化内涵、完善汉字文化评价标准,凸显汉字文化融入地位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思考,进而强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融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旨意在为相
[摘要]  中国的“流行音乐”这一术语是由“popularmusic”一词翻译而来的。从词源学角度来讲,“pop”一词为“popular”一词的缩写形式,但在流行音乐领域所含意义却有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popularmusic”通常指较宏观的音乐类别;“pop”则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兴盛的更为具体的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有关“pop”与“po
关键词:故都的秋 悲剧性格 借景抒情 郁达夫自传 郁达夫日记  钱理群先生《品一品故都的秋味》中说到“所谓故都的秋味实际上是一种客体与主体的交融”,从中“既品出了清闲,又品出了落寞”,分析清楚,秋味十足。可钱先生在文中把北京的果树表述为“只是余墨”,“一种境界的扩展”,“无须再多说了吧”,这显然是不妥的,作为文中五幅秋景图之一,作者花了一定的笔墨去写,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置若罔闻,无论如何都
[摘要]文学素养一般指人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等方面所具备的与文学相关的综合能力的统称。提升文学素养既可以提升音乐人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开阔人文视野,丰富音乐人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今音乐学生的文学素养缺普遍下降,因此,提出提高文学素养的方法与路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提升文学素养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之所在,以及学
内容摘要:作为某一语言的语义体系中固有的情景分类,情景类型与动词有密切关系。及物性过程只对应于用来体现过程的动词。因情景类型与及物性过程都与动词有联系,本文将就此对情景类型和及物性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异同,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准确交流。  关键词:情景类型 过程 动词  现实生活中,说话者常常用不同类型的动词表达不同的情景类型。某些固有静态动词用于描述稳定、不存在变化的静态事件,如“知道”、“喜
关键词:余华 父亲 转型  余华从登上文坛开始,就以其特有的冷酷叙述方式,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被认为是80年代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90年代后,余华开始寻找内心的真实,调整自身与现实的关系,在先锋文学向当代化转型的大潮中再次走在了文坛的最前沿。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余华始终关心的对象“人”,人的家庭生活是他一再书写的对象,余华通过对家庭伦理的建构来实现他启蒙社会的人文理想。  一.父性的
关键词:苏轼 女性形象 书写方式  自花间词盛行始,词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大多呈现娇娆之态或仅写容貌与艳情。而苏轼的女性词脱于俗媚,打破书写传统,在歌儿舞女之外,拓宽女性形象类型。在描写容貌身姿之外,更多注入个人情志。例如《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西江月·咏梅》、《浣溪沙·端午》等,都展现了苏轼笔下女性形象独有的魅力,体现了词人的女性意识。  一.苏词的女性形象类型  宋词的创作实践充分反映了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