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本文从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开发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发误区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进一步推动我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农村边区 校本课程 研究 开发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纵深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边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处于两难发展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单一的国家课程不能有效解决所有学校遇到的所有问题,学校和 急需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边区教师长期因教而教,教学研究能力相对低下,缺乏必要的经验与题材,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边区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应该将校本课程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校本课程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侧重于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文化类。挖掘的材料相当广泛,概而论之,本地的建制沿革、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教育文化、乡土特色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所及。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侧重于学校内部因素即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的研究,而忽略外部客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更忽视了外部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摒弃本地历史与现状,脱离实际只是为教而教,极大地影响甚至制约着本地的教育发展。从这一个层面上说,我们的教育教学对校本研究还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和判断。
  二、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一)有助于挖掘与传承本地资源
  任何单一地域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乡土文化,这是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立足点。本地的山川古迹、人口人物、民俗风情等基本情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全国性的历史事件既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受当时传播手段与媒介方面的影响,这些宝贵资源都已处于即将消失的危险边缘,所以整理与开发的校本课程,既是对本地宝贵资源的总结与挖掘,又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和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多年来,由于乡村教师编制偏少,课业负担重,信息相对闭塞、学校财力物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平时只忙于普通的教育教学,没有教学研究的习惯,既限制了教学的范围,又压抑教师研究探索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进行调查总结、整理研究,进而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仅限于国家配发的课程与读物,农村边区的学生甚至在课本或其它刊物中找不到自己家乡。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恰恰侧重于本地,实质是对课本的延伸与补充,通过这一课程,学生不但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能详尽的熟知本地的乡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了自主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三、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遵循的原则
  (一)情感价值性原则
  无论什么课程,除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外,都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或是从人文方面、或是从道德方面、或是从世界观方面,不一而定。校本课程也必须遵循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课程时除有基础知识之外,主要以课程为载体挖掘传承本地的优良传统和民俗风情等特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以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良好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收获,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
  (二)特色性与实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编著以本区域为主要范围,来源广泛,内容庞杂,工量浩大,形式多样,在不同地区极有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题材与典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地方特色,以点带面,求同存异,充分调查周边环境,利用本地特有的、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有特殊价值的材料;同时,校本课程的编著阅读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而应该大众化、普通化,所以它应该得简洁精炼,通俗易懂,同时应还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操作性、显著的实效性,以便能推动对当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促进社区的改革,改善本地的生活水平。
  (三)历史性与前瞻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是对当地乡土资源的整理与总结,传承与发扬,多年来这些资源只是前人的口头传授,没有书面文字记载,在整理时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编著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谨对待当地的人、事、物;同时更要注意课程内涵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导向,通过现有的地方资源,预测现实状况对今后本地产生的影响。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误区
  一是防止出现两种倾向:其一,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校本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形态或者载体,而学校课程在形态上可以讲义、活动方案,也可以是活动游戏,不一而定;二是将学校课程变为“校长课程”或“教师课程”,即没有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仅仅从校长或教师的理解程度支开发校本课程;三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行为,是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不能因人事的变动而变,学校要在课程管理理念、机制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奖励人的机制,确保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要通过调查立项、调查研究、课题分解、初步编撰、征求意见、讨论修改等过程,既是一个理论提炼过程,更是一个实际调研的过程,学术性与实践性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农村边区学校教师切实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弘扬当地民俗风情的大局出发,用战略的眼光来对待。只有这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才能成为农村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才能让农村教育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农村社会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步入健康的规道。
  
  参考文献
  [1] 周江怀,《开发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甘肃教育》,2008.11,P30.
  [2] 高鸿源,《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政策的回顾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08.11,P9.
  [3] 董向东,《学校课程:高中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甘肃教育》,2010年第7期下半月版.
  [4] 董向东,《学校课程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甘肃教育》,2010年第8期下半月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常规科学习题讲评课是教师的独脚戏,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他们思维的火花,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然而,留心
任何老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有益知识,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它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那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呢?想浅谈自己的一点实践做法。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
在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如果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甚至乐此不疲,学生的进境就不可能限量了,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把学生引进门,通过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使他们主动的发挥其学习能量。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如何去实践呢?  第一、 抓好学校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抓好新学期课堂教学,有些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并不向学生宣传介绍这门课的新鲜内容、有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大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学过程的整个结构上、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预先设立,这样做尽管提供给学生很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思维成果。每一堂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不参与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不参与学生的状态,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当中。打磨细节不是探求理念的创新,而是对教学实践全
【摘 要】课本剧具有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本剧对学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促进和培养作用; 从课程角度出发来观照,课本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从语文学的角度来看,课本剧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编排课本剧时要对课本剧有基本的认识;要着力指导好学生编好剧本;做好汇演中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保证学生演出的成功。  【关键词】课本剧 功能和意义 编排的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培训精神,本文于2010年暑假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集中培训从高一化学在高中化学科中的地位出发,提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的三点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好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思考与追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了。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才能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快乐,这样他们的成绩也会不断提升。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行动源
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地方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传统历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等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从这里来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