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然而,看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师口语》这门课的现状,真的让人堪忧。
一、存在问题
1.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认识不足
在一些学校,《教师口语》是继《普通话》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学前教育专业),对于普通话,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普通话过不了相应的等级,就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因此,学生对待这门课比较认真。然而,对教师口语,学生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要么认为该课程无足轻重,可学可不学,应付了事;有的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作用不大,认为不必学;有的认为,既然已经开了《科学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课程,就再没必要开这门课程了;有的学生学习全凭兴趣,自己感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想学;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学了师范专业,但还是不打算当教师,因此不愿意学。诸如此类。于是,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活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状态。
2.心理素质差,不敢开口
我校一直采用的教材是王素珍主编的《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其中“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教师交际口语训练”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学生要开口,要多说多练。然而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到我校学习之前根本没离开过他从小生活的那片土地,因此在进行训练时,他们很害羞、甚至害怕开口。另外,还有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别说普通话了,就是平时用方言(汉语)交流都不够流畅,这部分同学往往比较自卑,他们怕同学笑话就缄口不言了。
二、教学策略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非常重视我的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里,我基本不去讲《教师口语》这门课程的地位、意义,不去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语言艺术的视频后加以讨论,如访谈类节目《非常静距离》、求职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演讲比赛视频、幼儿园课堂实录等。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体会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明白,不是老师才要求“口语表达”,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有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感受口语表达的魄力,明白“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就一定是人才”的道理。从而改变学生不屑一顾、缺乏兴趣而“甘于寂寞”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2.树立平等意识
人们在说话时时往往受到环境、气氛、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之所以怕说,不在于说什么,不在于怎么说,而是在乎对谁说。同寝室的同学进行交流,关系要好的几个同学进行沟通,他们往往都能滔滔不绝、谈笑风生,而当他们面对老师或站上讲台时就浑身不自在,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双方地位不平等和紧张气氛造成的。还有部分同学,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弱化,总是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或家境贫寒、或成绩一般、或是见识少、或是布依口音重等,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他们虽然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平等交际,他们事事回避,处经退缩,更不敢抛头露面当众讲话,对别人的反应特别敏感,生怕受到冷落和嘲笑。因此,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起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意识,在言行、情感上,老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处,同时要多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多与别人交流,消除距离,消除陌生感,让学生感到人人平等,进而学会放松,做到从容自如。
3.肯定赞美,让学生获得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一名教师,如能时时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那么,他的学生就能在赞美声中不断进步。记得刚毕业的10级学生周×,进校将近一年了,她还是很少说话,偶尔故意找她聊聊天,她也是问一句答一句。二年级开了教师口语课,第一次作业就是让学生上讲台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她上台时,眼睛盯着地面,不敢与人对视,声音更是出奇的小,哪怕是第一桌的同学都没办法听清她在说什么……公布分数了,表现比她好的其他同学58分,她却60分。晚自习,周×很小心地走到我的面前,怯怯地问:“老师,你真的认为我可以拿到60分吗?”我认真并肯定地说:“是呀,如果你把头抬起来,声音再大点,成绩还会更好。”从那以后,课上她渐渐爱发言了,课外她也开始主动参加一些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直到在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取得“心绣未来”演讲一等奖。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它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赞美是一粒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与希望。
4.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还是“教师交际口语训练”,也无论是“教学口语训练”,还是“教育口语训练”。在教学中,我都总是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去进行的,主要采用角色模拟和师生共同评议的方法来完成。
角色模拟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口语训练,如“演播室热门话题”,模拟训练“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练习热情也很高。由于这种训练临场性强,在模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例如记者招待会的模拟训练中,发言人要面对各位记者的连连发问,机智、得体地作出回答。面对“记者”,如何准确、快速、恰当地回答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如,模拟老师上课,学生在当“教师”之前就要开动脑筋,总体设计如何讲才能讲得好,就要考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还要考虑用最得体的话语,最恰当地表达方式,并要随时面临为“学生”解惑答疑。通过训练,学生体会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前进入教师活动状态。模拟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与学生谈话之前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场合、恰当的时间,适宜的交谈方式,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的思想,成功达到教育目的。这种训练方式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练习方式之一。
师生共同评议,就是让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评优指瑕,这样,一方面能让评议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因为要评议别人,必须做到内容有见地、表达有条理),另一方面也让受评的同学全面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结语
做为一名口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开口说话,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逐步过渡到“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为之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存在问题
1.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认识不足
在一些学校,《教师口语》是继《普通话》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学前教育专业),对于普通话,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普通话过不了相应的等级,就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因此,学生对待这门课比较认真。然而,对教师口语,学生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要么认为该课程无足轻重,可学可不学,应付了事;有的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作用不大,认为不必学;有的认为,既然已经开了《科学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课程,就再没必要开这门课程了;有的学生学习全凭兴趣,自己感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想学;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学了师范专业,但还是不打算当教师,因此不愿意学。诸如此类。于是,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活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状态。
2.心理素质差,不敢开口
我校一直采用的教材是王素珍主编的《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其中“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教师交际口语训练”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学生要开口,要多说多练。然而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到我校学习之前根本没离开过他从小生活的那片土地,因此在进行训练时,他们很害羞、甚至害怕开口。另外,还有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别说普通话了,就是平时用方言(汉语)交流都不够流畅,这部分同学往往比较自卑,他们怕同学笑话就缄口不言了。
二、教学策略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非常重视我的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里,我基本不去讲《教师口语》这门课程的地位、意义,不去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语言艺术的视频后加以讨论,如访谈类节目《非常静距离》、求职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演讲比赛视频、幼儿园课堂实录等。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体会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明白,不是老师才要求“口语表达”,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有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感受口语表达的魄力,明白“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就一定是人才”的道理。从而改变学生不屑一顾、缺乏兴趣而“甘于寂寞”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2.树立平等意识
人们在说话时时往往受到环境、气氛、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之所以怕说,不在于说什么,不在于怎么说,而是在乎对谁说。同寝室的同学进行交流,关系要好的几个同学进行沟通,他们往往都能滔滔不绝、谈笑风生,而当他们面对老师或站上讲台时就浑身不自在,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双方地位不平等和紧张气氛造成的。还有部分同学,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弱化,总是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或家境贫寒、或成绩一般、或是见识少、或是布依口音重等,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他们虽然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平等交际,他们事事回避,处经退缩,更不敢抛头露面当众讲话,对别人的反应特别敏感,生怕受到冷落和嘲笑。因此,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起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意识,在言行、情感上,老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处,同时要多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多与别人交流,消除距离,消除陌生感,让学生感到人人平等,进而学会放松,做到从容自如。
3.肯定赞美,让学生获得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一名教师,如能时时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那么,他的学生就能在赞美声中不断进步。记得刚毕业的10级学生周×,进校将近一年了,她还是很少说话,偶尔故意找她聊聊天,她也是问一句答一句。二年级开了教师口语课,第一次作业就是让学生上讲台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她上台时,眼睛盯着地面,不敢与人对视,声音更是出奇的小,哪怕是第一桌的同学都没办法听清她在说什么……公布分数了,表现比她好的其他同学58分,她却60分。晚自习,周×很小心地走到我的面前,怯怯地问:“老师,你真的认为我可以拿到60分吗?”我认真并肯定地说:“是呀,如果你把头抬起来,声音再大点,成绩还会更好。”从那以后,课上她渐渐爱发言了,课外她也开始主动参加一些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直到在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取得“心绣未来”演讲一等奖。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它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赞美是一粒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与希望。
4.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还是“教师交际口语训练”,也无论是“教学口语训练”,还是“教育口语训练”。在教学中,我都总是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去进行的,主要采用角色模拟和师生共同评议的方法来完成。
角色模拟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口语训练,如“演播室热门话题”,模拟训练“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练习热情也很高。由于这种训练临场性强,在模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例如记者招待会的模拟训练中,发言人要面对各位记者的连连发问,机智、得体地作出回答。面对“记者”,如何准确、快速、恰当地回答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如,模拟老师上课,学生在当“教师”之前就要开动脑筋,总体设计如何讲才能讲得好,就要考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还要考虑用最得体的话语,最恰当地表达方式,并要随时面临为“学生”解惑答疑。通过训练,学生体会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前进入教师活动状态。模拟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与学生谈话之前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场合、恰当的时间,适宜的交谈方式,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的思想,成功达到教育目的。这种训练方式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练习方式之一。
师生共同评议,就是让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评优指瑕,这样,一方面能让评议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因为要评议别人,必须做到内容有见地、表达有条理),另一方面也让受评的同学全面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结语
做为一名口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开口说话,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逐步过渡到“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为之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