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师口语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然而,看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师口语》这门课的现状,真的让人堪忧。
  一、存在问题
  1.对《教师口语》这门课程认识不足
  在一些学校,《教师口语》是继《普通话》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学前教育专业),对于普通话,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普通话过不了相应的等级,就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因此,学生对待这门课比较认真。然而,对教师口语,学生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要么认为该课程无足轻重,可学可不学,应付了事;有的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作用不大,认为不必学;有的认为,既然已经开了《科学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课程,就再没必要开这门课程了;有的学生学习全凭兴趣,自己感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想学;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学了师范专业,但还是不打算当教师,因此不愿意学。诸如此类。于是,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活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状态。
  2.心理素质差,不敢开口
  我校一直采用的教材是王素珍主编的《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其中“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教师交际口语训练”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学生要开口,要多说多练。然而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到我校学习之前根本没离开过他从小生活的那片土地,因此在进行训练时,他们很害羞、甚至害怕开口。另外,还有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别说普通话了,就是平时用方言(汉语)交流都不够流畅,这部分同学往往比较自卑,他们怕同学笑话就缄口不言了。
  二、教学策略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非常重视我的第一堂课,在第一堂课里,我基本不去讲《教师口语》这门课程的地位、意义,不去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语言艺术的视频后加以讨论,如访谈类节目《非常静距离》、求职招聘类节目《非你莫属》、演讲比赛视频、幼儿园课堂实录等。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体会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明白,不是老师才要求“口语表达”,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有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观看中讨论中去感受口语表达的魄力,明白“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就一定是人才”的道理。从而改变学生不屑一顾、缺乏兴趣而“甘于寂寞”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2.树立平等意识
  人们在说话时时往往受到环境、气氛、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之所以怕说,不在于说什么,不在于怎么说,而是在乎对谁说。同寝室的同学进行交流,关系要好的几个同学进行沟通,他们往往都能滔滔不绝、谈笑风生,而当他们面对老师或站上讲台时就浑身不自在,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双方地位不平等和紧张气氛造成的。还有部分同学,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弱化,总是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或家境贫寒、或成绩一般、或是见识少、或是布依口音重等,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他们虽然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大方方地与人平等交际,他们事事回避,处经退缩,更不敢抛头露面当众讲话,对别人的反应特别敏感,生怕受到冷落和嘲笑。因此,教师要牢固地树立起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意识,在言行、情感上,老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处,同时要多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多与别人交流,消除距离,消除陌生感,让学生感到人人平等,进而学会放松,做到从容自如。
  3.肯定赞美,让学生获得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一名教师,如能时时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那么,他的学生就能在赞美声中不断进步。记得刚毕业的10级学生周×,进校将近一年了,她还是很少说话,偶尔故意找她聊聊天,她也是问一句答一句。二年级开了教师口语课,第一次作业就是让学生上讲台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她上台时,眼睛盯着地面,不敢与人对视,声音更是出奇的小,哪怕是第一桌的同学都没办法听清她在说什么……公布分数了,表现比她好的其他同学58分,她却60分。晚自习,周×很小心地走到我的面前,怯怯地问:“老师,你真的认为我可以拿到60分吗?”我认真并肯定地说:“是呀,如果你把头抬起来,声音再大点,成绩还会更好。”从那以后,课上她渐渐爱发言了,课外她也开始主动参加一些活动,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直到在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取得“心绣未来”演讲一等奖。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它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赞美是一粒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与希望。
  4.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还是“教师交际口语训练”,也无论是“教学口语训练”,还是“教育口语训练”。在教学中,我都总是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去进行的,主要采用角色模拟和师生共同评议的方法来完成。
  角色模拟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口语训练,如“演播室热门话题”,模拟训练“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练习热情也很高。由于这种训练临场性强,在模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例如记者招待会的模拟训练中,发言人要面对各位记者的连连发问,机智、得体地作出回答。面对“记者”,如何准确、快速、恰当地回答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如,模拟老师上课,学生在当“教师”之前就要开动脑筋,总体设计如何讲才能讲得好,就要考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还要考虑用最得体的话语,最恰当地表达方式,并要随时面临为“学生”解惑答疑。通过训练,学生体会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前进入教师活动状态。模拟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与学生谈话之前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场合、恰当的时间,适宜的交谈方式,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的思想,成功达到教育目的。这种训练方式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练习方式之一。
  师生共同评议,就是让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评优指瑕,这样,一方面能让评议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因为要评议别人,必须做到内容有见地、表达有条理),另一方面也让受评的同学全面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结语
  做为一名口语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开口说话,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逐步过渡到“我想说,我敢说,我会说”,为之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利用“教育博客”这一宝贵的网络资源,尝试着将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教育博客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育博客写作兴趣学生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但目前,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畏怯和厌倦的心理,对写作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呢?近年来,我充分利用“教育
地球运动的规律与地理意义是高一地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方法上多做尝试,这样既能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其中,观察和学习身边的地球运动知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就借助几则例子,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我们身边的地球运动知识。  一、适应地方时差  地方时与经度一一对应。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这就出现了时差。一位安徽的同学假期如果沿东西方向远行,会发现目的地的地方时
在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交替阶段,教育界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作为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创新的天赋,并极力保护学生的每一点创新火花。其次,必须接受大语文的教学观,开发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再次,
又是一年蝉儿鸣,花儿笑,叶儿绿来西瓜壮的时节。  “外婆,我回来了。”我的声音脆生生地划破闷热的天空。外婆放下手中的针线,拍拍围裙站起来,笑眯眯地领我进屋。  外公方才注意到我,立刻放下手中镶银边儿的放大镜和书,给我端来一杯糖水。  “你外公读书给我听呢!”外婆自豪地拍拍胸脯。  我“咦”了一声,灵机一动,“外婆,我教你认字好不好?”  “好好好!”外婆高兴地应着。  外婆出生在一个典型的“重男轻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的教育权。同时,要提高城市流动人口的收入,使得他们有能力在教育方面多关爱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理论逻辑是遵循人类经济活动的“四环节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设置教学内容,其内容编排思路则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讲起,然后逐步
摘要:目前,不少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较突出,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育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准确快速地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呢?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启迪。  一、妙取特例  对于客观题可通过取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点、特殊数列等方法,达到快速、简捷求解的目的。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这是当前教学最大的问题。新课程为我们当前的历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现结合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进行说明。  历史教学主体作用兴趣观念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