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35例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的危重患者经支气管镜引导,在气管切开处插入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导管前端距离气管隆突上方0.5~1.0 cm,充入气囊后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并经气管切开处注入凝血酶。记录患者气道出血情况及处理结果。

结果

33例(94.29%)气道患者出血均停止;出血时间为6~48 h,平均(24.5±4.1)h;气管导管持续使用时间为2~10 d,中位时间为4 d。

结论

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经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并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控制气道出血,且操作简单,适用于气管切开处至隆突以上气道出血的危重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酸碱平衡紊乱分析的标准化流程,借助酸碱平衡坐标图对酸碱平衡紊乱案例进行分析。方法系统回顾酸碱平衡理论和新近研究进展,明确酸碱平衡分析中重要的概念、定义、公式、各种参数的意义及酸碱平衡分析中的规律与推论,梳理酸碱平衡紊乱分析流程和步骤,介绍酸碱平衡坐标图在实例中的应用。结果总结并提出酸碱平衡紊乱分析的"四参四步"程序化分析方法,以全面分析酸碱平衡紊乱问题。"四参"即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
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热射病的降温袋,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该降温袋由头罩、体罩(背部、双侧体部及前部)、固定带及把手提带组成,长200 cm、宽60~70 cm(可调节)。头罩、体罩设有数个冷源放置夹层,体部上、中、下分别设有固定带,头顶部、体部上下设有把手提带;折叠体积为26 cm×20 cm×9 cm,重量为1.4 kg。使用时展开降温袋,将冷源生效,配置在降温袋的相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