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了要建设健康文明丰富的群众文化,开创了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水平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我国的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于文化的建设给予了极高程度的重视,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文化建设的发展。而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它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华所在,如果在群众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出现了断层,将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进步。群众文化的主体虽然是我国的老百姓,但是无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哪个层面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的特点
1.在队伍建设上,群众文化建设在参与度和制度化上更加广泛和成熟,呈现出组织性扩张的趋势
群众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组织要考基层的管理人员和党群干部,正是众多的党群干部将呈分子分布的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基层社区街道管理干部人员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是他们对群众生活的熟悉和对日常生活中群众文化因素的发掘促进了社区文化、街道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基层社区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活动积极性也是群众文化衍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活动的组织和活力的激发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基层群众活动的展开。
2.兼收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群众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其他优秀文化都逐渐进入我国,在基层群众中得到认可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文化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姿。与此同时,群众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现代潮流文化特色走向兼顾传统和现代的过程,群众文化从过去几十年来欧风美雨的外来文化影响下开始走向本土化。如今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的尊重和认可,对传统道德和礼仪的继承以及对传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3.文化发展环境更加生态,基础建设更加成熟,群众文化发展更加科学、迅速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大部分群众已进达到小康,这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过去在设施和时间、资金上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都使得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空间大为拓展,这都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被提到了一个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当前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开始成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支持并参与群众文化各项活动
针对当前群众文化发展中部分中老年人思想保守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进行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一方面,通过乡镇村有关文化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文化方面的讲座或宣传,使那些思想保守的群众进行思想解放,对现代文化形式有一个新的认识,积极支持他人并使自己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去;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家庭成员,使他们对思想保守的长者进行说服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有效。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途径进行思想宣传,帮助思想保守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样,就为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扫清了思想障碍,从而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
2.加大群众文化创新的基础建设
群众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物质基础建设。物质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群众文化开展的必备设施。城市和农村要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状况,确定自身文化设施的发展思路,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发展文化产业。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部门要严格遵守规定,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文化设施要做到专人专管,避免文化发展流于形式,严禁公共服务设施被出租、占用。在文化设施建设之初,政府可以鼓励社会企业等积极参与建设,并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力争做到物有所用,避免重复建设,无用建设等。
3.把握重难点,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我国党的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应当重视区域与城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远的村地区以及进程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更应当做到有所兼顾,实现统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城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快于村,因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文化宣传方面都处于对的优势地位,如城市中一般会建设图书馆、文化以及青少年或是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并城市中还会有定期的精文娱类演出等。因,城市居民的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丰富多的一面,是与形成明对比的是在远地区或是经济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等,由于缺乏配的城建设施,加之人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远不及对于物质的需求切,这就导了该地区的群众文化就以得到好地发展,文化组织力量以及建设力量分,这也正是城群众文化发展不协调的具体体现。因,群众文化的建设就应当做到城及区域的统发展,这也是后期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些城建设施明显落后的地区更应当先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加大对于村及落后地区群众文化的资金入,如可以设立更多的文化宣传站或是文化室等,在基础上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动贫落后地区群众对于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小在群众文化建设上城之间的差,做到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发展和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还能够起到长期促进我国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文明。
参考文献:
[1]肖娴.刍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J].科技风,2013(24).
[2]崔秀梅.关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3]陈贝.探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8)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水平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我国的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于文化的建设给予了极高程度的重视,并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文化建设的发展。而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它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华所在,如果在群众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出现了断层,将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进步。群众文化的主体虽然是我国的老百姓,但是无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哪个层面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的特点
1.在队伍建设上,群众文化建设在参与度和制度化上更加广泛和成熟,呈现出组织性扩张的趋势
群众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组织要考基层的管理人员和党群干部,正是众多的党群干部将呈分子分布的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基层社区街道管理干部人员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正是他们对群众生活的熟悉和对日常生活中群众文化因素的发掘促进了社区文化、街道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基层社区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活动积极性也是群众文化衍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活动的组织和活力的激发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基层群众活动的展开。
2.兼收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群众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其他优秀文化都逐渐进入我国,在基层群众中得到认可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文化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的瑰丽多姿。与此同时,群众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现代潮流文化特色走向兼顾传统和现代的过程,群众文化从过去几十年来欧风美雨的外来文化影响下开始走向本土化。如今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的尊重和认可,对传统道德和礼仪的继承以及对传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3.文化发展环境更加生态,基础建设更加成熟,群众文化发展更加科学、迅速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大部分群众已进达到小康,这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过去在设施和时间、资金上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都使得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空间大为拓展,这都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被提到了一个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当前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开始成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支持并参与群众文化各项活动
针对当前群众文化发展中部分中老年人思想保守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进行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一方面,通过乡镇村有关文化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开展文化方面的讲座或宣传,使那些思想保守的群众进行思想解放,对现代文化形式有一个新的认识,积极支持他人并使自己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去;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家庭成员,使他们对思想保守的长者进行说服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有效。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途径进行思想宣传,帮助思想保守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样,就为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扫清了思想障碍,从而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
2.加大群众文化创新的基础建设
群众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物质基础建设。物质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群众文化开展的必备设施。城市和农村要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状况,确定自身文化设施的发展思路,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发展文化产业。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部门要严格遵守规定,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文化设施要做到专人专管,避免文化发展流于形式,严禁公共服务设施被出租、占用。在文化设施建设之初,政府可以鼓励社会企业等积极参与建设,并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力争做到物有所用,避免重复建设,无用建设等。
3.把握重难点,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我国党的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应当重视区域与城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远的村地区以及进程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更应当做到有所兼顾,实现统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城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快于村,因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文化宣传方面都处于对的优势地位,如城市中一般会建设图书馆、文化以及青少年或是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并城市中还会有定期的精文娱类演出等。因,城市居民的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丰富多的一面,是与形成明对比的是在远地区或是经济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等,由于缺乏配的城建设施,加之人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远不及对于物质的需求切,这就导了该地区的群众文化就以得到好地发展,文化组织力量以及建设力量分,这也正是城群众文化发展不协调的具体体现。因,群众文化的建设就应当做到城及区域的统发展,这也是后期我国进行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些城建设施明显落后的地区更应当先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加大对于村及落后地区群众文化的资金入,如可以设立更多的文化宣传站或是文化室等,在基础上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动贫落后地区群众对于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小在群众文化建设上城之间的差,做到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发展和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还能够起到长期促进我国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文明。
参考文献:
[1]肖娴.刍议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J].科技风,2013(24).
[2]崔秀梅.关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3]陈贝.探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