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天然的牧场”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供感性创作素材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激发学生写做欲望,就要学生从身边去找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的可写,有的可想,才会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如果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及时进行作文训练,像结合现实生活评写课文中典型人物;文章续写;以诗引路指引作文等,都是优化作文教学的手段,会激发起学生的内心表达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读书和作文训练的统一,不仅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还极大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由过去的硬压式写作,变成为开放式、兴趣式写作;由昔日的被动性下的“要我写”变成老师指导下的“我要写”自主性写作,形成浓烈的写作兴趣和氛围。激励措施的正确运用,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可调动其写作热情,很多学生受到奖励和激励后,以自愿为原则主动地参与写作中去。
  二、教师“下水”垂范,打开学生写作源头
  教师和他们一起“下水”,能对他们的难处感同身受,作文教学也会有针对性。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对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了然于胸。教师把怎样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切身体会告诉学生,并且以既成的文章具体地告诉学生该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客观事物及所思所感。
  教师写下水文,要根据某次作文的重点和难点来确定,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提高下水文的指导功效。一定要潜心研究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写作。应按照学生的要求写作,用学生的眼光观察和表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中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之情。
  三、改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作文批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一篇文章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方能日臻完美。作文批改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学生写作观念的转变,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自己的事,不再是过去那种为了完成老师任务而东拼西凑,为了老师才写作的观点。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自改,写作完毕,反复读自己的文章,修订错别字,理顺不通顺的句子,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以此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交换批改,且做好批改记录。批改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针对班级中的批改情况进行总结。
  在作文讲评过程中,笔者以学生讲评为主,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适时点拨。对于写的较优秀的提出表扬,并可张贴在学习栏,供全班学生欣赏,以起到激励作用。教师把批改权、讲评权适当下放给学生,实际是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不但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有所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深入生活。写作的源泉来字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教师应教育学生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要学会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热点,要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把每天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
  2.勤于读书。学生时代应是博览书籍的时代,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应教育学生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读书,读好书,读通书,读书要留痕迹,要把读、写、划相结合,摘记一些好的词、句、段,并要写好读书心得。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和他们同读,并和他们交流读后感。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会开阔眼界,才会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才会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3.多练笔。让他们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要勤写读书札记,多对社会热点评述等。学生只有通过勤写才会提升写作水平。把学生好的习作抽一定时间在课堂上或交流会上读给同学们听;有的送到校园广播;有的给他们投稿,让他们收到意外惊喜,激发他们写作欲望,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4.多交流。教师应常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随意地交流,谈笑风生间会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也都畅所欲言,谈自己近期看了什么书,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谈自己对实事的看法,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谈自己在写作上遇到的困惑、难题;还有的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诵读给大家听等等。
  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像牧羊人一样,为羊儿提供天然的牧场,任它们嗅着泥土的气息,沉醉芳草的芬芳,品尝牧草的鲜嫩,痛饮泉水的甘甜,尽情享受肥沃的草原给它们带来的美好。学生也是如此,教师们要打开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呼吸通畅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放飞想像,作文教学才会收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其他文献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能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塑造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茶文化也更加的重
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作文指导课竞赛。参赛的教师在正式比赛之前,分别在若干个班级试上了几次,笔者的班级便是被试上的班级之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把指导后的作文写完。作文本收上来后,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篇幅较以前长多了,在细节的描写上也比以前具体。难道作文水平的提高竟会如此立竿见影?笔者在惊喜之余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历年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不尽人意,在文章结构上篇幅短小,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在语言表达
现在的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被动地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没有主体经验,这被人形象的比喻成“灌输式”、“容器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新课改中教师不是“救世主”,而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
针对复杂储层油水界面确定困难的问题,研究基于核主成分-小波能谱分析的确定方法,分析油水界面特征并确定最优小波基函数。将深感应电阻率、中子、密度、声波和自然伽马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