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本的编排也有了重大改革,所以有人说现在的课本改成了学本。思想品德课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的平台,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创造探索、求真、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彻底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枯燥的说教、训导或者抽象深奥的理论灌输的模式。如何把课改思想真正贯彻并自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转变期,生理和心理也随之产生较大变化。依附、顺从的心理减少,独立、逆反的心理加重。在学习知识时,机械、被动接受的方式逐渐被能动、主动获取方式所替代,思辨能力增强;但受知识容量和实践经验不足的制约,思维容易简单化而又任性和固执己见,甚至走向偏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因势利导,而又不放任自流。我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预习《点睛之笔》,理清在学习这一课时应达到的目标;再引导学生预习《资源与学案》中的《我的新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再现》。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在心理上克服对老师讲授的依赖心理,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探究,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策略
  
  实践过程,贯彻始终的是一个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但探索和创新活动无疑需要问题引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探索总是与问题紧密相联,问题既是探索的起点,又是探索的驱动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展开想象,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我在教学《生命的乐章》这课时,为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设计的情境问题是:“一阵雷雨过后,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在路边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有个同学说:‘听大人说,猫头鹰是不吉利的鸟……’,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想想如果自己当时在场会怎么做,并简要说明理由。”
  同学们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会带回家,为它治伤,喂养它。如果大人反对,我会找出资料给他们解释,让大人知道猫头鹰是益鸟,善于捕捉田鼠等有害动物。”有的同学说:“我也会给它治伤,然后放归自然,因为它也是大自然的一员。”还有同学说:“它虽然是一只鸟,但也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和人的生命在自然界是平等的。”还有同学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人应该与它们友好相处,有困难就要互相帮助”……
  最后,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我做了简要的小结:“对猫头鹰的认识不能只靠道听途说,若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就不会产生偏见。大家一致认为对受伤的猫头鹰应该救助,表现了同学们的善良和爱心。热爱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随后,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举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破坏自然的实例,说说其危害性。以此让学生知事明理,收到该课教育的功效。
  
  三、开展合作交流,启发思维创新,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合作交流则是学生探究的必要环节。自主学习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交流;反过来,开展合作交流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独立地自主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渗透在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力求逐渐摸索和总结出自主、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活动课教学中,我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广泛讨论,畅所欲言,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形成共识的场所。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达到完整地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观点的目的。讨论能使学生在活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交流能使学生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而经常的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形成融洽教学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加强思维锻炼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帮助学生沿着爱学(形成学习动机、进入学习情境)——会学(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反思评价)——善学(疑、探究、创新)的路径,步步攀升,只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得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725700陕西省旬阳县西岔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评价总比行动轻松,批判总比建设容易。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它需要大批投身其中的建设者,而不是在一旁评头论足的观望者。面对着已经被异化和扭曲的教育,课改亟需的是一种重建。  这种重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它最终引领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和成长的乐趣,引领每一位教师真正享受教育的乐趣。  这种重建,也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它很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在教育领域内的生存方式。这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基于这一“灵魂”而设置的,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突破和崭新的亮点。长期以来,受过细分科课程观的影响,各学科间强调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内部封闭性,学科间壁垒分明,不相融通。而随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并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这一目的和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了保证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科学有效地调控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程序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和加工的过程,知识的传递方式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校本教研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我校校本教研观摩会上,我执教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颇有感触。  本课主要叙述了宋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了加强历史同现实的联系,同时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我将本课设计为两大部分:1、由宋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到现代的衣食住行的变化。2、由现代人们的娱乐、节庆联系到宋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即由古今两大部分,这两部
期刊
自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读课文的延伸,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自读课文中,以此来检验语文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时,一定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捆绑,要大胆放开充分让学生自学,如果再像讲授课读课文一样对待自读课文,那学生势必要感觉单调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自读课文的讲授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自读
期刊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演”。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编演连续剧。新理念要求老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变要求学生“齐步走”为因材施教,起到“服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把“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教师要坚决纠正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管教式”的教育作风,要让学生的头抬起来,让学生的手举起来,让学生的活动多起
期刊
直观表演,就是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来。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吸收知识。  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全日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3课《小猴子下山》时,笔者课前购买了“猴面”、“兔帽”、“玉米棒”、“桃子”、“西瓜等玩具,上课时,先略述课文内容,再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小猴子下山”,配以教师的详细讲解。让戴“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人的素质来源于学习,学习的成效来源于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想学、爱学、要学的愿望,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也能设法解决,如此,学习才会有成效,学生的素质才会得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转变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
期刊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有两个孩子分别问自已的妈妈:“我从哪里来的?”一位妈妈温柔地告诉孩子:“有一天夜晚,我和你爸爸在看天上的星星,突然,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掉到了妈妈面前,这颗最美丽的星星就是你呀!”  另一个妈妈亲切地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非常相爱,爸爸身上有许多种子,它们都跑到妈妈的子宫[宝宝的房屋]里,子宫里碰巧有一颗卵子,它要和最棒,跑得最快的种子结合,这就成了你。所以你是最棒的。”   无论
期刊
学习活动通常是师生之间密切协作的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频繁。农村边远小学设备差、资源有限。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考虑,如何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如何抓住和创造多种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既要引导与指导全体学生确立既定目标,同时要引导和指导学生个体确立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