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墨竹工卡县南京实验小学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和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学生 多媒体课件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和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識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
  1.利用多媒体,激发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能愉快地探索知识的奥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1.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2.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的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口里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虽然在实践中,这种辅助教学形式还有一些不足,但这种不足是发展中的不足、前进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一定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放射出多彩的光芒。
其他文献
思维品质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意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
我是一名农牧区教育工作者,在做班主任这几年中,我深知:当好一个学校的班主任不容易,而要当好普通学校普通班的班主任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这群学生的行为习惯都很差。由于牧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及牧民对孩子学习的不重视,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生活、学习班主任一手抓,工作繁重、压力大,所以难免有疏漏之处。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教师的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下面结合自身实践,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部分,它们是共同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教育社会必须使儿童真实、持久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形象感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社会是建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地方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准辅助时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与几何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多媒体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它能真实的再现客观事物,能以形象的方式展现客观事物。即使非常抽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