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动漫专业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消除江苏省苏北地区职业学校人才质量与动漫产业人才需求格次不匹配的矛盾,提出了与苏南动漫企业融合,建立“动漫工作室”试行现代学徒制、借力“互联网 ”进行混合式教学等课改理念,并通过淮安市H校实践探索,证明了依靠苏南优质企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性,为苏北陷入产教融合困境的中职学校提供对策和解决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混合式教学;动漫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69-02
  动漫是集绘画、数字媒体、配音、文学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漫行业主要包括动画、游戏、漫画、配音、轻小说及下游衍生品。从2014年起,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逾千亿,之后是逐年增长。据艾瑞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动漫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在动漫行业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江苏省内职业学校纷纷开办了动漫专业。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呢?调查数据显示,苏南、苏北地区的动漫类毕业生就业率都达100%,但对口就业率这一指标而言,苏北远低于苏南。显然,苏北地区动漫专业的办学质量出现了问题。
  1苏北地区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办学现状
  中职阶段,动漫专业的全称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代码090400,隶属于信息技术大类,主要包括动画片制作、电脑游戏制作与运营、电脑游戏程序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1.1专业规模在萎缩
  以淮安市为例,全市共有14所中职学校。从2012年起,很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动漫专业。2019年全淮安市开设动漫专业的中职学校只剩下两所,招生数量不到百人。
  招生规模在萎缩,有部分原因是来自家长对动漫专业的不认可。在填报中考志愿时,家长不会主动选择“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专业名称中“游戏”字样误导了不少家长。他们认为,这个专业不能读,孩子恋上玩游戏就糟了。苏北地区家长对动漫行业不了解。
  1.2专业吸引力不强
  很多学校招生时,大力宣传“动漫是朝阳产业,未来可高薪就业”。可三年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高薪就业。校方的承诺没有兑现,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1.3专业定位不精准
  如今的动漫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领域划分和人才需求“界限分明”“标准清晰”。就三维动画片制作来说,职位有原画美术师、角色模型师、场景建模师、灯光师、动画特效师等。苏北地区的很多中职学校办学目标过低,过于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没有针对某一职位进行体系化培养。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1.4课程结构不合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成为主流。以平面为载体的“二次元”动画,深受用户欢迎。“二次元”动漫按画风分类,有萌系,热血系、腐系、少女系等。市场火爆,自然催生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可现实是,大多数毕业生不熟悉这些主流画风。在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只有色彩、透视、素描等基础理论课程和Flash制作技能课程。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习到市场主流风格的设计元素和技巧,自然就无法零距离上岗就业。
  2苏北地区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办学困境
  苏北中职学校与苏南同类学校相比,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地方动漫产业支撑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2.1师资建設面临着困境
  苏北地区动漫类师资专业素养整体不高。一所农村中职校通常只有1-2名纯正的动漫教师,其余师资来自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转型。动漫设计的门槛较高,尤其核心课程的教授,需要教者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卓越的艺术审美和无限的创意思维。“半途转型”的教师很难达到专业级水平。
  招聘新人人编,是快速壮大师资力量的有效措施。但引进动漫类教师同样面临着“尴尬”。优秀的大学生不愿来,嫌苏北教师工资低。前来应聘的往往技术一般,考上编制还不容易。
  2.2实践教学面临着困境
  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人企见习、集中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苏北地区动漫类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注册资金在10万元左右,公司规模2-3人。这些小企业很难满足一个班学生的见习和顶岗。“企业见习”环节往往被替代或省略。“顶岗实习”时,学生进电子厂干活,以培养劳动精神为主。为期1-2周的集中实训,通常在机房进行。实习内容由实习教师安排。通常是教师会什么,就让学生练什么。实训内容与企业场景完全脱节。
  2.3校企合作面临着困境
  江苏省动漫产业虽然全国领先,但动漫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几个苏南城市。苏北地区动漫企业零散,规模大、起步早、有影响的优质“合作标的”相当匮乏。
  3苏北地区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办学质量升级的对策研究
  江苏省数字经济占比逐年升高,动漫产业依旧是朝阳产业,产业规模和人才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动漫产业的分工趋向细分化,中低端层次岗位群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就业空间。下面以淮安市H校动漫专业办学改革为例,总结出该校动漫人才质量提升的对策。
  3.1对策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一一推行以“动漫工作室”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
  1)依托苏南企业,做实校企合作。
  H校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向南向前”发展战略指引下,多次深入南京动漫产业园调研,经多方努力和在N次洽谈后,最终与南京Y动漫艺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Y公司现有员工数百人,业务涉及游戏领域的原画设计、模型、贴图、角色绑定、动画以及CG电影的研发与制作。Y公司深耕动漫行业十余年,有诸多“大咖”级导师,有优质客户资源和稳定的订单。   2)共建工作室,推行现代学徒制。
  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其实质是“校中厂”“动漫工场”,学生“半工半读”的场所。校内工作室,便于组织安排、过程管理、监督评价。利用工作室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工作室的团队由教师、企业派驻的设计师、实习设计师、学生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一是教师。校方任命一名领衔教师,组建教师团队。领衔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教学组织、生产安排及与企业的协调对接等事务。团队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同时接受企业设计师和领衔人的专题培训。
  二是企业派驻的设计师。企业设计人员包括项目设计师和普通设计师两个层次的人员。项目设计师具有卓越的设计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的设计工作,是兼职教师的核心。项目设计师和领衔教师共同负责项目策划、团队教学和生产管理,保证工作室正常运行。项目设计师有足额的培训师生的教学任务。
  三是实习设计师。实习设计师主要从高三顶岗实习的学生中遴选,留在工作室,担任项目小组长,负责生产和指导工作。
  四是学生。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在教学团队带领下,真实参与、可以体验到动画制作从剧本、故事板到形象草图、角色和场景建模、贴图与材质、骨骼绑定、动画调节等完整的设计过程。
  实践教学和动画生产是工作室的主要运行模式。当工作室启动“生产模式”时,学生就是工人,学生进入“半工半读”模式。学生喜欢“工学结合”,在工作室学生技能提升快,学到行业前沿新技术,还能挣到零花钱,将来就业有保障,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H校以“动漫工作室”为载体,企业师傅、教师“双主体”授课,学生兼有学徒身份,边学习边创作,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有效破解了上述师资和实践教学的困境。
  3.2对策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授课方式
  1)校企重构核心课程。
  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下,培养出的毕业生是无法直接上岗就业的。学生在校内学习、练习的内容与企业工作场景是不一样的。学校要建立以“岗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对接企业职位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企业做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
  如何重构核心课程?校企双方对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参照企业技术实力,确定岗位职位,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程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企业师傅为主,校内专业教师为辅,组队共同开发。每个模块内容从真实岗位的工作场景中进行提炼,设计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课程重构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保证。
  2)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
  企业师傅进入“动漫工作室”授课,保证了核心课程重构后的教学质量。但只有“线下”授课,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就过于单一。在实际的教学和生产中,企业总部的其他师傅参与工作室的指导是常态。但学校和企业相距较远,参与人越多,参与次数越多,成本也就越高。互联网“线上”的远程授课,可弥补“线下”授课的不足。H校“动漫工作室”的电脑上都安装了Zoom高清云视频会议平台终端。该平台支持回放录屏、桌面共享、文字聊天和语音互动等功能,学生在线学习,如同面授。
  这种“线上”“线下”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方便高效,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校企“双元育人”的成本(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3)开发网络精品课程。
  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授课,更要共同开发网络精品课程。职业学校的学生,人人都有手机。校园中的AP(无线网络接人点)随处可见。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三维动画》等核心课程,开发以“微课视频”为内容载体的,面向移动终端的网络精品课程,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重要举措。网络精品课程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是对核心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吸引了学生的碎片时间,挤压了學生手机娱乐时间。
  3.3对策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学生、教学介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校企合作模式下,引进企业师傅、建动漫工作室、重构核心课程,仅是从教师、教学介质因素做了努力。不能忽视“学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需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协作、讨论分享、反思改进等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倡重视交往的教育意义。‘在“工作室”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通信软件,连线企业专家,对学生作品(结果)进行点评。教师、组长、成员间可以进行“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行为。这种“过程’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加了学习者、助学者的相互交往,促进了学生个体“自我建构”和团队间合作。
  4结束语
  淮安市H校依托苏南动漫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动漫工作室”试行现代学徒制,并借力“互联网 ”实施混合式教学等课改举措,践行了教育部于2019年6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了教学质量,并把《通知》中关于“积极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 2’培养模式”的建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解决了苏北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产教融合难、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困境,该研究成果适用于类似苏北的其他区域中职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一些特殊领域的探测和安全问题,随着未知领域各方面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对未知领域温度监测要求越来越高。在矿井下的特殊环境下,对井下温度的实时准确监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温度监测一般是采用电学温度传感器,无法满足对矿井下温度监测高精度的要求,因此,光纤传感技术无疑有最具前景的应用平台。光纤传感器拥有型变性较好,耐受能力更强等更多诸多优点更适用于矿井下环境,因此,本文设计了光纤光栅温度监
摘要: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高职学生普遍缺乏面试过程中专业知识测评的指导和训练,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基于此设计并实现了面试题库系统。系统根据MVVM设计思路,构建了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后台基于SpringCloud的微服务架构实现,前台采用Vue框架实现展示,使用Docker完成分布式微服务部署。系统满足了学生专业知识测评的训练,有效促进智慧化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同样对于当代大学生,几乎也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且机不离身,同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基于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高校课堂考勤效率,设计了以微信客户端为载体,跨平台的微信小程序扫码考勤系统,无须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在分析完各种考勤手段后,设计系统架构,描述整个小程序系统的开发过程,利用二维码实时更新,扫码考勤,杜绝了拍照替勤的情况发生,有效地保证
摘要:目前很多单位都采用纸质的访客登记系统,这种方式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后续登记信息的回溯和分析都不能很好地支撑,基于此,该文设计了基于身份证和二维码的访客系统,使用两种目前最常用且能唯一标识来访人的识别媒介,访客通过在系统提交申请获批后,可以通过在入口处的闸机刷身份证和二维码进入访区,不管是访客信息的真实性还是访问记录的记录和回溯都被纸质方式更加真实和便捷,真正达到了访客登记的本质目的。  關键
窄带物联网技术,简称NB-IoT,正成为当下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该文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套远程手势识别系统。系统采用PAJ7620传感器采集手势数据,以STM32L433作为主控芯片,M5311模组作为NB-IoT通信模块。系统通过NB-IoT网络连接至中国移动OneNET云平台,从而使用户可以在PC端远程查看终端设备采集的手势信息。文章给出了系统总框架设计,以及详细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流
摘要:通过竞品分析、产品基础框架、交互原型、视觉风格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设计产品,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移动旅行生活指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根据以往的产品功能增加了符合年轻目标用户使用移动端的功能,使移动端更贴近于年轻人的审美和兴趣,通过本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年人旅游的便利性。  关键词:交互原型;视觉设计;用户体验;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
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主动应对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新产业、新经济为背景的新工科在教育界蔚然成风。本文运用分析法对新工科教育的理念,內涵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新工建设下的人才培养强调的是以成果为导向和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教育。  关键词:新工科;新产业;新经济;学习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针对目前已有的货运车辆定位数据,提出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方法,根据速度、方向、时间、经纬度等定位数据指标,分析判断驾驶员是否超速、是否疲劳驾驶,是否有定位漂移现象等不规范驾驶行为的存在,以及不规范程度,最后得出“安全”“一般”“危险”三种分析结果。经多次实验,该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分析效果。根据分析结果,驾驶员和企业相关部门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达到车辆正常、安全行驶的目的
摘要:在课程资源库建设逐渐成熟,但学生自主上网学习的动力不足,面对如何解决学习者需求的个性化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扩展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加强学生技能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关键词:网络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09-02 
摘要:文章以“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采用省、地市两级分建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系统应用等方式分析了省、地市两级在建设、深化应用中存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材料认可度、数据公开边界、政务服务管理与上位法冲突等顶层制度、规范设计不足;办事事项编码、服务名称、服务流程、事项清单不统一、与垂直、自建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难、对省、市、县(区)三级政务服务运用、融合造成极大困难;部分事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