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及表达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1(NS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NS1重组质粒(peGFP-C1-NS1),分别使用peGFP-C1-NS1(实验组)或空载体质粒(peGFP-C1,阴性对照组)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空白对照组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处理.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荧光信号分布,检测NS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表达,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转染peGFP-C1-NS1后SGC7901细胞表达NS1基因及蛋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荧光信号集中于细胞核内.实验组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30.5±1.4)%]高于阴性对照组[(4.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1,P<0.01).转染peGFP-C1-NS1后1、2、3、4 d 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5%、62%、73%、77%.表达eGFP-NS1融合蛋白的SGC7901细胞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 细小病毒H-1 NS1在胃癌SGC7901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

其他文献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发作走路不稳4个月,伴复视,手足麻木,精细动作困难入院.患者发病后多次于当地医院检查示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低,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后可缓解,但病情反复.既往有UC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近半年来加重,排黏液脓血便6~10次/d.否认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否认素食.体格检查:无贫血貌,心肺及腹部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复
期刊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294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多排螺旋CT或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诊断PVT,其中55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作为PVT组,239例肝硬化无血栓患者作为非PVT组.记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和评分、血常规、生物化学、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男,47岁,腹泻10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乏力,加重15 d.患者每日约排稀便3次,量少,无黏液或脓血.症状间断发作.人院15 d前开始上述症状加重,伴脐周绞痛.自发病以来,一般状况尚可.既往史、家族史等均无特殊.体格检查:右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叩诊呈浊音,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淋巴细胞0.1.尿常规和粪常规未见异常.甲型肝炎、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
期刊
目的 探讨患者治疗顺应性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416例不同病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患者,按是否具备随访治疗顺应性条件分成顺应组及对照组,统计分析随访治疗顺应差异的原因构成,并比较两组之间再出血、死亡、再住院等随访指标的差异,以及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层比较两组间的指标差异.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结果 患者受教育程度、年收入状况及居住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食管外症状包括肺部症状和耳鼻咽喉症状,其中约50%的GERD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食管外症状.近年来,GERD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受到了极大关注,由GERD导致的慢性咳嗽即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
期刊
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大多数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在根除H.pylori后可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一线治疗方案(含标准剂量PPI)的H.pylori根除率仅为80%~85%[1].H.pylori耐药与远期再感染影响了胃炎的愈合和远期疗效,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是H.pylori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根除H.pylori治疗方案耐药率高,且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大,影响了
期刊
目的 探讨5-羟色胺及其受体(5-HT1AR)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向胆胰管内注入3.5%牛磺胆酸钠(1 mL/kg)制备SAP模型],每组24只.于造模后1、3、6、12 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并立即心脏取血,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和IL-6含量.另取造模
患者女,48岁,因进行性腹围增大,伴腹胀、纳差半年,于2013年2月收入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消瘦,腹部膨隆,腹围100 cm,腹壁静脉曲张,中上腹叩诊呈鼓音,中腹及下腹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CEA7.10μg/L;腹腔穿刺抽出黄色胶冻状腹水,腹水常规与生物化学检查时,细胞不易分类,定性困难,病理(一).腹部超声示:腹腔大量黏稠样液性暗区,内可见细密回声点及回声带漂浮,呈“礼花样”
期刊
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一系列与门静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例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难治性腹水、难治性肝性胸腔积液、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和肝动脉门静脉瘘等,如同一个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的“地雷阵”.患者身陷此“阵”痛苦不堪,EGVB足以让他们血流成河,幸免于难者常陷于胸腹水的
期刊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同时诊断为肝硬化与乳糜性腹水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病因、肝功能状况、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 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1.7± 12.5)岁.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20/34,58.8%)最为多见,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