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底特律的废都灰烬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ps

底特律的升起与陨落


  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1701年,法国人卡迪拉克在底特律河畔搭起了第一座木屋,底特律诞生。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制造了第一台福特汽车,底特律开启了“镀金时代”。20世纪初,底特律因为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50年代人口激增到200万,跃居美国第四大城市,成为美国式梦幻城市的象征。1967年,底特律发生“第十二街骚乱”,人口的外逃拉开了衰落的序幕。后来,越来越多的白人中产阶级从城市中逃离,企业和工厂开始关闭或搬离,高楼大厦林立的商业区逐渐蜕变成一具具空壳。2013年,底特律宣布破产,一代人的“美国梦”就此销殒,底特律成为废城。

【CNT对话】


  在底特律的废城探险中,最难忘的一幕是什么?
  有一次,我们爬上一座被废弃的40层摩天大楼(没有电梯),站在天台上向下看,整个废弃的城市都在脚下,我们在数不清的遗迹中寻找之前探访过的那些建筑,那景象简直让我无法呼吸。这是我在东京、巴黎等城市的废墟中都无法再体验到的。
  是什么让你们对都市废墟如此着迷?
  在当代都市的废墟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很典型的建筑,它们庞大的体型和结构,似乎在诉说着在那个繁荣时期人们对未来的巨大信心与雄伟设想。看着它们变成了脆弱的遗迹,我似乎看到了人类不可捉摸的命运,看到世事的无常,这让我欷歔不已,并由此沉迷。

庞贝城的玄孙


  第一眼看到底特律的市区,会有一种错觉:这里是不是切尔诺贝利?只是底特律的荒废似乎要从容许多——至少没有看到在慌乱中随手丢弃的玩具娃娃,而杂草也还没来得及占领所有街区。
  伍德沃德大街曾经是底特律无数繁华旧梦中的一角。鳞次栉比的楼房布满了这条大街和附近的6个街区,然而,如今填充这些楼房的只有尘土和花花世界的记忆。
  大街上不再车水马龙,只隐约听到远处卡车呼啸而过时活塞扭动的沉闷声响。行人成群结队走在道路中间,都是游客的打扮。一切生机似乎都在离开,路边的树木不再受到管教,恣意生长成奇怪的样子,模样同样奇怪的小鸟立在枝头,用警惕和悲伤的眼神审视一切,它们成为了这个地区的主宰。
  随意走进伍德沃德大街一座公寓模样的楼房,木质门窗早就掉了漆,露出晒得发黑的本色,泛黄的墙纸依然倔强地不肯掉下来——彼时一定是价格不菲的高档货,满地都是灰烬——白垩墙皮、碎木屑、没有带走的零星家具,都碎成越来越小的颗粒,一寸一寸地积攒起来,把整个地面铺满。夕阳的余晖从房顶的破洞中洒进来,反射出翻腾在空气中的尘土的身影。
  
  1.约翰格雷图书馆,建立于1913年,以拥有一个400座位的礼堂为特色,后被抛弃。2.法维尔大厦天井,1915年建成的商用大厦,由著名设计师Harrie W.Bonnah设计,楼内空间布局大胆而富有想像力,1976年列入国家历史遗产名单。
  在这灰烬中,Yves和Romain却看到底特律令人着迷的一面。底特律的废墟是年轻的文物,就像庞贝城的玄孙。人类废弃的楼房在衰老而不是在腐烂:它们只是蒙上了土,当你拂去这尘土重新打磨,还能再闪耀一番。无家可归者和流浪汉或者蜷缩在角落,或者自顾自地忙着,故意不理睬Yves和Romain,于是他们能够自由地抓取动人的瞬间。“观望这衰老的灰烬,心中却升腾出一种新鲜感,人类始乱终弃带来的冲击与痛感,在我心中留下震撼。”

钢筋水泥余温仍在


  Yves和Romain穿行在这座现代废城的建筑地标之间,荒凉的火车站,已关闭的豪华汽车工厂,人去楼空的豪华剧院,书籍满藏却无人借阅的图书馆……用自己最擅长和喜爱的记录方式,把故事转述给对这些钢筋混凝土一无所知的世人。
  亚当斯剧场从建成到今天,前后不超过百年,座位依然排列井然。时间的侵蚀和大自然的损耗,在高高的吊顶上开了两个洞,外面的光涌了进来。Yves和Romain站在剧场中,久久盯着这光柱和吊顶,然后闭上眼,在头脑中闪回当年它富丽堂皇的模样,不胜欷歔。
  在底特律国家银行的保险库,藏在几吨重的圆形大门背后的,是成百上千个抽屉,每一个都曾经堆满了黄金、钞票和文书,守卫森严。如今这些抽屉都被胡乱抽出来扔在地上,无人过问。
  头顶“汽车城”的美誉,底特律的汽车工厂不可错过。这里曾经布满机器和管线,洁净整齐,上千米的生产线仿佛时间一般不停向前流淌。如今人、车、机器都弃工厂而去,Yves和Romain立在悠长厂房的一端,就像贝奥武夫站在龙的洞口,不寒而栗。厂房的另一端淹没在黑暗和灰烬里,空旷而深邃。黑暗中,不时有锈钢铁的“吱呀”怪叫和砖块坠落的敲击声沿着两侧的墙壁和屋顶传来。

涅槃已至,重生未起


  20世纪的工业革命,让汽车像病毒一样扩散到全世界。汽车载着人们快速涌进城市,并以更快的速度抛弃城市。这是一个扭曲的世纪,而底特律成为被它扭曲的罹难者。
  有时候,扭曲意味着刺激乃至危险。Yves和Romain穿行在那些残垣断壁之中,不止一次踩在朽烂的地板上摔下楼,虽然没有大碍,却也留下了扭曲的伤口——的确是有底特律特色的纪念品。
  底特律的废墟,如同现实版的《寂静岭》,这里扭曲变形的空间和时间让人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它不是绝望的。完好的表盘是坚固的蚕蛹,保存了曾经辉煌的记忆,等待着又一次的崛起。代表新一代美国梦的摩根大通正把目光重新转向这里。密歇根中央车站会继续稳如泰山,也许还有机会重新迎接下一班列车。
  Yves和Romain 依旧关注着这座废城,“底特律是一只卧在密歇根湖边的垂死的凤凰,涅槃已至,而它的重生还没有开始。”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素养所包含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三个基本要素。文章探讨了化学思想的内涵、功能,指明化学思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方向标”的引领作用,并以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为例,揭示隐含在教材中的化学思想的内容、方法和层次,探讨教师如何将所揭示的化学思想转化为对课程教学的引领,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思想;化学素养;科
十月的某一天,我前往观赏了前田家族的老管家本多先生的庭园。  历史上被赐予五万石食禄的本多家族,如今已成为男爵身份。本想托人引见,结果竟不得不自己递上名片,说明来意。幸好,此时走出一位接待员,客气地说:“我来陪您参观吧。这园里已荒废得不成样啦!”说完把我领进去。门房墙壁,一如往昔,斜立着两支玄德枪和一根六尺棍,上面布满灰尘。  接待员说:“近来经费吃紧,无力修缮,所以变成了荒园。”来到后院,由于连
达丁顿庄园  小花朵里的大课题  我在英国的托特尼斯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古镇,仍保留着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以及乔治亚风格的房屋。小镇西北4公里有一座达丁顿庄园,被称作“托特尼斯的大脑和灵魂”,很多资深人士感慨:理解英国乡村,必须认识达丁顿庄园。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过三个重要时期,16世纪中叶领导造园潮流的是意大利,17世纪中叶是法国,18世纪中叶就是英国。  19世纪,英国海外扩张完
网络搜索“世界大同”,百度百科像模像样地罗列出如下信息:  时值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全球大同大体可行下列步骤:知识大同,网络大同,通信大同,语言大同,文化大同,经济大同,政治大同,军事大同,法律大同,综合大同。敬请网友合力互动,今生来世共促大同!  听起来各种美好,一展人类社会的终极蓝图。但理想主义者们却依然改不了一贯纠结不清的坏习惯:“大同”自然令人垂涎,而大同进程中势必失去的种种大不同,似乎更
提起南京的植物,最负盛名的是法国梧桐。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的灵柩,国民政府筹建中山陵,开辟中山大道,种下两万株法国梧桐,蔚为盛景。后来因为道路拓宽、地铁修建等原因,这些老树被伐去不少,好在在几条主干道上仍然保留了下来。晴天,在浓密的树阴下散步,绿色绵延,心底柔软;雨后,遮天蔽日的枝叶更为润泽,让人倍感时光的幽微和珍贵。梧桐于南京人,不仅可乘凉可报秋,更有无尽爱恨牵绊,紧贴日常肌理,与生活和记忆
假如我要向人解释,为什么在北京消失了几天而突然出现在绍兴,我就说,想找个小城散散步。那里确实满足了这个愿望,我可以连续步行11个小时不停歇,寻觅小城每个角落的乐趣,还不必饱受大城市的喧闹或是野外的单调之苦。只是这个小城貌似如此为人所熟知,让许多资深旅者不屑一顾。  还好,我不是“资深旅者”,也不会间歇性或长期性地渴望出游——据说这样的渴望,是在表达对现有秩序的厌倦和对所谓自由的向往。不过假如把这枚
布达佩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城市,外表庄重优雅,内里却自带可爱属性——对艺术的偏执,对秩序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细微之处皆可印证。  史诗与童话  4年前,朋友从布达佩斯旅行归来,带回两个可爱的手工玩偶,据说是某个傍晚购自路边摊,是摆摊的老人自己手工做的。玩偶的手指大小不一,但指甲这样的小细节却处理得整整齐齐,小衣服的纹路有点没对齐,但裤脚的缝合处做得又细又密。总之,做工并不是无可挑剔的精致,但带着一
交通、住宿、美食都是旅行花销的大项,留心收集相关资讯,掌握一些实用小技巧,可以让旅行既经济实惠又不失特色。  吃  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厅  近日,米其林收录了两家价格便宜的街边餐厅,它们都在新加坡,人均消费6新加坡元,合人民币30元左右!其中一家是Hill Street Tai Hwa Pork Noodle,经营新加坡本地美食猪肉粿条面;另外一家是Hong Kong Soya Sauce Chic
身后的城市深处,大道通畅,灯光辉煌,但是没有声音,只有远处路口交通灯单调的信号声。黑河市的晚上10点,如许多城市中深夜3点一般寂静。它却没有其他城市深夜消耗过多的疲惫感,只是徐徐沉入安静而已。  走着走着,路就没了踪影。月光下,几株大白杨树稀疏伫立着,越过一条深沉黑暗的河,可以看到对岸的城市灯火阑珊,最明亮的一排路灯正在沿河边铺展。这是我第一次望向对岸。  对岸的灯光属于布拉戈维申斯克,它是俄罗斯
刻骨铭心的钢钉  把旅行当做修行,正是我的目标。每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首先我要面对的便是旅途中的奔波劳苦,当然还少不了各种行程上可能的危险和变数。2001年,在一次亚马孙河之旅中,我和当地土著一起,乘坐独木舟撒网捕鱼,结果小船漏水,很快就沉入食人鱼出没的河里。幸好,这次事故有惊无险,我们安全地爬到了岸上。  但是,2005年在南印度的一次满月的湿婆神过火节仪式上,我却被人群意外地挤入重新整理的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