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根於香港观塘秀茂坪。当地是家喻户晓的公屋区域之一,这里环境整洁乾净、交通规划良好、基础设施完善,还有一所对外开放的议员办事处,这里的主人以热情的态度迎接络绎不绝、上门拜访的市民,他就是麦富宁先生。
  【麦富宁先生,新华社香港区事顾问(1995-1997)、观塘区议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1997-1999)、观塘区议会财务及行政委员会副主席(2000-2003)、观塘区议会环境及卫生委员会副主席、观塘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委员、观塘区议会文化、康乐及体育事务委员会委员、观塘区议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观塘民联会监事、东莞市长安同乡会副主席、秀茂坪分区委员会委员、秀茂坪邨屋邨管理諮询委员会委员、观塘区议会民选议员等。】
  三十载服务的不变情感
  三十年前,香港正处於发展的黄金时期,秀茂坪也开始发生循序渐进的变化,居民人数有所增加、越来越多与外界相连的交通路线得到建立。麦富宁先生当时处於风华正茂的年纪,因此他在内心湧动的、勤於奉献的热血带动下,全力以赴地开始实事求是的服务工作。
  前前後後,麦富宁先生参与到增设交通标誌、整治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众多项目中,秀茂坪的面貌也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变得越来越美:“我们参与或设计了很多基建工作,基本上一直在改善社区的配套,哪里有不夠好的地方,都会跟进关注。”和同样热心公益的朋友们一起,麦富宁先生根据周围的环境,考虑怎麽去配套该处设施。於细节之处尽显对市民的关怀。也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的为民服务,秀茂坪添加了许多市政设施,方便居民的住行。
  2000年,当地重建为新型屋村,基础设施根据环境的条件和绿化率、容积率等比例,进行大部分重新设计,规划已接近完善。今日来到秀茂坪的人,都会欣喜於这里乾净整洁的卫生状况、井井有条的街道规划、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以及治安良好的居住环境。这也是麦富宁先生和一众同仁用几十年时间的贡献所换来的成果。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卻没有使他停止服务的脚步。
  关注社区设备之外,麦富宁先生也致力於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在节假日里,他发起举行文化康乐活动,例如在中秋佳节之时,一台表演传统粤剧、举行点挂灯笼、欢乐气氛浓厚的晚会,会受到许多嘉宾的欢迎。而秋高气爽,筹备在户外举行一次主题嘉年华,让大家融入一片欢乐的海洋,也是麦富宁先生喜欢做的事。
  经过岁月的变迁,秀茂坪从以前远离市区的郊区变成了理想的居住区,但未来城市的发展扩大,这里也将受到更多的影响。例如目前当地的交通接驳方面的问题,最让麦富宁先生关注:“因为这里的设施还有未能与市区接轨的部分,将来城市的发展,会引领一定人数到旧区购物,必然会对这里的交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只把眼光停留於今日,仅看到现在秀茂坪理想的条件,而没有结合整个香港的综合发展,可能会让当地在未来变得非常拥挤,设施难以满足需求,进而产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忽视了行人通道或接驳线路的规划,可能会在未来造成安全隐患。”
  麦富宁先生也指出,当地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可能由移民所带来,作为香港著名的公屋集中地之一,秀茂坪矗立着或新或旧的各种公屋。未来,同类的建筑还会增加,迎接更多的居民入住其中。例如在当地接下来的规划便要加建二十多座公屋,而相关的负责人员怎样安排、各种建筑的分佈以及一些与实际有所出入的计划、相应的设施都是需要落实。为此,麦富宁先生表示一定要用心监察当地发展,及时为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反映市民们的意见。
  几十年来,麦富宁先生的服务工作一直接连不断,忙碌的生活让乐在其中的他从未想过退休的事情。相信,“退而不休”的理念将在其未来的生命中熠熠发亮、继续着服务市民的生活。
  “实事求是,为您做事”
  “实事求是,为您做事。”这是麦富宁先生网上办公室的一句标语,而他也以诸多实际行动,把这句话变为现实,网上一张张拍摄着崭新社区设备的照片,正是其工作成果最好的证明,而且他希望更多的人跟他一样,以实际行为关注现实。
  1997年香港回归之後,特区政府出台不少与以往不同的施政方针,围绕其中的各种声音也一直没有间断。麦富宁先生表示,无论什麽时候,好坏言论总会跟新的事物形影相随,虽能作为参考,但不必对此过分顾虑,判断方针的好坏,可看其能否使民众受惠。
  “香港回归前後基本维持着一贯的情况,只是在意识上发生了改变,卻尚未确定,经常看上去能落槌定音的时候,又会发生变数。”1997年之前,麦富宁先生担任新华社香港区事顾问,从接触社会各界了解到社会的变迁。因此於今日,他总结过去,得出“实幹出真知”的经验:“舆论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引导不好会产生负面效果。例如一些方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只一味抨击其中不完善的地方,就会影响其实现的效果。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一视同仁、全力以赴。”
  历来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区域越大、人员越多、思想系统越是复杂,通常让管理者难以兼顾。但香港今日之所以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正是因为兼容了多元的思想和文化,因此沟通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正如麦富宁先生建议道,在工作尚未进行时,不能全盘否认别人的意见,甚至是打压攻击,而是应该通过事实的检验,看效果如何,才能判断方法的好坏,也是如此,社会的发展可以顺顺利利。
  “无论是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始终在人群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不能强行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配合适当的方法引导、沟通,避免摩擦和误解。”身处时局能保持明智的眼光,以实幹证实言行而不偏颇行事,麦富宁先生的实践同样表现为理性和睿智,因此他也曾在2003年获得长期服务地区的嘉许状以及2013年的荣誉勳章,不仅表扬其服务的成绩,更是对这种有容乃大而不失理智的思想的鼓励。
  爱国爱港的麦富宁先生,同样以这份实幹的服务之情面向家乡东莞长安,每次回去,他都为当地的发展而感到喜悦:“基本上我觉得家乡现在的情况比香港要好,发展也快,回去看到都觉得惭愧。”说完他继续笑着解释道:“那边的配套有不少超越了香港,环境逐步上了轨道,经济比较好,有些亲戚比自己还要富裕,所以让人觉得不好意思。”
  服务者未必是富人,卻一定拥有善良之心,麦富宁先生为民服务,精神已是宝贵无价、无法用钱财衡量,一句笑言,卻是他另一个光辉的侧面。他希望两地能加强联合、相互合作学习,若香港能学习东莞长安的优势所在,必然是他所喜闻乐见的。
  “为国家贡献不要求荣誉,我们服务不是求这些。”回顾自己的服务之路,麦富宁先生是这样看待自己获得的荣誉。而他忙碌的贡献,将一直持续下去,延伸到未来:“三天不在这里处理事情心里会怕有问题发生,所以自己一直没休息的心情。”这不得再次令人想起麦富宁先生的网上办公室,上面赫然写着:“你的投诉,我必跟进;你的诉求,我必爭取。扎根秀茂坪,服务街坊三十载。”
其他文献
近日,全国“神枪杯”八极拳比赛在长春开赛,张震以选手身份参赛,并勇夺青年组第一名。三年前,拍摄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张震的角色名叫一线天,是位八极拳高手。为了这个角色,张震拜八极拳大师王世泉为师,苦练三年。  张震拜师时,王世泉师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想应付电影还是真的想学八极拳?你先告诉我,我好决定是随便教你,还是认真教你。”张震选了第二个答案,王世泉师傅相当满意。  此次比赛,不仅
期刊
蘇鳳蘭女士是一位懸壺濟世的中醫師,幾十年來,她用專業的醫術,治病救人,為患者健康護航;作為香港東方之珠獅子會前會長,她組織人員向內地送光明,助教育,將大愛灑向弱勢群體;作為香港專業護老院的領頭人,她將人性化的辦園理念引入家鄉英德,承辦起了英德市社會關愛互助中心之德善園,為老年人營造了一個溫馨、舒服、快樂的家園。  【蘇鳳蘭女士,香港東方之珠獅子會2010—2011年度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員、英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3年12月8日,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简称“和发会”)假座香港北角英皇438号富临皇宫举行“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庆祝5周年暨‘台湾研究中心’成立联欢晚会”。  中联办台务部副部长何建华,香港台湾商贸合作委员会主席李大壮,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仇长根,台湾中华教高文化贸易促进会教授周玠等出席晚会,与该会会长陈守仁、孙必达,荣誉会长林广兆,理事长吴天赐,常务副理事长陈金烈
期刊
林东先生是一个慈善的代名词,被称誉为“当代济公”、“慈善活佛”。他出生贫苦,卻博施济众,他虽非富贵商贾,卻慈悲大义,其所创办的东井圆慈善诊所,诊治患者无数,济世胸怀广及五湖四海,美好声誉响彻两岸四地,挥写了一名平民慈善家的精彩传奇!  【林东先生,2007年及2008年中国十大慈善家、“爱心中国”首届百名中华慈善人物、2005中国慈善排行榜获颁最无私奉献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人道服务奖章、影响中
期刊
刘文瑛女士 的直爽、大气让人可亲,豁达、淡定让人可敬。居港二十七年,她以此为基,回应起伏,活出洒脱,可谓笑看人生起与伏,诚对世事风和雨。沧桑过后,终归平静,如今的她,既为人延续青春,提升美丽,又关怀子女,享受温馨,俨然已抓住幸福,收获稳定,找到最理想的生活模式。  “谢谢她 让我进入美容业”  刘文瑛女士原籍福建漳平,到港时已20岁,在决定进入美容界以前,她的一切一马平川地顺利。“家父在香港经商,
期刊
梁海明先生,“香港速度”的締造者之一;他是第一代電訊人,曾配合教育部開創了網路遠端教育的先河;他並非“律師”,卻是仲裁調解專家,推動了香港的和諧,大大提升了內地法院調解的成功率。在不同的行業領域,他都寫下了“成功”二字,不斷的嘗試,讓他的生活充滿驚喜。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基礎事業一樣,萬丈豪情平地起,努力、勤奮為地基,用才華壘砌成一幢幢建築,奪人眼球,亮麗著自己的人生畫卷。  從他的身上,讓人看到了
期刊
担任了多个从事公益的社会职务,延续着他在退休前作为一位公务员的服务之情。带着温暖的微笑、向周围渗透着乐观的感染力,尽心尽力的付出,似一潭清澈的温泉,为社会的海洋源源不绝地注入暖流。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庭成员都默默地支持着他,帮助他把更多的欢乐、更多的慈善春风化雨,洒向人间。  【林明丰先生,大圣佛堂有限公司理事长、林氏家族互助会名誉会长、秀茂坪街坊福利会名誉会长、美国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哲学荣誉
期刊
黎有先生,是千千万万离开家乡却牵挂家乡的奋斗者之一。有一种感情,能夠让人振奋到不知疲惫;无私奉献卻能满心欣慰。正是这样一份情感,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时时刻刻的用心牵挂。以身许国,无怨无悔。从筹备创建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和英国朴茨茅斯华人中文学校到退休後仍然心繫桑梓,他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种感情,建就满腔的爱国之情!  【黎有先生,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最高荣誉会长,中国内蒙古兴安盟扎莱
期刊
郑爱娴女士 师从香港著名爱国艺人、中医师关德兴,因为勤奋、努力、上进,深得其师之心,于是收其为唯一的女弟子,传授其医技。沿着师傅的行医轨迹,她继续向前。她说:“师傅教给我的除了医术,更多的是医德,是做人,是用最快的速度,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将病治好。”她不善言谈,却用行动:治愈不同的人;用快乐的心: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两种无声的语言将医者的高尚情怀言说。  拜师学医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堪称中华瑰
期刊
黄祥汉先生真心真意做服务,在他的理念里,工作无论做得多好,都是进步的空间。身为粉岭潮侨盂兰胜会有限公司理事长的他,每天思考的是,如何将服务工作办得更好,如何服务到更多的人。  在精诚努力之下,粉岭潮侨盂兰胜会一改往日的传统风格,朝着弘扬孝文化、传播善信念的方向转变,慢慢地发展成为一项无宗族之分、无籍贯之分,全民参与的慈善活动。  【黄祥汉先生,祖籍广东,粉岭潮侨盂兰胜会有限公司理事长、深圳汉达中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