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üppel-Like Factor3(KLF3)基因对牛脂肪沉积的作用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牛KLF3基因对牛脂肪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的作用,进而探讨KLF3基因对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合成干扰siRNA,筛选得到KLF3基因干扰效率最高SiRNA,分离培养秦川牛肉用新品系新生牛前脂肪细胞生长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筛选得到的KLF3基因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并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至第0天和第4天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h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 α,C/EBPα),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α,ACC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不同时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在干扰KLF3基因处理并进行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第4天采用油红0染色法观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脂滴差异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甘油三酯含量进一步确定KLF3基因对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结果]KLF3-Si2具有最高的干扰效率达到73%.转染KLF3-Si2后PPARγ的表达量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和第4天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了58%和3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的表达量也分别下调了64%和41%,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FABP4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和第4天分别下调了89%和60%,而ACCα的表达量干扰KLF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0天和第4天分别下调了50%和37%,而FAS的表达量则分别下调了73%和19%,都分别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4天油红0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也发现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脂滴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牛KLF3基因可以抑制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下调,进而影响脂肪的沉积.
其他文献
本刊讯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民众反对PX项目的事件,PX项目的环境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实际上PX属于低毒化学原料,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却对其充满戒心,需要加强对于公众舆论
目的探讨累及穹窿的后踝骨块占胫骨穹窿比例的X线和CT三维重建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累及胫骨穹窿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17例;年龄15~70岁,平均48.9岁;三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11例,单纯后踝骨折2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例,旋前外展型2例,未纳入分型系统2例;AO/OTA分型:B型22例
编者按:自本刊第8期刊出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后,收到诸多读者的答题.今选2位读者的参考答案及解析,供大家参阅学习.
达玉1号是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遗传所经过多年联合选择选育而成的大穗。高产玉米杂交良种。2000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
一、优质、高产、多抗中籼稻30152 该品系由 Si-Pi681032/UPR103-80杂交育成。其在南京地区5月上旬播种,8月20日前后抽穗,10月初成熟,全生育期145d左右,比汕优63略迟。生长特点:前期发苗快,分蘖力中等,中期生长清秀,后期秆青
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5年用自选系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已于200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
山川紫是日本90年代初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种,因其薯皮、薯肉均为紫红色,接近紫黑色又称黑甘薯。1993年我国引进后试种,日本山川紫产量很低或基本不结薯,在生产上无直接利用价值,仅作品种资
西星糯玉1号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蔬菜种苗研究所特种玉米育种室最新研究选育的双穗、中早熟、高产、优质、多抗性结合于一体的白粒糯质玉米杂交种。 特征特性:种子出土力好,出
目的比较单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HBV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的动态变化,探讨三者在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分为替诺福韦组、恩替卡韦组。分别比较基线时、抗病毒治疗后4周、8周、39周、52周、78周、104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