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诞辰80年 一个人的美丽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aby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赫本的灵魂深处,永远有一个孱弱而惶恐的小女孩,在仓皇的乱世中求得片刻的饱暖与安宁,寻觅着点滴的爱与温存
  
  有一件事让许多人始终惑然不解:奥黛丽
其他文献
林怀民带着云门舞集2开始巡演。与云门1不同,这个团体更为年轻、自我,面向的观众更加“草根”,但这才是林怀民创立云门的初衷。  今年,在创办云门舞集的第39个年头,林怀民拿到了台湾当局发的老年证。“65岁啦,我现在坐公车免费,看电影半价。”林怀民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经意间扬眉,额上的纹路像用笔描出,深深的。  林怀民说,“我现在不太管云门舞集2的事情了,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虽这么说,
1983年9月,在“清除精神污染”的大背景下,丁玲、曾克等老作家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的讨论会上,对作协党组的文艺方针及组织政策指名道姓地提出了尖锐的意见。会后整理了一份简报,写上“中国作协机关党委并转邓小平同志”的字样。后来,邓小平作了批示。11月,中纪委来作协调查丁玲等人反映的情况,作协党组书记张光年认为是“诬告”,要求上级“查明更正”。这便是丁玲的秘书王增如在2000年写的《丁玲与“诬告信”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行政权过大和滥用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检察权和审判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正是為了抑制行政权力过大和防范其不受监督。因此,检察改革作為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颇受社会关注。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智辉坦承,“应该在落实宪法规定上下工夫,其中之一就是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强化法律监督”  中国新
中国人眼中的右翼基本被那些亲美反华的保守派政客所占据。渲染中国威胁论,加强军备,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战后日本政坛的第三次右倾化态势正逐渐形成。  东亚作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日领土争端带来的经济变动无疑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面对领土争端,日本右翼势力表现的最为“活跃”。他们不顾东亚区域合作的大局,更不惜断送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景,以极端民族主义的手法孤注一掷地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  日
地沟油的要害不在取之“地沟”,而在于这些多次油炸、使用过的油,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醛、酮、过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地沟油中的主要致癌物是黄曲霉素,其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地沟油肯定不能给人吃,但它是很好的工业用油,”专事清洁能源化工与绿色催化研究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王金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便工厂花费数倍价格,以更高的技术处理、净化、提纯后,地沟油依然很难达
美国GPS系统的研发始于1973年,而卫星导航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则要到近二十年以后的海湾战争中。当时,美国的飞机、导弹、水面舰艇等依靠GPS这一撒手锏,发动起一场各军兵种集团作战的战争,向全世界诠释了现代战争的内涵和规则。  随着GPS向民用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被发掘。近年来,中国的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迅速,但95%的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GPS之上。“如果一旦国际关系生变异或发生战事,殃及中美关系,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批在电子商务时代积累了巨大财富的年轻亿万富豪接受了一个观点:即商业经验、市场原则都可以应用到慈善事业中。他们用风险资本家的眼光审视捐赠行为,把慈善事业视为“社会投资”,希望通过这种投资实现客观的社会回报,于是创办了社会企业。  英国社会企业家麦克·哈兰(Mike Horland),在中国做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时,如此向他的中国学员们讲述社会企业的兴起。麦克·哈兰是英国最早的一批
作为亚太六国行的第三站,9月4日至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造访中国。  与此前的常规出访相比,是次访问颇显突然,直至中国外交部于8月28日对外发布该消息,美国务院此前“一反常态”地未对此行程透露半点消息。  这次突访的背景正值亚太地区进入“多事之秋”:中日钓鱼岛问题日益升温,中菲南海问题也正胶着。8月30日,美国国务院代理副发言人帕特里克·文特雷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领土争端是希拉里此次访
在劳教制度存废之间,刘仁文认为劳教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保安处分。而且“通过实现治安处罚和刑法的对接来解决现有劳教的功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改革已势在必行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对劳教制度的反思已经很多。总体看,劳教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刘仁文:劳教制度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现在来看,劳教制度的弊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认定和执行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莫言的成名史中从不缺乏争议。对于他作品的语言方式和精神指向都曾被“主流”指摘。但莫言在巧妙地选择沉默和不断发言之间渐渐突围。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似乎愈发“左右不是人”。有些人争议他的体制内作家身份,有些人质疑他作品专以揭丑为主题,神圣化“龌龊、丑陋、邪恶”等负面文化,以此打动诺贝尔奖评委。莫言自己倒是很平静,“支持的批评的,都感谢。”他这样说道。  实际上,对这些他早就习惯了。在31年的创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