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放松 人民币资产投资有道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息、汇率下行、股市上涨、理财产品丛生……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人民币资产该如何配置,是换成外汇,还是买黄金,进股市?
  人民币汇率承压
  汇率可以说是跟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或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至关重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曹阳认为人民币汇率将会企稳,他告诉《经济》记者,这主要得益于三点: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并不理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减小;第二,国内的股票市场或金融市场比较好,大家的预期也比较强烈;第三,有阶段性因素,包括可能是出国旅游趋势的下降。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人民币未来的波动情况需要在近期特别关注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由于IMF要评估是不是把中国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而中国也想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那么中国在这方面的表态相对来说肯定比较积极,这是政策导向;而第二件事情则是‘一带一路’,这也需要汇率比较稳定;第三件事情就是沪港通,这都会对人民币形成支撑。”曹阳表示。
  而在外汇分析师宗校立看来,未来人民币将处于震荡通道。“人民币在两会前后处于升值的状况,在升值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对国家的整个经济而言会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现在两会开完,经济的状况会有调整,人民币处于一个交融期或震荡期,兑美元汇率基本上就在6.19到6.2之间进行一个区间震荡。”
  对未来的人民币走势而言,宗校立比较倾向于能够走到6.25,因为国外的货币贬值比较厉害,人民币价格太高对出口是没有好处的,反而会促进国外高端的制造商品进入中国并冲击中国市场,所以需要适度地贬值,同时也能帮助国内企业的出口。
  “不过幅度也不能太大,因为国内的流动性释放出来,我们才降息降准,刚刚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又要引到国外去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从行政层面、货币层面、财政层面去控制它。”宗校立判断,未来的一段时间会趋向于贬值,但不会贬值太多。
  联讯证券分析师杨为 也向《经济》记者表示,“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关系发生了反转,美国的货币政策会趋势性重启,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比之前更为宽松。”
  债券和黄金受推崇
  债券的吸引力将显露出来。“中国今年想在权益市场中被纳入MSCI,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或资本项目开放会加快。中国有加入MSCI的动力,从债券的角度看,中国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曹阳表示,这对海外投资者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同时,对于大多数对资产配置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债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杨为 向《经济》记者建议,追求保值增值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债券型基金或债券型理财产品。
  “现在很多产品的利率在下降,大家对自己的期望收益率也是处于一个下降的过程,别看现在债券只有4%到5%的收益率,但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投资标的。”杨为 认为,债券的资产利得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其他的方式包括股票可能都是一些阶段性的盈利,不会特别理想,而货币型的产品在两年之内表现会不错,大家可以把视线转移到固定收益这一资产投资中来。”
  此外,投资者如果喜欢低风险的投资产品,需要关注一些比较好的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类产品的风险甚至是接近于零的。尤其是像国债、金融债为核心的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类的产品。
  而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杨为 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承受高风险,投资标的还是挺多的,比如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还有一些小额理财产品。
  对于这部分人群,外汇分析师张果彤也建议可以考虑黄金,“黄金在今年可能会有一波上涨趋势”。
  宗校立也表示,如果国际金价能跌到1100美元/盎司左右,那个时候一定要长期去持有兑换黄金,这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资产。
  不仅如此,宗校立还建议去投资高科技的研发,“如果成功研发至少可以获得300%到1000%的利润,比如苹果公司刚研发的时候,但也有失败的风险,把握不好总有一天会亏钱。”
  分散投资化解风险
  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也就是说几乎不存在收益率高而风险低的情况。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要关注自己对收益率的期望值和能够容忍的风险水平,是为了去博弈赚大钱还是保值增值?两者不可兼得。
  宗校立也表示,如果想更保险一点就可以分散投资,股市上可以少投一部分,其他的大部分资金可以去做一些保本而且期限短收益高的理财产品。
  按照现在的行情来看,股票也算是一个带有风险性的高收益投资方式。宗校立建议投资者,如果想长期持有,股票市场是很合适的,“不要想投机,要投资,不是在那种投机的市场里面去做投资,而是要在投资的市场里面去做投资。”
  宗校立表示,对于风险的规避主要就是对仓位的控制,也就是说杠杆不要放太大,最好是1:1或1:2,“别想一口吃成胖子”。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04年加入WTO的时候股市确实比较疯狂,那个时候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但是赚钱的又都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而在那一拨上涨中没赚钱的是老股民,他们看涨到这儿了差不多就出来了。后来股市狂跌,6000多点一直跌到1600多点,老股民就躲开了这个风险,之前没赚钱后面也没亏钱。”
  宗校立说,控制投资的风险度,就要把自己资产按比例划分,一部分要投资固定资产,一部分要投资保值稳定资产,还要给自己买保险,再让一部分来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这样的分配才比较合适。
其他文献
何谓“起征点”?起征点属于减免税范畴的要素之一。其含义是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免征额”,同样属于减免税范畴的要素之一。其含义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在我国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税制设计中,存在“起征点”;但是在个人所得税中只存在“免征额”。比如: 
期刊
2015年春季纽约时装周上,一个坐在轮椅中走秀的女模特创造了残疾人走向时尚界的历史。她是美国女演员杰米·布鲁尔,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这种先天性疾病的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等特征。此前,她曾在知名美剧《美国怪谭》中出演角色。  但是,更多的残疾人却像俄国小说家契科夫笔下那始终穿着套鞋和棉衣,带着雨伞,把自己藏在阴影中的“套中人”。  在中国,残疾人并非少数。根据中国残联向《
期刊
瑞士以负利率出售十年期国债,不仅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政府,也是投资者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借钱给一个政府,并且需要因此付费。投资者以负0.055%的利率购买2025年到期的瑞士国债,超过2.3亿瑞郎。  英国媒体分析,投资者大量购进欧洲国债,是全球通胀预期下滑的结果。考虑到物价水平今后将缓慢提高,投资者接受负利率国债更加容易。现阶段,负利率国债在欧洲政府债券市场占大约四分之一。
期刊
日本内阁府最近上调了对经济的基本评估,认为提高消费税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消退,经济出现复苏。  在一系列刺激措施提振下,日本经济确实有了起色:股市大幅攀升,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大幅改善、设备投资计划增长,工矿业生产企稳。但当地学者认为,仅凭金融财政政策无法解决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产业空心化、国内需求长期低迷等结构性问题。
期刊
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印度的寺庙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珠宝、金条和金币。印度总理莫迪则希望利用寺庙的庞大黄金储备来改变印度长期贸易失衡的局面。  印度政府计划5月出台措施,鼓励寺庙将黄金存在银行换取利息。印度政府将把收到的黄金熔化,贷给珠宝商,以满足该国对黄金的旺盛需求,并降低对进口黄金的依赖。此外,莫迪还希望说服印度民众将家里存储的黄金拿出来。
期刊
美国能源信息署4月15日表示,随着美国页岩气生产的持续增长,预计从2017年开始美国将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在2020年之前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预计将减少对于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并支持对墨西哥、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增长。该机构表示,预计2017年以后美国的天然气净出口量将持续增长,到2040年年度净出口量将达到3万亿立方英尺。
期刊
世界银行4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与2010年相比,2040年韩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5%以上,韩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继越南之后位居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韩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急剧减少,这主要归咎于移民人口不多,且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率快速下降。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国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劳动年龄人口剧减会给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英国国家统计局4月10日于伦敦发布2月产出数据,受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影响,二月工业产出环比增长0.1%,低于0.3%的预期。2月建筑业产出环比下降0.9%,制造业产出环比增长0.4%。已有迹象表明,2015年初英国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  自首相卡梅伦宣布解散国会后,英镑一直出现大幅波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后,走低多日的英镑报1.4623美元,为2010年6月以来最低点。
期刊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只有约24%的人对P2P互联网金融行业有理性的认知。一个互联网金融如此发达的国家,尚且只有这个比重,在我国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度会更小。近日,针对P2P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安全、监管等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  风险  要谈P2P平台的风险,首先要了解什么是P2P。P2P网贷起源于英国,在我国属于民间借贷,是典型的信息中
期刊
欧盟统计局4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继1月短暂下滑后,2月份欧元区工业产出回升,并创下10个月来最大升幅,表明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迄今为止,欧元区经济复苏加快的迹象将受到欧洲央行决策者的欢迎。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欧洲央行暂时不会宣布任何新的重大政策行动,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可能会强调,尽管量化宽松取得成功的初步迹象显现,但明确实现通胀率升向略低于2%的目标之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