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以生态课堂理论为基础,根据新课标中对语法课的要求,试图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语法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分研究、展示和反馈三个模块进行。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04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态课堂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相关研究逐渐广泛而深入。2007年秋季,笔者在湖北潜江广华中学高一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开展高中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对照性探索和实践。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现已取得初步成果。赘述如下,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实验探索过程中,笔者以生态课堂理论为基础,根据新课标中对语法课的要求,试图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充满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愉悦氛围的高中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并根据实践把这种模式分为研究、展示和反馈三个模块(图1)。
下面就具体步骤作详细说明。
(1)研究:上课前,根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导学案。导学案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导学案中有新旧知识的链接,可以激活学生大脑储存的旧知,指引和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导学案通过层层设疑,指导学生翻阅资料,自主探究语法现象,自主归纳语法规则。具体来讲,分“准备—探索—发现”三个步骤。
准备阶段: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以旧引新。针对语法教学内容,教师设置预习作业,指引和帮助学生对与所学语法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启发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激活学生知识储备,诱发学生主动运用旧知探求新知的动因,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探索过程: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学习,建构体系。教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并提供具有典型性、合理性的素材,供学生探索。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结合所积累的语法概念,观察大量的例句,分析语句成分,发现共同点,自主学习、研究语言现象,探究、发现语言规律及特征。
发现结果:这个环节主要是促使学生将发现的规律条理化,加深对语言的印象及理解。经过探索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以及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学会回顾、反思、总结,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不断增强成就感,从而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2)展示:在展示前,教师回收全班导学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将导学案重新发回学生手中并合理分配展示任务。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由一名或多名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并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部分分为“讨论—分享和质疑—修订”三个环节。
讨论:通过研究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就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法则的归纳,规律的总结,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分享和质疑:在展示分享过程中,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从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这个阶段,既能让学生全面完整掌握知识,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又能增强学生自信,锻炼学生胆量,增进同学间情谊。此时,教师如何教尤其重要。教师的教重在导,导要注意抓住侧重点,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敏锐地洞察并提炼出学生的疑难,适时组织全班讨论释疑,及时予以指正补充。
修订:在分享和质疑后,学生用红笔对导学案中自己犯的错误或者不会做的题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补充。
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评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设计评价表,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从学生在复习、预习、交流、展示、质疑、板书、个人风采等方面进行评分,开展竞赛。
(3)反馈:展示结束后,教师当堂布置反馈练习。练习要多样化,旨在巩固语法知识,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半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法知识。练习继续以小组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在遇到难点疑点时,教师点拨引导,释疑纠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语法知识,并就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具体有“练习—点睛—提升”三个环节。
练习:巩固练习的设计和操作是这个环节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巩固练习的设计思路,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多样化的语法教学可以使语法教学摆脱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点评: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错或有疑难,而老师在最关键的地方剖析讲解到位,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体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得到了及时的补全,就会一举两得。
提升:因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更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给学生去尝试。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又可以再次拔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整体性、开放性、协同合作、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等教育生态意识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以理解、交往、动态生成等为教学路径,创设积极的有利于学生生态主体建构生成的课堂生态情境,使教师和学生生态主体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的探索者,学生和学生成为协同的自主学习者,从而促进了学生生态个体的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也促进了本人作为课堂教学生态个体自身的专业成长。
以上是笔者历时三年从事生态课堂实践探索取得的初步成果。笔者水平有限,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共同切磋,从而使生态课堂模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04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态课堂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相关研究逐渐广泛而深入。2007年秋季,笔者在湖北潜江广华中学高一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开展高中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对照性探索和实践。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现已取得初步成果。赘述如下,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实验探索过程中,笔者以生态课堂理论为基础,根据新课标中对语法课的要求,试图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充满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愉悦氛围的高中英语语法生态课堂模式,并根据实践把这种模式分为研究、展示和反馈三个模块(图1)。
下面就具体步骤作详细说明。
(1)研究:上课前,根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导学案。导学案的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导学案中有新旧知识的链接,可以激活学生大脑储存的旧知,指引和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导学案通过层层设疑,指导学生翻阅资料,自主探究语法现象,自主归纳语法规则。具体来讲,分“准备—探索—发现”三个步骤。
准备阶段: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以旧引新。针对语法教学内容,教师设置预习作业,指引和帮助学生对与所学语法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启发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激活学生知识储备,诱发学生主动运用旧知探求新知的动因,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探索过程: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学习,建构体系。教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并提供具有典型性、合理性的素材,供学生探索。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结合所积累的语法概念,观察大量的例句,分析语句成分,发现共同点,自主学习、研究语言现象,探究、发现语言规律及特征。
发现结果:这个环节主要是促使学生将发现的规律条理化,加深对语言的印象及理解。经过探索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以及研究成果,有利于学生学会回顾、反思、总结,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不断增强成就感,从而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2)展示:在展示前,教师回收全班导学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将导学案重新发回学生手中并合理分配展示任务。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由一名或多名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并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部分分为“讨论—分享和质疑—修订”三个环节。
讨论:通过研究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就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法则的归纳,规律的总结,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分享和质疑:在展示分享过程中,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从而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这个阶段,既能让学生全面完整掌握知识,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又能增强学生自信,锻炼学生胆量,增进同学间情谊。此时,教师如何教尤其重要。教师的教重在导,导要注意抓住侧重点,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敏锐地洞察并提炼出学生的疑难,适时组织全班讨论释疑,及时予以指正补充。
修订:在分享和质疑后,学生用红笔对导学案中自己犯的错误或者不会做的题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补充。
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评价,可以口头表扬,可以设计评价表,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从学生在复习、预习、交流、展示、质疑、板书、个人风采等方面进行评分,开展竞赛。
(3)反馈:展示结束后,教师当堂布置反馈练习。练习要多样化,旨在巩固语法知识,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半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法知识。练习继续以小组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在遇到难点疑点时,教师点拨引导,释疑纠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语法知识,并就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具体有“练习—点睛—提升”三个环节。
练习:巩固练习的设计和操作是这个环节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巩固练习的设计思路,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多样化的语法教学可以使语法教学摆脱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点评: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错或有疑难,而老师在最关键的地方剖析讲解到位,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体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得到了及时的补全,就会一举两得。
提升:因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更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给学生去尝试。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又可以再次拔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整体性、开放性、协同合作、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等教育生态意识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以理解、交往、动态生成等为教学路径,创设积极的有利于学生生态主体建构生成的课堂生态情境,使教师和学生生态主体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的探索者,学生和学生成为协同的自主学习者,从而促进了学生生态个体的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也促进了本人作为课堂教学生态个体自身的专业成长。
以上是笔者历时三年从事生态课堂实践探索取得的初步成果。笔者水平有限,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共同切磋,从而使生态课堂模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