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点灯人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札记
  一、 读前推荐,为课外阅读寻找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将各类读物带到他们面前。
  【案例一】《夏洛的网》教学设计
  1. 出示书名,你猜猜看,书里会向我们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2. 观察插图画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 齐读图上方的文字:“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故事,让千万人落泪。”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4. 出示封底书评,指名读。
  这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保护、冒险和奇迹、生命和死亡、信任和背叛、快乐和痛苦的书,它几乎是一本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
  《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和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风行世界50年,发行千万册。
  ——亚马逊网上书店五颗星的中级评价
  5. 读了这些简短的书评之后,你能说说对这本书的看法吗?
  6. 读作者和内容梗概,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7. 小结:一只渺小的蜘蛛,居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改变了一只小猪的命运!老师相信此时的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朱克曼家的谷仓,去亲身经历这个美妙的、不同寻常的故事了。
  此设计是教师精心组织的导读,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观察,读书评、知梗概等环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阅读热情升温。类似这样的导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应不定期的、经常性的举行。
  【案例二】《艾晚的水仙球》教学片段
  小孙:生活的味道很朴实很清新。《艾晚的水仙球》有着质朴的味道,让人过目不忘。全书以一个8岁孩子稚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世界。是的,那是一个从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你绝对想不到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事情。
  听完小孙的介绍,十来个孩子都举起了手。
  小孙:谁先说出为什么想看这本书,我就借给谁。
  小王:我很好奇8岁小孩心中的世界。我现在已经11岁了,那时我也有很多想法,妈妈说我很幼稚,我想看看他的想法是否比我更幼稚。
  小王的话音刚落,大家笑了,小孙喜欢他的可爱,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优先阅读权。
  这是班级读书推荐活动中的一个片段。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一本自己心仪的书,制作一张富有个性的读书卡,写下100字左右的推荐词,然后挨个儿走上讲台,为自己推荐的课外书做宣传。这种与同伴间的推荐为切入点,同样能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 读中同行,为课外阅读建立支撑点
  小学生的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做事情缺少恒心和毅力,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会如此。如果缺少经常性的交流指导,就不能在阅读中及时收获乐趣和体验成功,也会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觉得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陪伴和指导。
  【案例三】《草房子》教学片段
  师:在这些美丽的草房子里,生活着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我读下面的文字片段,你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同时,迅速判断出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他顽皮淘气,但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他在油麻地小学度过了六年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他感受着人世间最美的情谊,也品味着离别的苦涩。他不幸得了鼠疮,经历了死一样的痛苦。然而他正是在这痛苦的磨砺中成长起来,悄悄蜕变成一个心怀感恩、刚强坚韧的少年。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用几句话简要介绍其他人物。(学生交流)
  师:这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最打动我的,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秃鹤。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重温《草房子》的第一章章节。这个章节有六个部分,差不多有33页。
  (生读交流,完成填空:( )的秃鹤。)
  师:秃鹤倔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上进、热爱集体的心,这样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一个战胜自我的勇敢者。此时此刻的你,想对秃鹤说些什么呢?或者从秃鹤这个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倾听你们这些文字时,我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和书中的秃鹤
  一起在成长。同学们,品读文章就要这样读,要“梳理故事脉络,对话人物心灵,品味语言魅力,再现人物形象”。美丽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细节,一部《草房子》就像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在享受之余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真善美,亲人之爱、朋友之情、同学之谊,苦难中的悲天悯人,绝境时的永不放弃,这就是人文情怀,拥有它,世界才是最美好的。同学们,“好书不厌百回读”,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草房子》这本书好好地再读一遍,你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此案例是学生在阅读了《草房子》一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的交流,由浅入深,从认识人物到以秃鹤为例深究人物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也为继续阅读“添了一把火”。像这样的读中交流,内容还可以多方面的,如故事的内容、写作的方法、书中的精彩段落、读后所受的启发等等。
  【案例四】《班级读书方法交流会》教学片段
  师:课前我们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淘气包马小跳》的片段,今天我们来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
  (出示《窗边的小豆豆》之《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师小结:边读边想,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书方法叫“批注感悟”。
  (出示《夏洛的网》之《最后一天》,生交流读书方法)
  师小结:“积累词句”,不懂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给好词好句做上记号,然后在自己的“采蜜本”上写下来,经典的句子还应该背下来。   师总结:同学们谈得真好,“批注感悟”“积累词句”“读写结合”“读而有疑”都是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让我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此片段的教学中,教师结合阅读的书目《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淘气包马小跳》等书中精彩片段的再回顾,归纳总结几种阅读的好习惯,深入浅出,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方法,还真切地感悟到文字背后的内容,为继续阅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点。
  三、 读后分享,为课外阅读营造欢乐点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希望读有所得,并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读书获得的成功,体验书籍带来的快乐。
  【案例五】
  师:亲爱的同学们,从背上书包的那一刻起,书就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们共同相处的300多个日子里,欣喜地看到——书已经成了我们的朋友,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静静地阅读。临睡前,也会读上几页自己喜欢的书……不是么,全班37个同学,就有37个与书的真实故事。
  小王:还记得那是一个午饭后的充满阳光的日子里,老师深情并茂地给我们朗读了《第十一根红布条》的故事,教室里静悄悄的……下课铃声响了,走廊里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和喧哗声。故事还没有结束,同学悄悄地关上窗,坚持让老师读下去……主人公麻子爷爷没有成过家,他有些孤僻,甚至让孩子们感到可怕。他为了救一个叫亮仔的小男孩,走了,永远地走了……这是一种多么浓烈的爱呀,正如那栓在牛角上的红布条,红得那么鲜艳!十一根红布条,代表着麻子爷爷和他的独角牛救起了十一个生命。由《十一根红布条》,我认识了曹文轩,知道了他的作品《青铜葵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
  小杨:我要说说我与《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故事。我有一本拼音版的《夏洛的网》,书中讲的是一头小猪威伯与大灰蜘蛛夏洛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本书,虽然已经读过几遍,但一有空还会拿出来读。一天,我放学回家,准备拿出来读时,它竟然不见了。我很着急,翻遍了整个家,还是没有它的影子。妈妈说:“不要找了,不要找了,我给你再去买一本新的《夏洛的网》。”我说:“不要,那本书就是我的童年故事,我一看见它,就会想起许多事情。我不能把它忘记,更不能扔下它不管。”妈妈听了,赶忙和我一起找。过了一个下午,我们才发现它掉在小床的下面。感谢《夏洛的网》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日子,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书。
  ……
  师:这是几个真实的与书的故事,相信我们都有一个与书的故事,改天我们再一起聊。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知道——
  生:(齐读)书是广阔的天地,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犹如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把我们引入人类文明的殿堂。
  师:是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说——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继续与书为伴,快乐成长!
  这是四年级的一次家长会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并表演的节目《我与书的故事》,走上舞台的十位同学都不是班上的佼佼者,但他们
  教学札记
  用真实的故事、朴实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会后,小张的妈妈还特意给我写了封信,她这样写道:我女儿性格内向,做事丢三落四。进入小学以后,她的学习是我的一桩心事。后来,通过与老师交流,我明白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年来,我坚持每天与女儿一块儿阅读交流,现在我女儿很爱看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市图书馆。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变得聪明,这话一点也不错,上个星期她的一篇习作《梅花糕》竟然发表在《教育特刊》上了,让我们一家人喜上眉梢。”
  特别喜欢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斯蒂文森的作品——《点灯的人》: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很庆幸自己是个语文教师,有机会像李利一样成为幸福的点灯人,点亮学生们心中的一盏盏明灯。
  (作者单位:常熟市琴湖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一、 善待错误,营造和谐课堂  【案例1】教师在复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诗歌,但是该同学将“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写成了“导”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说道:“我知道你会写,愿意重写一次吗?”本来小姑娘满脸通红,低着头,很不好意思,听了老师的话,她又上来重写了一遍,完全正确,小姑娘写完后,全班同学鼓起掌来。  【思考】小女孩写错了,全班哄堂大笑的关键时
随着学生认识汉字的增多,带来的问题是错别字急剧增加,许多形近字、同音字混淆不清。一旦错别字出现后,即便纠正过了,订正了多次,依旧会反复出现。这种现象让学生苦恼,也让教师苦恼。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和指导,自觉地把识字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的范畴,重视抓好“会写”字的教学,就会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出现,即使出现了,也能得到及时纠正。  一、 课前自主学  只有通过自
“三德”建设在实践中要注意做到掌握关系,增强针对性,强化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In the course of “three virtues” construc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asteri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了静宁县体育特长生的个性特点、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学习等问题,发现静宁县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素养偏低、自觉性和自制性相对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引导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循循善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  1研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发生在旅居海外的外祖父身上的五件事,表达对梅花精神的赞美,对中国的无尽思念。字里行间充盈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礼赞,是涵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的好教材。  一、 品读文字,把握精神内核  外祖父自幼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读经、史、诗、词,能书善画,他最珍爱的是一幅墨梅图,所以“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作者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