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二出”高职学生分类分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生存,招收普通招生、单独招生、对口单招等多种类型学生,生源多样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如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每位学生培养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学生出口问题,将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以计算机类专业为平台以学生,探索与实践“一进二出” 高职学生分类分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一进二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1-0243-03
  Abstract: Nowaday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mselv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en recruiting students in some ways like ordinary admissions, independent admissions, separate corresponding admissions. As a result, enrollment diversification has become a n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train each student to be technically skilled with high quality in line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and to help them get chance to have good jobs have challenged the teachers work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puter science as a platform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classified and layered cultivation of "one-in-two-ou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one-in-two-out"; classified cultivation; stratified teaching
  目前,許多高职院校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不断拓展招生途径,最终造成普通招生、单独招生、对口单招、“3+2”专本对接等多种类型学生共存的现象,而且生源多样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常态。高职院校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学生招进来了,有效解决学生入口问题。接着更大的挑战将考验我们高职的教育工作者们,面对复杂的生源状况,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相差悬殊,如何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每位学生培养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学生出口问题。文章以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为载体,积极探索“一进二出”的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进二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我院计算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三个专业,生源类型主要包括普通招生、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四种类型的学生。在学生入学的基础上,为了较好的解决学生出口问题,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构建“一进二出”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进:表示学生进入学校,选择计算机类专业学习。这个阶段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学生专业选择相对盲目,学习针对性不强,以学习专业基础为主。
  二出:表示学生通过两次选择机会,决定自己将来的出口发展方向。一是在第一、第二学期学习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第三学期开始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完成第一次出口;二是第五学期,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订单班、学历提升、自主就业三种路径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完成第二次出口。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保证理想的效果。为此,应从以下一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对口单独招生的学生主要是从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自主招生的学生主要是从高中但不需要参加高考而被提前录取的学生。普通招生的学生是从高中参加高考通过省控线直接被录取的学生。注册入学的学生从高中参加高考没通过省控线而被录取的学生。这四种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应分别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独招生、统招生应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注册学生和自主招生的学生相对来讲,专业基础接近,可以制定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分类培养课程体系
  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整的课程体系作支撑,为了满足“一进二出”人才培养需求,应以专业群为基础,构建“基础+核心+岗位”三层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实现学生分类培养。其中,核心课程以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三个方向岗位技能要求的关键课程为主,岗位课程以订单培养、学历提升、自主就业三个就业方向为主。
  (三)搭建优秀订单企业平台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只有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才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的人才,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选择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组建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任务;第二,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深入参与专业建设;第三,选择优秀企业,组建订单班,增加企业影响力;第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搭建更大平台,企业间形成有力竞争。目前,计算机通信专业群订单企业6家,订单人数占总人数的35%以上,合作企业二十余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四)开发分层教学资源
  1. 分层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必须要制定分层课程目标,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议按D、T两层实施。D为达标层,满足专业基本培养目标要求;T为提高层,满足学生升学、考证、学习补充或专业技能提高的需求。D、T两层教学标准要设置一定的梯度,并便于考核,选择提高层的学生最终课程成绩应有所体现。
  2. 分层课程资源
  在明确分层教学目标后,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开发不同的分层资源,包括讲解内容、微课、题库、评价等资源,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3. 分层教学模式
  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异层同班”、“同层同班”、第二课堂、技能竞赛、专业工作室等形式,并根据不同形式特点,采用不同的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
  (五)加强分层教学精细化管理
  对分层教学课程要实施课程精细化管理,在课程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分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分层教学指导培训、学生分层选择、分层教学过程等环节强化管理,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监控与反馈,才能确保分层教学效果。
  三、人才培养实施效果
  我院计算机类专业从2013年就开始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积极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分类培养热情高,学习针对性增强
  几年来,我们学院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三个专业为专业群平台,在学生第2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方向的第一次选择,近三年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每年都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一年后,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以上结果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清楚具体专业内涵,有的甚至看别人填写什么专业自己就填什么专业,盲目性较强;第二,通过一年学习,学生对于行业状况以及自己学习能力和爱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己前期的选择进行修正。可见,以专业和为平台进行分类培养,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便于后期学生专业更好的发展,也更有效地促进后期就业。
  (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效果明显
  现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分层教学改革前后数据对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改革后高分数段的学生比例较改革前明显增多,低分数的学生较少,没有不及格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有:第一,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实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学好,学习能力欠缺的能吃饱;第二,通过分层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为学习好的学生搭建更高的平台,而且能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增强信心,培养其竞争意识,促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弘扬正能量。
  (三)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师生关系融洽
  在分层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微课、题库、教案等課程资源库开发,大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有效促进教师间的良好互动;另一方面,通过集中交流研讨、个别交流以及差别化的测试考核,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从而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
  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认可度高,学校效果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资源无法满足伴随网络成长一代成长的在线学习需求、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现代化教学手段明显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改革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通过这次分层教学改革,虽然课程资源得到较大的丰富,但距离学生职业技能认证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还相差很远。因此,要加大微课、在线测试题库、阶段测试题库、认证测试题库、在线考核方法等课程资源开发。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开展翻转课堂等新型基于现代化教学环境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支持力度,激发教师改革动力
  分层教学改革相对于一般课程,教师准备资源较多,课程难度较大,特别是基础班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补课,这无形中增加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保证分层教学改革有效长期进行,学校应制定相关措施,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加大学校层面的交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作用
  对于分层教学改革不仅仅关系到带课班级和教师,还牵涉教室、实验资源、上课时间等资源的调度和安排,这就需要学校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务处牵头负责资源的调度和安排,确保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毛琳,杨大伟.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4).
  [2]赵建军,彭慧.整体推进差异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2016(2).
  [3]陶永德.基于专业群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SJB692);2014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高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其应用研究”(编号:2014R31905)
  作者简介:阚宝朋(1982-),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网络技术。
其他文献
采用封闭采样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通过对中水及清水浇灌下的3种重要城市绿化草: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定研究,得到清水、中水灌溉下,3种
电学部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其中电路计算也是考试中的难点,对于刚接触电路内容的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很难掌握.本文以苏教版初中物理为基础,结合具体例题阐释了常用的电路计
众所周知,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实施后,法律的位阶(或称层级)才真正以法定的形式被确定,但在行政执法工作中,法律的位阶常被忽视,因此错误地适用法律、法规、规章
介绍了植物有效成分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数学处理方法、发展沿革和研究进展.根据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特点将浸取动力学模型分为平衡浓度模型和瞬时浓度模型,详细介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专业转型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是专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