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腐殖酸与多环芳烃相互作用机理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解性腐殖酸(DH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影响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本研究以常见的多环芳烃污染物——芘为代表,利用多袋平衡透析系统,通过比较不同DHA与芘的分配系数,探究腐殖酸组成结构与其结合芘的能力之间的相关规律及机理.结果 表明:HA主要是由芳香碳、脂肪碳以及含氧、含氮官能团组成;HA结合芘的能力(KDOC为120.36~172.40 μg·g-1C)随着HA芳香度(SUVA254为2.51 ~4.18)和疏水组分含量(A260为1.21~2.04)升高而增强,随着其脂肪度(H/C为1.02~1.34)、极性官能团((N+O)/C为0.48~0.69)升高而减弱,上述关系均十分显著.本研究揭示了DHA是以芳香碳为疏水内核、以脂肪链及分布在脂肪链上的极性官能团为亲水外壳的类胶束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及环境归趋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在中国南方,毛竹向周边森林入侵已是较为突出的生态学现象。毛竹与周围森林原有物种的性状特征存在差异,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有森林的土壤养分循环。为了揭示毛竹入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为指标,分析毛竹入侵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季节规律。结果表明:3种林分之间年平均水溶
探明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与湿地退化的关系,对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相对原生沼泽(RPM)、轻度退化沼泽(LDM)、中度退化沼泽(MDM)、重度退化沼泽(HDM)和极重度退化沼泽(SDM)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高寒湿地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0~100 cm范围内土层总有机碳(TOC)含量表现为RPM>L
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玉米整秆带状覆盖(ST)、地膜覆盖(PT)2种覆盖方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