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只注重小学语文讲读课的教法,不管是教学研究
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
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通过翻阅
有关资料,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
诵读法 — 导读法 — 讲读法 — 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仍是以“
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
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
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
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
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
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
,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
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
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
学习。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
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
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
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
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
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
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
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
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
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
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
,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
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
,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
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
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
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
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以疑促读,“学贵有
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
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
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
设计这么一个问题:《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
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就这个问题,如果学
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
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
,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
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互相研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自己
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
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 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隱藏
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
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
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
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
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
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
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
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
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
起波澜。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
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
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
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
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
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
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
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
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
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通过翻阅
有关资料,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
诵读法 — 导读法 — 讲读法 — 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仍是以“
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
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
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
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
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
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
,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
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
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
学习。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
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
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
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
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
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
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
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
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
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
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
,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
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
,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
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
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
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
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以疑促读,“学贵有
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
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
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
设计这么一个问题:《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
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就这个问题,如果学
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
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
,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
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互相研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自己
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
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 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隱藏
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
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
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
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
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
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
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
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
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
起波澜。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
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
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
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
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
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
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
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
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