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诗词突然间被关注了起来。我不禁想问:今天这个看似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在古代,诗词等文才有很多实际的功用。诗词是非常流行的东西,是士大夫阶层必备的本领。“官本位”的思想贯穿中国所有的王朝,读书人进入仕途才是正途。于是,文才诗才就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技能。很多人凭文才一举成名。
  诗还是社交工具,尤以赠别诗蔚为壮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主流圈子是文人圈,不会写几首诗,大概是混不进圈子的。
  我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并不想要正确答案,只想要一个能让普通人捧起诗词、把诗词纳入生活的理由。
  我常常觉得诗词描述的是一个遥远的梦,梦境里有山川湖海、悲欢离合。叶嘉莹分析南唐中主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就是荷花,那為什么以“菡萏”入句而不是直接写“荷花”呢?因为荷花很通俗,不会引起读者联想,而“菡萏”的称呼来自《尔雅》,可以和现实的荷花拉开一个审美的距离。
  可是我们现在拿什么和现实拉开一个审美的距离呢?“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马可以入诗,那汽车以及十城九堵的交通呢?“春晓推开北面窗,掠飞乳燕好轻狂”,轩窗台榭可以入诗,那混凝土建筑和加装了钢筋防盗网的窗户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云雾可以入诗,那已成公共安全大患的雾霾呢?我们很少再写诗了,也许是因为,我们没什么意象可以入诗了。什么亭台楼阁,鸳鸯帐暖,早就是高楼大厦、快捷酒店了。我们无法再用同样的语言描述这个世界。有句话很美:“爱一个人,要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我们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爱,最初大多就来自那些百年前千年前的句子。现在这片土地上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庙宇堤岸,全被圈为景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所以每次告别都是认真的,“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每次思念都是深刻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而今天,一张机票,一个视频电话,千山万水也不算什么距离,再也不用登高怀远、见字如面。沧海桑田,我们已经失去了古诗词里的那个世界。
  可是当武亦姝浅笑吟出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还是被击中了。击中我们的是什么?是美。许多稍纵即逝的美,被诗人用诗句捉住了,这些伟大的诗句永远不会死去。
  诗歌给不了你立竿见影的具体功用,所以你可以认为它是无用的。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生而为人,和飞禽走兽不同,不仅因为更高的智商、更丰富的情感,还因为我们能欣赏美。朱光潜先生说:“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有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急驰而过,无暇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慢慢走,欣赏啊”,眼前的苟且之外,还可以另有一个自由、平静、丰盈的世界啊。
  诗词大会最让我动容的是河北農民白茹云,她承受了那么多不幸,却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词给我们精神的力量,所以一位诗人说:“我坚信,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
  用电影《死亡诗社》里教授的—段话结尾吧: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也是我们活着的乐趣啊。
其他文献
羊年新正初八,忽接天津卞学洛兄电话,我以为是对我贺年片的回复,孰料得到的是他父亲卞僧老于三天前去世的讣闻。据学洛说,那天家人为老人家剃刮胡须、擦揩身体、更换内衣,几小时后即阴阳两隔,无疾而终。他走得从容安详,只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的人,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二○一一年他百岁诞辰纪念时,老友吴小如书联志贺:“慧得天聪矜晚节,新成年谱遂初心。”他已心无系挂,可以无怨无悔地辞别尘世了。  我与卞僧慧
气血不足,即中医所说的气虚和血虚。气血来源有二:一是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之精气,即脾胃运化的水谷与自然之精。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气血不足常常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皮肤。《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写道:“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顏面而走空窍。”也就是说,经络把气血精微物质输送到皮肤,皮肤得养则红润;气血运行正常,濡养皮肤,则感觉灵敏。如气血不足,则会导
牟复礼(Frederick W.Mote,1922-2005)先生是北美著名的汉学家,一九四六年就读于金陵大学,随王崇武研读明史,这段经历奠定了他一生治学以明史为重的学术轨迹。牟复礼于一九六九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创办东亚学系,经过数十年耕耘,使该系成为北美汉学的重镇。在牟复礼的著作中,最为中国学人所熟知的,是在“剑桥中国史”系列中与崔瑞德联合主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上下两册。  《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册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的作品版权于二0一六年到期,当年出版界便掀起了一轮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的毛姆热。在这个热潮中,毛姆的Cakes and Ale一书也多被收入。然而,此书的译名却让译者与出版者十分为难。  清末最早翻译西方小说从《格列佛游记》和《夜与晨》始。当然,这两部作品已经被分别改名为《谈瀛小录》和《昕夕闲谈》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精准”二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讲话中的高频词。也正是这“精准”二字抓住了摆脱贫困的“牛鼻子”,由此为中国脱贫攻坚打开了一扇巨变之窗。  世界银行曾发布这样一组数据,可以清晰直观地感知这种巨变。从1990年开始计算,中国贫困人口数量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在
来自烟台蓬莱的跳高小将张国伟在亚运会上与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雨中过招,战胜自己,以2米33的成绩赢得银牌。  超越自我 银牌也珍贵  仁川之行,张国伟状态并不理想。去韩国报到前6天,他还在摩洛哥参加洲际杯比赛,连续两个30多个小时的旅途,赶到仁川时已身心俱疲。“到仁川后身体发沉,训练中跳2米23都费劲,赛前自己定的目标是2米29,争取拿奖牌。”比赛当天,仁川下起瓢泼大雨,湿冷的气候条件根本不适合跳高
罗孚在他的代表作《北京十年》中记述了他在北京居住期间经历的许多人和事,其中范用是出现比较多的人物。书中说到当时北京知识界有三个人 “什么都敢 ”,范用就是其中那个 “什么书都敢出 ”的人。后来,罗孚回忆起 “什么书都敢出 ”这句话时说,这当然有些夸张,不可能做什么事情都無所顾忌。日久深思,觉得描述范用,更为适合的,应该是 “什么书都想出 ”。  罗孚曾说过,范用看人看事,都像是在读书,都是在谋划出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严书”)是一部唐前文总集,关于此书的编纂还有一段来历。据严氏自述,嘉庆十三年(一八○八)开《全唐文》馆,当时有名的文士多被邀请,严氏“无能为役”,心有不甘,遂慨然立志编纂唐前文,为自己另辟一块学术领地。严氏在当时为学术大家,心高意广,独自承担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严氏发愤著此书,广事搜集,反复校订,虽以一人之力,而积二十余年之功,成此皇皇巨册,嘉惠学林
二○一五年,中国上映了一部很特殊的法律电影《十二公民》(以下简称《公民》),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九五七年美国著名的陪审团电影《十二怒汉》。自《十二怒汉》公映以来,已经有诸多国家改编和翻拍,其中包括俄罗斯、西班牙、德国、日本,现在又出现了中国版本。  就目前所见,中国拍摄的《公民》与《怒汉》在主要情节上最为接近。当然,我们立刻可以发现《公民》的“陪审团”完全缺乏现实性,中国并没有美国式的陪审团,所以电影
午睡虽然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短暂,但它所产生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经过一上午的学习或工作,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午睡不仅可以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还可使人的大脑及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可使人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情绪良好。所以午睡被称作是一种最佳的“健康充电”方式。  科学的午睡也是有讲究的。  饭后马上午睡,小心闹胃病  午饭后人容易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的人容易立马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