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武术运动和高师武术专业教学的特点,对高师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武术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师 武术教学 武德教育
[作者简介]炊燧堂(1951- ),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11-01
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地方,而教师又起着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师武术专业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那就是自古沿袭下来的武德教育,但新时期的武德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武德发展沿革
对于武德的记述,最早见于《左传》一书,左丘明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习武者的武技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升华和对武技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应坚持的道德标准。传统武术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诀”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传统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武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二、传统武德教育的局限性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局限性。传统武德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主题是健康正确的,但也不乏保守性、封建性的一面,如狭义的门户思想、江湖思想、封建迷信思想等。还带有一定程度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狭义思想和根本无法统一的各朝各代武林门派自己的武德标准和戒约,如“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哥们义气卖命”等等。今天,这些观点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当前的高师武术专业武德教育不仅要去糟粕,取精华,还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顺应时代要求,使武德教育在方法、内容、途径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新时期高师武术专业武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武德教育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表率、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发展目标的武德教育新体系,并结合武德教育的方法来制定明确的武德标准,以达到规范武德教育,丰富武德教育和发展武德教育的目的。
四、进行高师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当前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他们崇尚文明、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概念和先进、超前的道德意识,但真正去践行的比较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了某些错位。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给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和魄力迎接它。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勤业等基本道德原则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他们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同时, 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扶贫帮困、社区献爱心等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尽管如此,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不少大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如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部分学生追求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社会道德观念。这些问题在高师武术专业学生身上同样存在,因此,必须寻找高师武术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进行高师武德教育的必要性。校园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教学多采取的是管理、说服、灌输等方法,试图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却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行动中思考、在参与中领悟的主体动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被动应付,甚至与之相抵触的情形。这种不适时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背离了现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利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教育,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高师武术专业学生中进行新时期的武德教育,是摆在高师武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五、高师武术专业武术教学活动中武德培养的方法
大学体育武术课既有传授武技的教育任务,又有增长知识技能、锻炼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健全人格的独特教育功能。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以兴趣爱好为前提,推动学生合作交往;以亲身体验为手段,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以民主参与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这种强调潜能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强化合作意识的教育方式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武术教学使习武者不仅停留在健身、技击、技术水平上,而且由于武德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传统哲学、美学的思想和智慧,接受武术道德思想的熏陶、教育和影响,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武术教学活动中进行武德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武德优秀人文素材。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一直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武林英雄、爱国名将戚继光,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今天,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有所不同,但武德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高校武术教学应注意对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确立学习的楷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学生输送精神养料。
2.认真学习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武诀”与“武礼”)。“武德风范”四字诀、多言诗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优秀文化,涉及爱国、礼仪、意志、友善、强身、济贫、防身、止邪等各个方面,是加强武术内修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学生学习“武德风范”四字诀、多言诗,以四字诀或多言诗作为“武训”,把学生带到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背景之中,感受武术的文化内涵,学习精湛的武艺。
3.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课程”,它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同时,在教学中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不仅可以提高武术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用《梁祝》的音乐来编排剑术烘托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使音乐与动作得到完美统一。
4.努力锻炼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激励每一位同学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勇于挑战,锻炼其意志品质。
5.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尊重他人、主动与他人合作。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师武术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的方法和路子,把代表时代方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有效和适用的方式教给学生,而用新时代的武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云涯.对习武学生开设武德课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3]刘贵恩,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
[关键词]高师 武术教学 武德教育
[作者简介]炊燧堂(1951- ),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11-01
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地方,而教师又起着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师武术专业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那就是自古沿袭下来的武德教育,但新时期的武德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武德发展沿革
对于武德的记述,最早见于《左传》一书,左丘明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习武者的武技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升华和对武技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应坚持的道德标准。传统武术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诀”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传统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武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二、传统武德教育的局限性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局限性。传统武德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主题是健康正确的,但也不乏保守性、封建性的一面,如狭义的门户思想、江湖思想、封建迷信思想等。还带有一定程度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狭义思想和根本无法统一的各朝各代武林门派自己的武德标准和戒约,如“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哥们义气卖命”等等。今天,这些观点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当前的高师武术专业武德教育不仅要去糟粕,取精华,还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顺应时代要求,使武德教育在方法、内容、途径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新时期高师武术专业武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武德教育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表率、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发展目标的武德教育新体系,并结合武德教育的方法来制定明确的武德标准,以达到规范武德教育,丰富武德教育和发展武德教育的目的。
四、进行高师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当前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他们崇尚文明、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概念和先进、超前的道德意识,但真正去践行的比较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了某些错位。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给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和魄力迎接它。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勤业等基本道德原则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社会,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他们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同时, 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扶贫帮困、社区献爱心等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尽管如此,当前大学生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不少大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如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部分学生追求享受、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社会道德观念。这些问题在高师武术专业学生身上同样存在,因此,必须寻找高师武术专业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进行高师武德教育的必要性。校园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堂教学多采取的是管理、说服、灌输等方法,试图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却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行动中思考、在参与中领悟的主体动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没有热情、被动应付,甚至与之相抵触的情形。这种不适时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背离了现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利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教育,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高师武术专业学生中进行新时期的武德教育,是摆在高师武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五、高师武术专业武术教学活动中武德培养的方法
大学体育武术课既有传授武技的教育任务,又有增长知识技能、锻炼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健全人格的独特教育功能。大学体育武术选修课以兴趣爱好为前提,推动学生合作交往;以亲身体验为手段,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以民主参与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这种强调潜能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强化合作意识的教育方式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武术教学使习武者不仅停留在健身、技击、技术水平上,而且由于武德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传统哲学、美学的思想和智慧,接受武术道德思想的熏陶、教育和影响,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武术教学活动中进行武德教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武德优秀人文素材。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一直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武林英雄、爱国名将戚继光,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今天,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有所不同,但武德中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高校武术教学应注意对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确立学习的楷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学生输送精神养料。
2.认真学习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武诀”与“武礼”)。“武德风范”四字诀、多言诗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优秀文化,涉及爱国、礼仪、意志、友善、强身、济贫、防身、止邪等各个方面,是加强武术内修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学生学习“武德风范”四字诀、多言诗,以四字诀或多言诗作为“武训”,把学生带到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背景之中,感受武术的文化内涵,学习精湛的武艺。
3.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课程”,它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同时,在教学中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不仅可以提高武术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用《梁祝》的音乐来编排剑术烘托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使音乐与动作得到完美统一。
4.努力锻炼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激励每一位同学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勇于挑战,锻炼其意志品质。
5.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尊重他人、主动与他人合作。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师武术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的方法和路子,把代表时代方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有效和适用的方式教给学生,而用新时代的武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云涯.对习武学生开设武德课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3]刘贵恩,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