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教法,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找到成就感,做课堂的有心人。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情;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起学生的信心,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找到成就感,时时想着做课堂的有心人。为此,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可以穿插阅读与背诵、专题研讨、演讲与辩论、表演与鉴赏、竞赛等教学活动来丰富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关照每节课各自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互为补充。
一、阅读与背诵
阅读课,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目的。语文和阅读同在,我们就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报纸、书籍等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 。引导学生上图书馆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引入“活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是必要的。
正常上课能不能安排学生阅读呢?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我就安排学生阅读。李胜利老师的高效阅读是常用的宝典。篇幅长的课文,学生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是不容易理解到点子上的。如,讲文中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必然要让学生知道环境描写的细处;分析林教头一步步被逼上梁山,必定要联系到故事情节的一环又一环;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高效阅读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课堂上增大阅读量的可能。培养学生既读得快又读得有效,有很大的裨益。
阅读和记忆相关。记忆,最有效的是背诵。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家,都背诵大量篇章,茅盾、巴金、钱钟书等都是如此。背诵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在讲授《诗经·氓》时,就组织学生分段落当堂背诵。既完成了教学计划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背诵之中,学生对诗中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也理解了,同时有了自己评判是非的价值观。
二、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根据所教授的若干篇课文进行自主的组合,然后组织学生研讨。研讨必然质疑,然后解惑。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精髓。
我把《祝福》和《雷雨》放一个专题,学生自主阅读后探讨。学生在探讨中提出,两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祥林嫂和鲁侍萍都为被压迫被奴役的下层女性,但她们的生活遭际有很大不同,两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最后命运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分析及归纳时存在偏颇,有些细节的问题经不起推敲。但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从观点的形成到事理的阐发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许多学生课后说,在专题探讨中很有成就感。
三、演讲与辩论
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从记忆中快速提取相关的素材,形成观点的能力。我在每节语文课中拿出五分钟安排学生演讲。有一回我先给学生讲了“鳝鱼躬身”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则材料进行演讲。一位学生的演讲——《生命无价》,说得非常有震撼力:“无论你是谁,你是无价宝!”并发出断言:“我觉得一个生命的历程不亚于星辰的运行。”这是多好的演讲,是多好的习作,不是吗?
辩论,是完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操演。学生在理解课文上各持观点,彼此争论,力图说服对方,就是学生说理能力的锻炼。争论的观点和论据梳理一遍就是很好的议论文。而且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完成作文“交流与理解”后,在班上举行“交流就能获得理解/交流不一定能获得理解”的辩论。虽然选题上,持有观点的双方不对等,但学生辩论的积极,使他们在完成习作之后,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辨能力。多年后,这些学生说起这次辩论还津津有味。一个学生在春节的问候时问我:“老师,我现在的口才这么样?”我想起第一次提问他时,他嗫嚅的样子,差别是多么的鲜明哪。他说,就是课堂上的辩论让他认识到口才在生活中的重要,此后,他注重这方面的锻炼,现在在工作中迎来送往格外的自然了。语文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益处,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吗?
四、表演与鉴赏
表演与鉴赏,可以针对富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小说、戏剧来安排。如,指导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动起来,培养参与的激情,找到成就感。在课本剧的编排中,学生就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也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如,上《雷雨》时,学生的表演很快就进入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情境中,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自觉地对人物和情节进行鉴赏。有学生在表演后的讨论中就问道,“为什么鲁侍萍不把支票收起来,这完全是正当的补偿嘛?”“周朴园这么做,是不是心中仍有鲁侍萍的位置?要不,完全可以不在意嘛。”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功用是多么大,揣摩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意,主动质疑并在探讨中解决疑问。
五、竞赛
在教学中,以竞赛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能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在复习名著《子夜》的内容时,我布置学生模仿《三国演义》的回目,以章回的形式概括小说的情节。然后,各小组抢答,在黑板上写清章回的标题。给每个标题赋予分值,记下各小组的得分,决出优胜的小组。学生争先恐后,为得分欢呼,为失分叹息;为精彩的回目赞叹,为粗拙的表达自责。既复习了小说的内容,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效果很好。
以上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课型,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学得快乐,学得有信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乏味和倦怠,学生不再只“听讲——记忆——再现”,而是“探索——消化——创造”。
参考文献:
[1]李胜利.《高效速读通用教程》.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2]吴清.《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的思考》
[3]文毅.《以“读”为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思》
[4]教育部2010年教师远程培训.2010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情;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起学生的信心,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找到成就感,时时想着做课堂的有心人。为此,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可以穿插阅读与背诵、专题研讨、演讲与辩论、表演与鉴赏、竞赛等教学活动来丰富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关照每节课各自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互为补充。
一、阅读与背诵
阅读课,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目的。语文和阅读同在,我们就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报纸、书籍等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 。引导学生上图书馆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引入“活水”,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是必要的。
正常上课能不能安排学生阅读呢?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我就安排学生阅读。李胜利老师的高效阅读是常用的宝典。篇幅长的课文,学生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是不容易理解到点子上的。如,讲文中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必然要让学生知道环境描写的细处;分析林教头一步步被逼上梁山,必定要联系到故事情节的一环又一环;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高效阅读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课堂上增大阅读量的可能。培养学生既读得快又读得有效,有很大的裨益。
阅读和记忆相关。记忆,最有效的是背诵。古往今来的文学大家,都背诵大量篇章,茅盾、巴金、钱钟书等都是如此。背诵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在讲授《诗经·氓》时,就组织学生分段落当堂背诵。既完成了教学计划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背诵之中,学生对诗中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也理解了,同时有了自己评判是非的价值观。
二、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根据所教授的若干篇课文进行自主的组合,然后组织学生研讨。研讨必然质疑,然后解惑。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精髓。
我把《祝福》和《雷雨》放一个专题,学生自主阅读后探讨。学生在探讨中提出,两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祥林嫂和鲁侍萍都为被压迫被奴役的下层女性,但她们的生活遭际有很大不同,两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最后命运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分析及归纳时存在偏颇,有些细节的问题经不起推敲。但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从观点的形成到事理的阐发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许多学生课后说,在专题探讨中很有成就感。
三、演讲与辩论
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从记忆中快速提取相关的素材,形成观点的能力。我在每节语文课中拿出五分钟安排学生演讲。有一回我先给学生讲了“鳝鱼躬身”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则材料进行演讲。一位学生的演讲——《生命无价》,说得非常有震撼力:“无论你是谁,你是无价宝!”并发出断言:“我觉得一个生命的历程不亚于星辰的运行。”这是多好的演讲,是多好的习作,不是吗?
辩论,是完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操演。学生在理解课文上各持观点,彼此争论,力图说服对方,就是学生说理能力的锻炼。争论的观点和论据梳理一遍就是很好的议论文。而且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完成作文“交流与理解”后,在班上举行“交流就能获得理解/交流不一定能获得理解”的辩论。虽然选题上,持有观点的双方不对等,但学生辩论的积极,使他们在完成习作之后,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辨能力。多年后,这些学生说起这次辩论还津津有味。一个学生在春节的问候时问我:“老师,我现在的口才这么样?”我想起第一次提问他时,他嗫嚅的样子,差别是多么的鲜明哪。他说,就是课堂上的辩论让他认识到口才在生活中的重要,此后,他注重这方面的锻炼,现在在工作中迎来送往格外的自然了。语文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益处,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吗?
四、表演与鉴赏
表演与鉴赏,可以针对富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小说、戏剧来安排。如,指导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动起来,培养参与的激情,找到成就感。在课本剧的编排中,学生就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也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如,上《雷雨》时,学生的表演很快就进入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情境中,表演者和观看者都自觉地对人物和情节进行鉴赏。有学生在表演后的讨论中就问道,“为什么鲁侍萍不把支票收起来,这完全是正当的补偿嘛?”“周朴园这么做,是不是心中仍有鲁侍萍的位置?要不,完全可以不在意嘛。”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功用是多么大,揣摩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意,主动质疑并在探讨中解决疑问。
五、竞赛
在教学中,以竞赛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能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在复习名著《子夜》的内容时,我布置学生模仿《三国演义》的回目,以章回的形式概括小说的情节。然后,各小组抢答,在黑板上写清章回的标题。给每个标题赋予分值,记下各小组的得分,决出优胜的小组。学生争先恐后,为得分欢呼,为失分叹息;为精彩的回目赞叹,为粗拙的表达自责。既复习了小说的内容,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效果很好。
以上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课型,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学得快乐,学得有信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乏味和倦怠,学生不再只“听讲——记忆——再现”,而是“探索——消化——创造”。
参考文献:
[1]李胜利.《高效速读通用教程》.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2]吴清.《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的思考》
[3]文毅.《以“读”为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浅思》
[4]教育部2010年教师远程培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