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危险程度的预警信号,以帮助急诊医生对心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急诊入院的3134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未接受治疗前的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变化,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溶栓治疗2h后的CK-MB、cTnⅠ、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及发病至死亡时间;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拟合曲线,分析治疗前D-二聚体与心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109,95%可信区间(95% CI)为(1.073,1.147),P=0.000]、是否行急诊PCI[OR =4.162,95% CI (1.980,8.748),P=0.000]、治疗前D-二聚体[OR=1.001,95%CI(1.000,1.002),P=0.001]、LVEF[OR=0.946,95% CI (0.928,0.964),P=0.000]和治疗2hcTnⅠ[OR=1.011,95%CI(1.004,1.018),P=0.002]与28 d死亡相关.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796、P=0.000]、是否行急诊PCI(AUC 0.704、P=0.000)、治疗前D-二聚体(AUC 0.797、P=0.000)与28 d死亡呈正相关,LVEF(AUC 0.261、P=0.000)与28 d死亡呈负相关;进一步绘制治疗前D-二聚体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及LVEF拟合曲线显示均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D-二聚体与心梗患者早期预后相关,但与发病至死亡时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早期D-二聚体升高对提示心梗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帮助。
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3134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回顾分析
【摘 要】
: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危险程度的预警信号,以帮助急诊医生对心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急诊入院的3134例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未接受治疗前的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变化,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
【机 构】
: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出 处】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发表日期】
:
2012年2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偏头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M)和治疗组(C),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6.7%(P<0.05);治疗组疼痛发作时间减少和伴随症状(眩晕、耳鸣、异物感)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有
报告1例高位腹主动脉栓塞救治体会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8岁,因突发双下肢疼痛7h入院.患者7h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麻木伴持续性剧烈疼痛,略感腹胀,无排气、排便.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吸烟30年,平均每日30支;饮酒30年,平均每日饮白酒300 ml.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80/100 mm Hg(1 mm H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