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调性理论分析德彪西作品《欢乐岛》

来源 :美与时代:美学(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彪西的作品中,严格的和声组合排列方式被打破,和声组合更加广泛,运用传统和声的视角已经无法将某些音乐要素进行解释。运用后调性理论中的"有序音高音程""有序音级音程""无序音高音程""无序音级音程""音程级向量"等概念将音的排列方式加以解释和分析,通过选取不同的概念,从局部到旋律轮廓,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欢乐岛》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摘 要:“虚静”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它是关于艺术创作与审美态度的理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虚静”概念,不仅与“虚静”的哲学概念有关,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虚静”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虚静”论。  关键词:虚静;审美意蕴;艺术;绘画  一、虚静论的哲学审美意蕴  虚静,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宗教、哲学、心理学,尤其是美学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
摘 要:作为刘勰文学审美和创作观念的集中体现,《文心雕龙·情采》主要论述文学艺术作品中“情”与“采”,即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也体现出刘勰针对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问题研究的方法,既有在古今对比中对当时文学现状的审美批判,也有朴素的辩证思考与论证方式,包含了对于文学创作者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采;研究方法  《文心雕龙·情采》篇可以看作是刘勰文学审美和创作观念的集中体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诗"涵盖了史诗和悲剧。他分别从格律、语言、结构三方面对史诗和悲剧之形式要素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批评实践。其形式批评,注重"法"(创作技法)的讨
摘 要:西坪民歌是指在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及周边地区流传的由当地群众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歌曲。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大量的西坪民歌口述资料;结合录音、录像及现有文献,从西坪民歌的表现形式、音乐特征、社会功能和音乐性格四方面论证西坪民歌的艺术特征。从音乐形式上看,西坪民歌的表演具有群体性特征,在“文响器”伴奏下,用唱、演结合的方式辅助“跑场”进行表演;从曲式结构来看,西坪民歌多为重复性单段
摘 要:“书圣”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获得普遍的认可和赞颂,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中和”之美。“中和”这个概念在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对君子的规范逐渐扩展到对于文学、艺术的期待。“中和”之美,是积极、辩证、和谐、绿色的生態审美状态。王羲之的书法刚好实现了这一点,因而达到了书法史上的至高境界。以生态美学这一新的视角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态、意蕴、规律生发方面进行
摘 要:清末民初,以《点石斋画报》《时事画报》等为代表的石印画报的出现,开启了晚清时期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以“新闻画”的独特方式描绘了包罗万象的晚清社会。《时事画报》除了商业广告的经济目的以外,也经常通过新闻报道向广大受众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时事画报》(十日刊)是广东最早的石印画报,在广东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画报主要由潘达微、高剑父等人参与,以刊登绘画为主,也刊照片。
摘 要: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迄今为止临习者众多,《多宝塔碑》是颜鲁公早期书法作品,虽不及晚期碑帖的雄浑古拙,但此碑端正秀媚,深受大众喜爱,适于初学者学习楷书技法。然唐后书法家和鉴赏家因时代不同、经历各异,故言人人殊,或评其“遒劲婉熟”,或有“小远大雅”“第微带俗”截然不同之说。结合《多宝塔碑》技法、风格及其对后世影响,从历代书家题跋中探究多宝塔碑的书法美学价值。  关键词:多宝塔碑;颜真
20世纪初期,摄影曝光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诞生了不少以"瞬间"为核心的摄影美学学说,并以"瞬间理论"为突破口在艺术门类的层面上实现了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区别与分离,为摄影获得
摘 要:阿来的《尘埃落定》谱写了20世纪初中叶,汉藏交界地区社会转型的历史:前现代社会,旧的土司制度的统治盛极而衰至崩溃,新的现代社会在废墟中新生。《尘埃落定》的故事建立在特定时间、区域内,这就确立了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阐述该小说现代性的可行性。  关键词:尘埃落定;现代性;时间;空间  从历史视域的纵线来说,现代性意味着现在和过去的分裂;从地理空间的横面来讲,现代性具有相对的地域性特征。从民族心
摘 要:战争是一个残酷与严肃的主题。从文学发生的角度来看,诗则是优美而生动的文体。唐代具有开放的文化环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文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视华夷”的包纳胸襟,因而唐代的文学也相较于前朝有着更为博大与宽厚的格局与境界。但与此同时,一个强大的帝国势必面临严峻的外患边防压力。经年累月的战事,与文人远征的仕途轨迹,使得唐代产生了蔚为壮观的边塞诗。对于唐代边塞诗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对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