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西藏籍大学生的特点和一般高校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西藏籍大学生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0-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成为现今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培养大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文化知识与常用操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使他们掌握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而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有很强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但由于历史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如西藏籍学生在语言、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都存在先天性的不足,这就使得我们高校与教师在针对西藏籍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与汉族学生不一样的策略与方法,以便使他们更好、更容易的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文从多年从事西藏籍大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经历出发,对西藏籍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建议。
二、现阶段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藏大学生掌握的相关计算机背景知识情况
当今世界,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实用工具已经遍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国情使然,我国有的地区仍然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满足不了,更遑论从小进行计算机知识教育了,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许多偏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鲜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以前都未曾接触过计算机,当然这和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教育条件及水平是分不开的,而要改变这样的困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计算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日常使用工具,而更是一门难学的专业知识。
(二)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情况
长久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许多课程设置都有滞后与呆板的毛病,除专业的民族院校外,很多普通高校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基本采用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汉族学生不够学,而少数民族学生学不了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费神又费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所以针对西藏籍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就必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教学之路来。以下就从笔者多年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经历出发,提出小小的政策与建议。
三、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一)对西藏籍大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所应采用的重要原则
笔者认为由于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相关方面知识的底子比较差,语言沟通能力也比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的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精》与《简》的原则。
所谓《精》,即要求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是经的起实践考验的,是能满足我们的西藏籍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对计算机相关操作要求的,是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智能支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筛选或者编写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吸收前人的宝贵经验,要多采用一些比较经典的书本内容并且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被经常用及的知识;同时也有必要增添一些以前忽略了的但是实践证明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内容。总之,一切为了实践。要带给学生一种知识来源于生活当中,又应用于生活之上的感觉。这样便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而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教学路线与方向。
而从《简》的方面来讲,即要求我们在相关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上有所偏倚,而不能完全照着书本来,一股脑的把书本上的知识给他们来个满堂灌,然后就觉得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这样是万万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教学效果的。根据本校历年来西藏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来看,并不是讲的越多他们就学的越多,一般汉族学生一学期能学完六章的内容,而相比之下,他们最多只能学习完四章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大胆的舍弃掉那些显得繁杂的,纯理论式的教学内容,而尽量保留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内容。从本单位多年来针对西藏籍学生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采用专门针对西藏籍学生编订的教材进行教学,效果要比采用普通高职高专所使用的一般性教材进行教学要好的很多。因为自编教材里面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浅显易懂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比较适合用来进行西藏籍学生教学的。
当然,我们在筛选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课程与教授知识的连贯性,不能出现跳跃式教学,造成学生思维断层,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而要争取步步为营,力争形成“学生学一门懂一门,教师教多少,学生会多少”的教学良性循环。
(二)对西藏籍大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所应采用的方法
当然,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西藏籍大学生有特定的教学原则外,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应该仔细斟酌,找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而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我觉得最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慢》与《细》。
所谓《慢》,即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在平时可能只需要1个课时就能讲完的课程,对于西藏学生来说,至少要准备拿出2个课时甚至是4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讲解。除了在讲解的内容上要求我们放慢速度外,在我们教学时说话的速度,操作动作示范等具体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做到有所张弛。讲一遍不行,讲二遍。二遍不行,讲三遍。直到他们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或者操作要领为止。
而在《细》的方面即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逐个知识点,每个操作要领都要给学生做到详细讲解,比如建立文件夹这样的一个教学任务,对西藏籍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布置任务,而是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一步一步的进行示范,要细到连鼠标焦点的移动这样的简单操作都要做出详细的说明与示范,当然,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多媒体等相关教学硬件设施的支持,也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做到步步为营,全面剖析。以求让学生听的懂,会操作为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王洪(1982.3-),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工学硕士,助教,从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物联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0-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成为现今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培养大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文化知识与常用操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使他们掌握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而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有很强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但由于历史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如西藏籍学生在语言、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都存在先天性的不足,这就使得我们高校与教师在针对西藏籍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与汉族学生不一样的策略与方法,以便使他们更好、更容易的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文从多年从事西藏籍大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经历出发,对西藏籍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建议。
二、现阶段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藏大学生掌握的相关计算机背景知识情况
当今世界,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实用工具已经遍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国情使然,我国有的地区仍然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满足不了,更遑论从小进行计算机知识教育了,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许多偏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鲜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以前都未曾接触过计算机,当然这和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教育条件及水平是分不开的,而要改变这样的困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计算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日常使用工具,而更是一门难学的专业知识。
(二)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情况
长久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许多课程设置都有滞后与呆板的毛病,除专业的民族院校外,很多普通高校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基本采用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汉族学生不够学,而少数民族学生学不了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费神又费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所以针对西藏籍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就必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教学之路来。以下就从笔者多年的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经历出发,提出小小的政策与建议。
三、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一)对西藏籍大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所应采用的重要原则
笔者认为由于西藏籍大学生计算机相关方面知识的底子比较差,语言沟通能力也比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的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精》与《简》的原则。
所谓《精》,即要求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是经的起实践考验的,是能满足我们的西藏籍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对计算机相关操作要求的,是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智能支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筛选或者编写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吸收前人的宝贵经验,要多采用一些比较经典的书本内容并且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被经常用及的知识;同时也有必要增添一些以前忽略了的但是实践证明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内容。总之,一切为了实践。要带给学生一种知识来源于生活当中,又应用于生活之上的感觉。这样便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而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教学路线与方向。
而从《简》的方面来讲,即要求我们在相关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上有所偏倚,而不能完全照着书本来,一股脑的把书本上的知识给他们来个满堂灌,然后就觉得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这样是万万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教学效果的。根据本校历年来西藏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来看,并不是讲的越多他们就学的越多,一般汉族学生一学期能学完六章的内容,而相比之下,他们最多只能学习完四章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大胆的舍弃掉那些显得繁杂的,纯理论式的教学内容,而尽量保留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内容。从本单位多年来针对西藏籍学生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采用专门针对西藏籍学生编订的教材进行教学,效果要比采用普通高职高专所使用的一般性教材进行教学要好的很多。因为自编教材里面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浅显易懂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比较适合用来进行西藏籍学生教学的。
当然,我们在筛选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课程与教授知识的连贯性,不能出现跳跃式教学,造成学生思维断层,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而要争取步步为营,力争形成“学生学一门懂一门,教师教多少,学生会多少”的教学良性循环。
(二)对西藏籍大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所应采用的方法
当然,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西藏籍大学生有特定的教学原则外,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应该仔细斟酌,找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而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我觉得最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慢》与《细》。
所谓《慢》,即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在平时可能只需要1个课时就能讲完的课程,对于西藏学生来说,至少要准备拿出2个课时甚至是4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讲解。除了在讲解的内容上要求我们放慢速度外,在我们教学时说话的速度,操作动作示范等具体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做到有所张弛。讲一遍不行,讲二遍。二遍不行,讲三遍。直到他们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或者操作要领为止。
而在《细》的方面即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逐个知识点,每个操作要领都要给学生做到详细讲解,比如建立文件夹这样的一个教学任务,对西藏籍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布置任务,而是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一步一步的进行示范,要细到连鼠标焦点的移动这样的简单操作都要做出详细的说明与示范,当然,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多媒体等相关教学硬件设施的支持,也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做到步步为营,全面剖析。以求让学生听的懂,会操作为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王洪(1982.3-),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工学硕士,助教,从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物联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