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美术课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浅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探讨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方式及途径。
  关键词: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教育;幼师;泥泥狗;猴加官
  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许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我国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艺术遗产遭遇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冲击,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如何对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于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第34条进一步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明确规定了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必要性。
  1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1.1有利于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民间美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美术艺术的光辉,经过几千年世代相沿,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创造了众多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艺术门类。近年来,由于遭遇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冲击,许多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民间美术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面临生存危机。例如在中原地区流传了近300年,是豫中地区独有的民间特色工艺品“猴加官”,全国唯一掌握这一传统技艺的仅剩86岁高龄的魏义民老人一人。众多民间美术文化遗产面临在青少年中影响力下降,后继乏人的局面。如何使青少年、儿童了解民间美术、热爱民间美术是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剧烈和灭绝性的扫荡。幼儿师范院校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摇篮,培养的学生将承担对幼儿进行启蒙美术教育的重担,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启蒙教育,这对于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幼儿师范院校美术课程的资源宝库
  幼师美术课包括美术、手工等内容,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我国民间美术门类繁多、品种丰富,可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具、纸扎灯纸、编织、食品糖果造型等十多大类,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剪纸、书法、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南京云锦、安徽宣纸、浙江龙泉青瓷等中国民间美术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公布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美术类占117项(含扩展项目8项);朱仙镇木版年画、黄河澄泥砚、泥咕咕、民间剪纸等44项中原地方特色民间美术艺术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民间剪纸、秦氏绢艺、香包、面塑、猴加官、麦杆画、淮阳泥泥狗等许多民间美术品种非常适合在幼儿师范院校美术课、手工课中开展。由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大多数毕业与专业美术院校,缺乏民间美术的专业背景,幼师美术课中民间美术内容比重过低,民间美术是幼儿师范学校美术课尚未开发的教育资源宝库。
  1.3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过分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学生毕业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发挥和对工作的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剪纸、绢艺、香包、面塑、猴加官、泥泥狗等众多民间美术类手工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民间美术手工技法,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幼儿园对幼儿开展民间美术启蒙教育,有利于对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开展。
  2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方式及途径
  2.1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特点的民間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从事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的学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民间美术门类繁多、品种丰富,许多品种适合在幼师手工课中开展。幼师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开展相关研究,筛选出适合在幼儿中普及开展的民间美术内容。编写相关民间美术教材,制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尝试将剪纸、绢艺、香包、泥泥狗等民间美术融入手工课课堂教学,开设剪纸、香包、泥泥狗等民间美术课程选修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逐步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
  2.2培养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大多数毕业与专业美术院校,其大学期间学习内容侧重于素描、水粉、速写、平面构成等美术创作基础,缺乏民间美术的背景,不熟悉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培养熟悉民间美术的师资队伍是在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前提。学校一方面可以聘请剪纸、香包、泥泥狗等民间美术传承人、艺人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向师生传授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拜民间美术传承人为师,学习民间美术的制作工艺。逐步建立、培养学校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
  2.3建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
  幼儿师范院校可以成立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资料室。在学生中采取计入学生学分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学习。通过在学生中成立剪纸社团、绢艺社团、香包社团等民间美术学生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在学生中开展剪纸、香包、泥泥狗等民间传承人制度等措施鼓励学生之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逐步建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靖.幼儿师范院校开展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浅析[J].艺术科技,2013(5).
  作者简介:杨靖(1982—),女,音乐学硕士,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幼儿教育。
其他文献
磁流变软启动传动装置引入拐角式回转热管作为散热工具.拐角式回转热管利用热管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回液,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文中介绍了拐角式回转热管的结构及散热原理,以动量定
门诊输液室是人群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场所,集中了大量的带菌者及易感人群。对此我们加强了对输液室的空气监测,对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细菌、微生物的空气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通过对汉字独特的构造方式和内涵进行分析,及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含义,探讨把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图形符号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它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所处的优势和遇到的难题,寻求能够弘扬中华文化和汉字特点的平面设计发展道路,使平面设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汉字;平面设计;本土化  随着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们对汉字内涵的深入挖掘,它不再只是充当配角,而成为独特
为了满足对工业现场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针对工业现场的具体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EPA)的智能接口,分析了其硬件实现原理以及抗干扰措施和软件实现,并成功应用于重庆某
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就诊(既往有胆结石病史),当即给予654-2肌注.查体:T36.5℃,Bp 120/80mmHg,HR 65次/min,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剑下及右上腹部有
根据温度场热传导基本方程,建立用于脉冲电子束加工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一种脉冲电子束对材料表面熔化深度进行数值解析的方法。采用均匀体热源的热加载方式,对电子束熔化材料表面
介绍了泡板型浮岛在污染河水中的脱氮试验。实验表明浮岛植物的脱氮效能依次为:风车草〉香根草〉菖蒲。研究了去除负荷与覆盖率及进水负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以30%覆盖率为分界点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腾飞,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自然的灾难频发,人们开始反思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及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倡导人们保护环境。皮革废料扎环保再造设计就是以环保为理念,将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本文分析了皮革环保的重要性,总结了一些皮革废料再造的手法,展望了皮革废料设计的未来前景,希望通过对皮革废料的再造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推动皮
摘要:南朝陵墓石兽上承两汉、下启隋唐,风格夸张、豪迈、灵动,具有理想化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特点。南朝陵墓石兽分为麒麟与辟邪,两者的造型风格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麒麟;辟邪;造型艺术风格所谓南朝陵墓石刻,通常是皇帝陵前石刻和王公贵族、文武功臣墓前石刻的统称。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雕塑史、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它在继承汉魏石刻艺术风格的基础上,鉴戒、汲取了中原北方和海外
为了分析螺旋升流式反应器去除COD及N、P效果好的原因,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商用软件PHOENICS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厌氧段的流态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升流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