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享受,引发了居住者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改造,因此,生态人居小区便在这种潮流下应用而生。生态人居小区是一个全新的居住概念,包含了小区建筑环境、生活设施配备、商业使用配备等多种形式的协调统一。生态人居小区将社区景观文化、商业利用价值以及居住休闲融而为一体,拥有完善便捷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带给人强烈的社区归属感。
【关键词】生态社区 建筑设计 方法
1.生态人居小区内涵及其特征
生态人居小区拥有多维度休闲体系,是一项融合环境保护、建筑以及生态系统的工程,能够实现居民生活便利的实用功能、良好的环境保护机制以及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在生态人居小区环境中,人与建筑隶属于整个小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小区生态系统的内生态因子,是高度统一人工与自然、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后的拥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居住环境。
生态人居小区既不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不会破坏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本身不会产生污染物质,在生态能量流动过程中,节约自然环境资源,净化居住环境,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人居小区极大地改善了建筑设计理念与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环境。
生态人居小区不局限于环保、低能耗低污染,而是从宏观的城市区域规划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构造、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结合、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节约系统给设计等方面整体布局,协调不同系统的功能使用,其最终目的是同时提高人的居住生态环境与生命质量。在细节处理上,注重不同层次、不同建筑风格、不同自然环境的合理分区,不同植被之间的生态互补以及人居建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发挥,如消毒、风雨防护、噪音处理等,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以期实现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因此,在生态效益上,既注意居住的健康舒适性,又注意生态系统的循环性,体现一种现代设计理念下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性,满足人类对回归自然的需求。
2.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方法
在进行生态人居小区设计时,首先应当考虑自然环境。融入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建筑只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以谨慎的原则处理建筑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建筑地段的地质结构、地域特点的了解与掌握,注意保护当地区域的建筑文化脉络。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水质纹理等情况特色,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在建筑功能、建筑施工原料采集、施工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既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又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高度文化认可。
其次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建筑耗能对自然环境能够造成间接的损害,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建筑材料,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当地现有的技术材料,既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又能减低建材成本,同时加强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建筑设计过程要注意自然通风、降湿等的处理,避免在建筑施工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物污染环境。
再次要充分体现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对使用者居住者的感受体会。生态人居小区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应关心居住者,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方法营造适宜的居住条件,如怡人的环境舒适的温度湿度等,尽量做到低能耗高品质。怡人的环境体现在良好的声环境以及照明系统,空上布置上的合理舒适、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完善的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具备较高的抗灾防灾能力。
最后要考虑居住者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筑物应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建筑外部自然因素融入到建筑中,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自然因素的引用包括对自然采光系数的增加,建筑通风设施的自然循环以及水源生态系统、绿化空间层次系统以及宽阔的居住空间环境等,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营造舒适的生态人居小区环境。
3.生态人居小区规划及环境设计
生态人居小区的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小区的建筑规划上,因此规划成为生态人居小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生态小区的规划主要是交通系统、建筑空间以及建筑居住界面的规划设计。交通系统主要是人、交通工具、景区环境的设计,设计适当的道路体系对盘活小区内的不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主干道主要用于串联小区内不同的建筑功能模块,在不同的小区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实现迅速高效的流动,枝干道路用于细分不同的小区功能区,三级道路则用于不同功能区内的分流,方便居住者的出行。小区内小路则秉承幽径的原则,以保持空气清新为目的,减低噪音污染。通过不同功能的道路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路网系统,使小区在空间层级与个性特色间寻找到平衡,增强居住者的生活认同感幸福感。
在建筑空间处理方面,应当增强小区不同功能区域间的识别度,设计醒目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结合当地的人文气息、风俗习惯,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增强空间层次感,对不同的道路交叉点设置不同的标示,起到不同区域间转换的提醒作用。
在生态人居小区建筑居住界面设计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设计师的个人设计风格,应用不同的设计手段设计不同的小区识别界面与小区内部功能界面。小区整体界面与小区内部界面既要有区分又要有统一的风格,通过融合当地的历史风情,并在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段的基础上,设计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个性建筑界面。小区居住界面能够体现外部空间与内部布局之间的相互衔接过渡,体现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缓解不同小区、单体建筑与自然空间之间的矛盾。
此外,在进行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设计。低碳高效、节能环保是当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国家“生态复苏”的必经之路。推动“生态建筑”设计与发展,是未来建筑设计保有竞争核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进行生态建筑环境设计时,要有机结合单元建筑的院落格局,花园楼面景观,配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建筑环境系统。在绿色环保主题方面,突出绿化的空间层次,注重不同生态景观的三维展现,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小区概念。在进行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走势,在对自然改造程度降到最低的同时,提高人与自然的友好结合度;在生态节能上采用绿色植物,在设备选用上采用节能环保设施,并形成统一的节能管理体系;注重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对废水余热以及光热的循环利用,形成具有完整生态链的生态建筑环境系统。
4.总结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是人类作息的基本单元,在对人类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提高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沟通,将有品质的人类社会生活融入到生态环境系统中,成为人类未来居住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探讨生态人居小区的建筑特点、设计方式以及规划原则,力求在实现居住环境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既能够实现居住环境人性化又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性的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理论,为国内的建筑设计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云飞.浅谈建筑技术科学与生态人居环境建设[J].附件建设科技,2011,04:40-41.
[2]查晓鸣.生态人居环境系统的分析[J].城市规划,2013,01:15-17.
【关键词】生态社区 建筑设计 方法
1.生态人居小区内涵及其特征
生态人居小区拥有多维度休闲体系,是一项融合环境保护、建筑以及生态系统的工程,能够实现居民生活便利的实用功能、良好的环境保护机制以及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在生态人居小区环境中,人与建筑隶属于整个小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小区生态系统的内生态因子,是高度统一人工与自然、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后的拥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居住环境。
生态人居小区既不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不会破坏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筑本身不会产生污染物质,在生态能量流动过程中,节约自然环境资源,净化居住环境,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人居小区极大地改善了建筑设计理念与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环境。
生态人居小区不局限于环保、低能耗低污染,而是从宏观的城市区域规划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构造、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结合、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节约系统给设计等方面整体布局,协调不同系统的功能使用,其最终目的是同时提高人的居住生态环境与生命质量。在细节处理上,注重不同层次、不同建筑风格、不同自然环境的合理分区,不同植被之间的生态互补以及人居建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发挥,如消毒、风雨防护、噪音处理等,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以期实现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因此,在生态效益上,既注意居住的健康舒适性,又注意生态系统的循环性,体现一种现代设计理念下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性,满足人类对回归自然的需求。
2.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方法
在进行生态人居小区设计时,首先应当考虑自然环境。融入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建筑只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以谨慎的原则处理建筑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建筑地段的地质结构、地域特点的了解与掌握,注意保护当地区域的建筑文化脉络。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水质纹理等情况特色,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在建筑功能、建筑施工原料采集、施工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既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又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高度文化认可。
其次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建筑耗能对自然环境能够造成间接的损害,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建筑材料,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当地现有的技术材料,既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又能减低建材成本,同时加强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建筑设计过程要注意自然通风、降湿等的处理,避免在建筑施工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物污染环境。
再次要充分体现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对使用者居住者的感受体会。生态人居小区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应关心居住者,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方法营造适宜的居住条件,如怡人的环境舒适的温度湿度等,尽量做到低能耗高品质。怡人的环境体现在良好的声环境以及照明系统,空上布置上的合理舒适、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完善的通讯设施、交通设施,具备较高的抗灾防灾能力。
最后要考虑居住者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筑物应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将建筑外部自然因素融入到建筑中,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自然因素的引用包括对自然采光系数的增加,建筑通风设施的自然循环以及水源生态系统、绿化空间层次系统以及宽阔的居住空间环境等,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营造舒适的生态人居小区环境。
3.生态人居小区规划及环境设计
生态人居小区的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小区的建筑规划上,因此规划成为生态人居小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生态小区的规划主要是交通系统、建筑空间以及建筑居住界面的规划设计。交通系统主要是人、交通工具、景区环境的设计,设计适当的道路体系对盘活小区内的不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主干道主要用于串联小区内不同的建筑功能模块,在不同的小区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实现迅速高效的流动,枝干道路用于细分不同的小区功能区,三级道路则用于不同功能区内的分流,方便居住者的出行。小区内小路则秉承幽径的原则,以保持空气清新为目的,减低噪音污染。通过不同功能的道路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路网系统,使小区在空间层级与个性特色间寻找到平衡,增强居住者的生活认同感幸福感。
在建筑空间处理方面,应当增强小区不同功能区域间的识别度,设计醒目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结合当地的人文气息、风俗习惯,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增强空间层次感,对不同的道路交叉点设置不同的标示,起到不同区域间转换的提醒作用。
在生态人居小区建筑居住界面设计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设计师的个人设计风格,应用不同的设计手段设计不同的小区识别界面与小区内部功能界面。小区整体界面与小区内部界面既要有区分又要有统一的风格,通过融合当地的历史风情,并在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段的基础上,设计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个性建筑界面。小区居住界面能够体现外部空间与内部布局之间的相互衔接过渡,体现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缓解不同小区、单体建筑与自然空间之间的矛盾。
此外,在进行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得不提到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设计。低碳高效、节能环保是当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国家“生态复苏”的必经之路。推动“生态建筑”设计与发展,是未来建筑设计保有竞争核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进行生态建筑环境设计时,要有机结合单元建筑的院落格局,花园楼面景观,配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建筑环境系统。在绿色环保主题方面,突出绿化的空间层次,注重不同生态景观的三维展现,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小区概念。在进行生态节能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走势,在对自然改造程度降到最低的同时,提高人与自然的友好结合度;在生态节能上采用绿色植物,在设备选用上采用节能环保设施,并形成统一的节能管理体系;注重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对废水余热以及光热的循环利用,形成具有完整生态链的生态建筑环境系统。
4.总结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是人类作息的基本单元,在对人类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提高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沟通,将有品质的人类社会生活融入到生态环境系统中,成为人类未来居住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探讨生态人居小区的建筑特点、设计方式以及规划原则,力求在实现居住环境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既能够实现居住环境人性化又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性的生态人居小区建筑设计理论,为国内的建筑设计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云飞.浅谈建筑技术科学与生态人居环境建设[J].附件建设科技,2011,04:40-41.
[2]查晓鸣.生态人居环境系统的分析[J].城市规划,2013,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