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理论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高效学习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理论的内涵及特点,发现深度学习理论的学习要求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且通过挖掘深度学习理论归纳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还原科学探究背景,加深知识理解;审辨探究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创设探究情境,提高迁移能力;表达探究过程和成果,建立知识联系。
  [关键词]深度学习;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23-0092-03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科学探究”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通过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和结果交流与讨论,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最终形成生命观念并回馈社会,担负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育人目标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根据Lunsford和Melear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模式,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能够主动学习科学概念、事实等实质性知识;能正确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程序;能流畅交流和表达探究结果;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现象的热情,引导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表达探究的结果和体会,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和强化科学探究。
  二、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提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并将其和谐地融人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与众多知识和思想建立密切的相互关系,还能将新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要求学生为理解而学习,能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审辨和批判,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和应用,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密切的联系。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并让学生能利用这些能力和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面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应该重新审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这四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学,教学的内容应紧贴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审辨、迁移和应用。同时还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
  深度学习对理解、审辨、迁移和应用的高标准要求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一方面,利用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对生物现象规律的理解、审辨、迁移和应用,实现深度学习;另一方面运用体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强化对科学探究思路的审辨,在多种情境下应用探究思维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深度学习:①还原生物科学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②以表格框架的形式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审辨,挖掘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③创设多种类似的科学探究情境,让学生及时学以致用,在新的探究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迁移能力;④归纳和总结探究过程的体会,表达探究过程和成果,建立知识联系,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
  三、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选取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植物向光性”问题的探索中的经典实验,以问题串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植物向光性的本质进行探索。但是,若教师仅仅对教材实验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也仅仅是了解了植物向光性的探究历程,能说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而已,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浅层学习上,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因此,首先应还原关于植物向光性探究的实验背景;然后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审辨和合理性分析;接着引导学生将植物向光性的科学探究思路应用在多种情境中;最后总结归纳内化形成自己的科学探究知识体系并表达交流。
  1.还原探宛背景
  教材通过展示达尔文、鲍森·詹森、拜尔、温特等多位科学家对植物向光性的实验探究历程,归结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其中涉及“胚芽鞘感光部位的探究”“胚芽鞘生长部位的探究”“生长素产生部位的探究”“生长素本质的探究”“向光性机制的探究”等。按照时间主线,将近半个世纪的关于植物向光性的主要研究及现代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发展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探究科学史。通过还原这些探究实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植物向光性现象的探索热情,加深学生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和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体会科学实验探究的渐进发展。
  2.审辩探究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批判审辨的思维,可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探究问题、实验假设、实验对象、自变量、因变量、方案设计、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辨析,思考实驗设计的合理性,或提出更完善的改进方案。(如表1)
  学生在表1的填写过程中,逐渐厘清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需要遵循的相关原则,强化自己的科学探究思维。特别是小组讨论实验合理性的环节中,可以延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活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对教材的六个实验的审辨过程中,这种思维得到不断强化和加深,直到熟练掌握,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3.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学会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后,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应用。在还原科学探究背景和审辨科学探究思路阶段,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植物向光性的本质是单侧光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接着马上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刺激可以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环境刺激,可以先让学生共同讨论其可能性,然后鼓励学生按照审辨探究思路阶段的表格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现多情境的横向探究。例如,探究重力作用下的植物生长,探究失重状态下的植物生长,探究摩擦力作用下的植物生长,比较重力和单侧光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表2),等等。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刺激是否也影响到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单侧光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重力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如表3),摩擦力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等等。从而实现对植物向光性的多角度、多情境的纵向探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基本上可以找到3至6种情境进行主动探究。这个过程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探究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且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思维的构建,使学生学会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4.表达探究过程和成果
  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个人的心得体会。表达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是进行知识内化的关键过程,这个过程还能暴露学生的思维偏差。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进行记录、评价和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联系,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深度学习的获得感。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在长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形成的生物学基本现象和规律。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既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深度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还原背景一审辨思路一创设情境一表达交流”这样的路径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许素美.我国学习理论研究三十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 10):34-40.
  [2]杨化刚.国内外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6):53-55.
  [3]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l.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21.
  [4] MARTON F, 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I-Outcome and process[Jl.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 -chology. 1976(46): 4-11.
  [5]雷钢.从AECT定义演变看教育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8( 12):13-15.
  (责任編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我要死了吗?还是今天是我的生日?”  ——阿斯特子爵夫人    85岁的阿斯特子爵夫人气息奄奄地躺着,这位富有的社会党成员、英国下院第一位女性成员醒来时,发现全家人都围在她的床边。因与温斯顿·邱吉尔唇枪舌剑的辩论而名垂千古的她,以同样敏锐的才智想出了大家都聚集过来的可能的原因。作为一名充满热情的妇女权益提倡者,阿斯特代表所有女性讲话:“我们并非在要求得到某种特权,我们要求的仅仅是平等。”    
佩兰之名始于《本草再新》,《神农本草经》谓之兰草,列为上品,云:“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經疏》云:“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本草纲目》云:“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中药志》云:“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寒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祖国医学认为,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暑化湿、辟秽和中的功效,主治感受暑湿
中考    女儿中考前的一个学期我特发愁,怎么办啊,我经常看她跟同学长时间通电话(我怀疑十有八九是男同学),或者去音像店淘各种CD,而且每晚睡觉都是听着MP3,而不是看着书睡着的。我跟她爸爸告状,她爸爸火气上来,把她的手机、MP3、一整箱CD盘全部摔碎了。  后来我又去找她班主任,我说别让她当班长了,学习成绩唏哩哗啦往下掉,也没资格给同学们做榜样。其实我是想让她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不愿意她管班里那些
学生作文套话集锦    1.这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点评:杨朔的传人遍天下啊!)  2.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点评:其实每次大扫除后,我只有一个念头:嘿嘿,终于可以回家了。)  3.“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点评:此乃黄金必杀句!)  4.我的同学叫小明(或小红、小刚、小……)(点评:中国人都是“小”字辈的?)  5.某位哲人说:“失
一    山,光秃秃的,一座连着一座,凄凉而寂寞。弯曲的山道两旁,高矮不同的树歪歪斜斜地长着,把干枯的枝干伸向天空,像一只只向上苍乞求雨露的手。风吹过,可以听见它们的呜咽。  山里沟中学坐落在山底,学校破烂不堪,门口的校牌摇摇欲坠,低矮的灰褐色教室如同一个古稀老者,用生命的余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以免倒下。  因为离家远,班里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宿舍很简陋,到处是缝隙,窗户上的玻璃破损了不少,北
我更适合做一个学人而不是当领导  黄老从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不久,有人问他:“黄老师,如果您愿意,是不是还可以在校长一职上再做上几年?”黄老点头回答:“你说得对,我要是想干还可能干下去,当时并没有人让我退下来。可按规定任期是4年,我的任期已满。况且,我这几年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疲于奔命。考虑到年轻人更富有朝气和魄力,完全可以代替我的工作,甚至比我干得更好,我不能挡道啊!”他也曾说过:“我更适合做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要把物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始于问题,学习的创造性也源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想问、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
一 木秋千    沱江边有一架巨大的水车,黑褐色的,有的叶片已残缺不全,很古旧了。整天整天哑然无声地立着,在清早的晨曦里,黄昏的轻雨中,还有骄阳似火的夏日和寒风呼啸的冬季——这其实是一架已经废弃了的水车。  可我相信,很久很久以前,风生水起的时候,它一定有声有色、生龙活虎地转动过。最好看的应该是在春光旖旎的日子,咯吱咯吱,咯吱咯吱,那个时候它转动的声音年轻又悦耳,哗——水被它扬起来了,在阳光下像一
立秋以后,秋风如约而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适时地换上秋装。那些曾经热热闹闹俏立枝头欢唱的花朵,仿佛是粉妆深抹的优伶,纷纷谢幕卸装而去,空留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冷的秋风中呜咽哆嗦。秋天里花和枝叶离别的愁绪可以打湿许多古今的诗句,却不会感染乡村里的农人。相反,他们心头的喜悦一日胜似一日。忽一日,他们欣喜地亮开嗓子高喊:  “花儿开啦——”  “花儿开啦——”  乡村里获得讯息的孩子们,则会兴奋地一路奔
[摘要]在化学复习课中要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注重对整个互动复习过程的认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控制。而“一站式”学教模式下的复习教学,可有效转变传统的知识归纳式复习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重复枯燥的复习课堂变得清新、愉悦,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站式,学教模式,复习课,铝三角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