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三医院眼科,选取经FFA和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58例58只眼,按就诊编号随机选29只眼为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光凝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另29只眼为单纯光凝治疗组(简称激光组)。联合组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激光组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

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基线特征年龄、最佳矫正视力、CM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 d变化不大,在1周、1、3个月提高明显,在术后第6个月呈平台期,视力提高不明显,术后第1周、1、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天和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CMT在术后1周、1、3个月呈现快速下降,术后3~6个月期间是典型的平台期,且CMT值在术后6个月有所回退,两组在术后1周、1、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眼压升高的发生率6.9%。

结论

短期疗程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ME患者与单纯激光光凝相比均能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DR除了是微血管病变外,还是一种神经组织的慢性退行性变。这包括神经元凋亡增加、大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小胶质细胞激活、谷氨酰胺代谢改变和细胞因子的改变。DR时神经组织损伤的深入研究为明确DR的发病机制、探寻DR防治新途径提供了重要基础。
期刊
目的对行眼底筛查的857例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ROP的发病规律,对进一步完善国内ROP的防治策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或NICU住院部出生体重≤1 500 g小儿进行ROP筛查,根据不同出生体重进行分组,组1为出生体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