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iaoy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采用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并用的双层隔震体系,输入近断层地震记录,考察了破裂向前方向性和滑冲效应脉冲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双层隔震体系可比单独采用基础隔震体系取得更好的减震效果,滑冲效应脉冲比破裂向前方向性脉冲对双层隔震结构更具有破坏性。中间隔震层的位移幅值通常要比基础隔震层的位移幅值大,应注意控制中间隔震层的最大位移不超过容许位移。在破裂向前方向性和滑冲效应脉冲地震作用下,中间隔震层宜分别设置在结构的中下部和结构的中部左右方可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
其他文献
采用碳纤维布(CFRP)对损伤状态隔层错跨剪力墙结构试验模型的节点进行加固处理后,对隔层错跨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有限元理论分析,并对加固与未加固状态的新型结构进行了有限元理论
以和顺新村生态移民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采用Block Lanczos法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自振周期、频率等固有振动特性。在多遇地震
针对高烈度区的消能减震结构,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和结构附加阻尼比等进行减震与非减震的对比。得出消能减震结构弹性阶段的抗震性能应有明显提高,弹性层间位移角建
采用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 6.10对节点域腹板厚度不同的三跨三层框架-薄钢板墙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节点域腹板的受力性能和节点左右梁端、上下柱端的受力机理进
有关建筑隔震教材和论著认为,基底隔震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可以大幅减小上部结构由地震产生的剪力和加速度,但会增大结构的位移响应,并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这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尚未规定其变形限值。为提出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合理的层间侧移限值,本文对已有的钢框架内
通过对我国毛纺原料需求和使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作者提出了调整我国养羊生产结构和建议和发展肉羊生产的具体措施。
广州萝岗水西路燕山一带均为花岗岩地貌,因长期的地质风化作用形成孤石群地层,构成一种特殊的地质条件。空间分布毫无规律的孤石、孤石群严重困扰建设项目的基础选型、设计和
基于Airy微小振幅波动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海水-围岩土体-隧道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对静、动水压条件下不同埋深海底隧道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岩输入
本试验采用5根钢筋混凝土梁,其中1根对比梁加载至破坏,其余4根梁加载至最大裂缝宽度达到0.2mm~0.3mm后卸载采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且用U形箍锚固,然后进行抗弯试验。试验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