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癌症患者术后地佐辛静脉镇痛作用观察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中老年癌症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癌症患者120例,其中经胸手术56例,经腹手术6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各60例,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术中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吸入七氟醚,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前15 ~ 30 min静脉注射负荷量,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两组均在此基础上给予曲马多100 mg,氟比洛芬酯50 mg.患者清醒拔出气管导管后接静脉镇痛泵,注射速度为2.1 ml/h.芬太尼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8 μg/kg+氟哌利多5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50 ml;地佐辛组为地佐辛0.4 mg/kg+氟哌利多5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5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毕清醒即刻(0 h)、术后2、6、12、24 h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6,P=0.700;t=0.727,P=0.468;t=0.203,P=0.840;t=0.146,P=0.884;t=0.414,P=0.680).两组Ramsay评分在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P=0.034);在2、6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8,P=0.250;t=1.500,P=0.168);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Ramsay评分在12、24 h时评分均为2分.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芬太尼组为18.3%,地佐辛组为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23).结论 地佐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毒副作用轻微,可能成为中老年癌症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其他文献
患者男,62岁,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腹胀,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心悸、胸痛,无鼻出血及齿龈出血.我院门诊行腹部CT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以肝癌收住入院,患者发病以来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近期内体质量减轻约2.5 kg.既往体健,吸烟史30年,每日20支,饮酒史30年,每日250 g,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
目的 分析nm23-H1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NSCLC组织及28例良性肺病变中nm23-H1和HSP27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m23-H1和HSP27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nm23-H1和HSP27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3 %(31/75)和80
目的 探讨生物标志物对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分类GEP-NEN生长抑素受体的表达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GEP-NEN患者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99Tcm-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影像学结果.结果 GEP-NEN突触素(Syn)的阳性表达率为90.4%(66/73),嗜铬粒素A(CgA)的阳性表达率为6
期刊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明确诊断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同步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每组各40例,均予根治性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5 MVX线,2Gy/次,5次/周,DT 60~64 Gy,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每周日加用多西他赛40 mg,静脉滴注,共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 探讨双铂腹腔、静脉双途径方法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Ⅲ~Ⅳ期卵巢癌肿瘤减灭术后患者进行双铂双途径方法治疗,腹腔使用顺铂(DDP)/卡铂(CBP)化疗,继续治疗后交叉使用CBP/DDP方案静脉化疗,分别统计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34例静脉化疗共112个周期,平均3.3个周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微RNA(miRNA)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miRNA芯片技术检测顺铂(DDP)耐药细胞株A549/DDP与非耐药细胞株A549的miRNA表达的差异,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验证相应mi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在细胞株中抑制或过表达目标miRNA,研究其对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为A549细胞的18倍.A549/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9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90例患者中CD133阳性42例(22.1%).CD133蛋白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镜下血管侵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P< 0.001、P=0.016、P=0.02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分化
目的 观察康复新对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的保护作用,以提高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接受直线加速器3D常规分割剂量照射时,同期应用氟尿嘧啶缓慢静脉滴注.放疗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漱口后口服康复新口服液及蒙脱石散(思密达)悬浊液,2次/d,并对口腔黏膜进行观察及记录损伤分级.结果 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94.87%,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0%.口腔黏膜炎大部分发生于放疗第3周至第4周
目的 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中位年龄44岁,32例为绝经前.双侧卵巢转移34例(73.9%).24例(52.2%)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均采用了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16.3个月.1、3、5年生存率57.3%、16.2%和0.Cox回归分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转移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64例恶性胸腔积液(恶性组)和40例良性胸腔积液(良性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