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获是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效益。通过人工模拟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方式,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机械收获方式选用及配套参数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含油量不同的2个中熟油菜品种,在湖北黄冈和襄阳设置联合收获不同收获时期(终花后20—44 d(黄冈)和终花后23—47 d(襄阳),每隔3 d收获1次)以及分段收获不同割倒时间(终花后20、26和32 d(黄冈)和终花后23、29和35 d(襄阳))和后熟时长(3、6、9和12 d)试验,测定千粒重、含水
其他文献
一只2岁仓鼠,体重65 g,未生育,子宫流血20多d,经临床检查、细胞学、腹部彩超、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肉芽肿性增生,征得主人同意,呼吸麻醉后,行卵巢子宫切除术,术后7 d拆线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云南省的流行及遗传进化情况,2020年10—12月收集云南省部分猪场疑似病料共24份,采用PCR方法进行PCV3病原检测;选取PCV3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16株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24份病料样品中检出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为20.8%;克隆出的阳性扩增产物(YNJS-2020)ORF2核苷酸序列和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7.4%~98.9%,其中与西班牙毒株
为了解广西柳州市活禽市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分布情况,2015年6月—2019年5月持续在柳州市8个活禽市场采集鸡鸭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样品1 425份(麻花鸡500份、麻鸭925份),通过SPF鸡胚培养,采用HA和HI试验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样品156份,阳性率为10.95%(156/1 425);分离出6种亚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3、H4、H9、H6、H11和H13,其中H13亚型为广西地区首次报道发现,样品来源于麻鸭;从种属分布和混合感染情况来看,鸭群中6种亚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羊感染后体质渐弱,生长速度变慢,临床症状为高热、咳嗽、胸腔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病死率较高。本文通过治疗的具体病例,梳理治疗方法,总结治疗体会,供兽医同行和养殖业者参考。
【目的】亚油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能加快体内脂肪代谢与分解、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形成积存、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提高记忆力、预防脑部功能退化等功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控制脂肪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关闭下游产物的合成途径,以便提高水稻上游亚油酸的含量,为创制富集亚油酸水稻材料提供依据。【方法】水稻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OsFAD3)存在2个拷贝,分别分布在第11和第12染色体,且两者cDNA同源性达97.32%
【目的】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粒长是小麦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遗传改良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通过对前期QTL定位鉴定到的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的主效QTL位点QSn.sau-2D.2和提高籽粒粒长的主效QTL位点QKl.sau-3D.2开发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并在川农18和T1208构建的RILs群体中进行验证及评价,为更好地利用这两个QTL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前期在川农18和T1208构建的高代自交群体中鉴定到的控制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主效QTL位点QSn.sau-2D.2和控
为获得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ASFV)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和最低检测限等试验数据,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引物探针为金标准,以62份已灭活的ASFV阳性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
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对昆明系(KM)小鼠的致病性,同时探索建立HPS的KM小鼠感染模型,应用血清4型(SD-05、ZC-7、ND-21)、5型(BD-1、HB-08、PZ-26)菌株对KM小鼠进行毒力测定,然后以2种血清型最适菌株的最适剂量,腹腔注射KM小鼠开展攻毒试验,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细菌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血清4型SD-05株、血清5型HB-08株毒力较强,对KM小鼠最适接种剂量分别为1.2×109
规范、合理使用种猪及晚阉猪产品是保障肉制品食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种猪及晚阉猪的定义及其猪肉特性,对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部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指出了当前种猪及晚阉猪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种猪及晚阉猪肉鉴别取证难的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种猪肉及晚阉猪肉标准,落实日常监管等方面针对性进行了探索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