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开展各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主题词:创设气氛 激发兴趣 开展游戏 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下面就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课堂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并非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必定静若死水,死气沉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情绪,和蔼的态度,良好的心境感染學生,把学生放在平等位置,教与学作到民主。耐心启发,坚持正面教育,适时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保持心理上的愉快和自信。对差生要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及时肯定点滴的优点和进步,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自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参与。
二、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一种个性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学习目的,意义缺乏认识,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具的直观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师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表情等直接兴趣引起的。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特别是活动教具和电化教具,更能有效地调动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例如: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书中的插图是在一根电线上落着1只燕子,另外2只飞离电线,表示3-2=1这个算式,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观察对减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可制做一个能演示飞走的教具。在画有电线图上挂上3只立着的小燕子,先给学生形成原来有3只的印象。当教师叙述到飞走2只时,就从落在电线上的3只小燕子中拿下2只一翻,使之变成展翅飞翔的2只小燕子。这样学生既看得见原来落着的3只是被减数,也看得见飞走的2只是减数,还看得见剩下的1只是差。全班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兴趣高,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参与率高。不仅把数量关系非常生动具体地印在脑海中,而且也形象地认识了3-2=1这个算式,理解了求剩余的应用题是用原有的3去掉2还剩的,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扎实,效果较好。
三、 开展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
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数学游戏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比老师多拍3下,规定学生先拍出和老师同样多的5下,停顿一下,再拍出比老师多的3下,拍完后说出自己一共拍了几下,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全班学生拍得整齐有力,如此反复多练习几次,在游戏中积极思维,较好的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较小数同样多,另一部队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求出了较大数。较大数=较小数 相差数。
再如,学完求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这三组加减法应用题后,我和学生一起针对这三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自编儿歌,帮助学生明确此类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儿歌顺口易记,学生觉得有趣,在理解这类题的数量关系后记住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解题。
此外,诸如“送信游戏”、“找朋友”、“接力赛”“夺红旗”等也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在课堂上适时开展数学游戏,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四、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地结合,所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人人参与进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随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例如:在教学“小东家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先让学生摆,通过手摆、眼看,产生动作思维,从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5只,再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白兔多,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5只。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此类题的思考过程,总结归纳思考方法。在巩固练习中增加操作练习,让学生摆各种图片,巩固新知识。这样,学生要动手摆就必须动脑想,摆时还要说出摆的过程和思考问题,脑、手、眼、口、耳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过程中。
五、 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意识已无不在各个角落出现,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效率,促进群体参与。在课堂上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看谁说得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哪组准确率高”“哪位同学发言最积极?”……抓住学生好胜心理,多给他们创造竞争机会,把他们推到前沿地位,适时对他们的成绩加以肯定。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铺路架桥,把发规律的机会留给学生,多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题词:创设气氛 激发兴趣 开展游戏 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下面就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课堂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并非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必定静若死水,死气沉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情绪,和蔼的态度,良好的心境感染學生,把学生放在平等位置,教与学作到民主。耐心启发,坚持正面教育,适时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保持心理上的愉快和自信。对差生要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及时肯定点滴的优点和进步,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自信,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参与。
二、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一种个性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学习目的,意义缺乏认识,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具的直观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师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表情等直接兴趣引起的。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特别是活动教具和电化教具,更能有效地调动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例如: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书中的插图是在一根电线上落着1只燕子,另外2只飞离电线,表示3-2=1这个算式,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观察对减法的意义有个感性认识,可制做一个能演示飞走的教具。在画有电线图上挂上3只立着的小燕子,先给学生形成原来有3只的印象。当教师叙述到飞走2只时,就从落在电线上的3只小燕子中拿下2只一翻,使之变成展翅飞翔的2只小燕子。这样学生既看得见原来落着的3只是被减数,也看得见飞走的2只是减数,还看得见剩下的1只是差。全班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兴趣高,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参与率高。不仅把数量关系非常生动具体地印在脑海中,而且也形象地认识了3-2=1这个算式,理解了求剩余的应用题是用原有的3去掉2还剩的,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扎实,效果较好。
三、 开展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
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数学游戏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比老师多拍3下,规定学生先拍出和老师同样多的5下,停顿一下,再拍出比老师多的3下,拍完后说出自己一共拍了几下,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全班学生拍得整齐有力,如此反复多练习几次,在游戏中积极思维,较好的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较小数同样多,另一部队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求出了较大数。较大数=较小数 相差数。
再如,学完求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这三组加减法应用题后,我和学生一起针对这三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自编儿歌,帮助学生明确此类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儿歌顺口易记,学生觉得有趣,在理解这类题的数量关系后记住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解题。
此外,诸如“送信游戏”、“找朋友”、“接力赛”“夺红旗”等也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在课堂上适时开展数学游戏,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四、 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地结合,所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人人参与进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随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例如:在教学“小东家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先让学生摆,通过手摆、眼看,产生动作思维,从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5只,再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白兔多,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5只。使学生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此类题的思考过程,总结归纳思考方法。在巩固练习中增加操作练习,让学生摆各种图片,巩固新知识。这样,学生要动手摆就必须动脑想,摆时还要说出摆的过程和思考问题,脑、手、眼、口、耳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过程中。
五、 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意识已无不在各个角落出现,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效率,促进群体参与。在课堂上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看谁说得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哪组准确率高”“哪位同学发言最积极?”……抓住学生好胜心理,多给他们创造竞争机会,把他们推到前沿地位,适时对他们的成绩加以肯定。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铺路架桥,把发规律的机会留给学生,多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