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越加重视,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更是关注。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学生因为压力过大,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尤其是高考过后更是很多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对整个社会和整个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本文通过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心理偏差进行辅导的案例作为研究,详细的分析了学生产生该类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绪与行为障碍;心理辅导;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55-02
  一、前言
  学生因为其自身特点,他们生活的环境很是单纯,相应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心理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国专门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教育者们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然后有计划和目的的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名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正的案例作为研究,然后去探讨有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从这例有心理问题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和干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将给我国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表现和特点,然后分析导致学生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探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1.主要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存在着心理偏差和人格偏差,导致对其的不良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然后不良的行为又将学生的不良人格变得更加的强化。父母离异后,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于自己的家长态度冷漠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在其思想认知上对于法律观念很薄弱,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很容易被外界所诱惑,做事经常不顾后果,为了一时之快,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去发泄自己对家人的不满,然后彻底的堕落下去。
  (2)家庭原因。
  学生年幼的时候,家庭关系就很紧张,父母经常争吵,母亲对其不闻不问,而父亲也只是唉声叹气,忽视了对其的教育,导致学生受到了心灵创伤。同时因为母亲的放荡生活导致学生的心灵彻底失衡,对于世界愤世嫉俗,充满了消极的心态。父母离异并各自组建了家庭后,父母对于学生的关爱更少,导致其缺乏安全感,情绪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冲动、易怒,进而逐渐产生焦虑甚至报复的行为等心理问题。在经过其他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离异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会产生自卑、暴躁的不良情绪。
  (3)学校原因。
  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经常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学生格格不入,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学生不愿跟同学进行交流,怕别人嘲笑学生,由于学生的痛苦没有倾诉的对象,导致学生更加的孤单。同时因为学生学习差,同学们歧视学生,而老师又经常的教训学生,导致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都十分的紧张,学生对学校和同学逐渐产生了厌恶的情绪,然后就开始逃学,在加上教师的不管不顾,学生最终走向了歧途。
  2.干预措施和方法。
  (1)认知干预。
  学生除了心理产生了问题,同时在认知上也有所缺陷,例如,是非不分、良莠不辨,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学生上课后,学校专门排了教师去跟学生结对子,对其进行言语疏导,在认知上对其进行影响。开始的时候学生情绪烦躁,不听从教师的教育。教师跟其谈话的时候,学生经常的跟教师言语相撞。但是教师一直都没有放弃学生,而是时刻关怀着学生,后来学生开始从原本的戒备到现在跟教师主动交谈。教师在交谈的时候充分的告知学生学生的父母没有抛弃学生,学校也没有抛弃学生,只是学校不了解其处境,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学生在社会中所寻求的温暖和爱都是不对的,帮助学生从新认识自己的行为,借助理性的干预方式去让其从新控制自己的行为。
  (2)及时强化。
  在心理学上,强化是操作条件反射的一种技术,可以让个体的行为发生或是提高发生的概率。学生喜欢受到表扬,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行为经常的进行夸赞。学生在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不吝啬评价。学校设置进步生奖和师范生奖,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不断的进步,学校给学生颁发奖项,让其体验到学校带来的温暖和关怀。教师要对这类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加关注,经常的跟他们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引导这些学生进行学习,让他们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对于学习好的进行奖励,让学生们感受到温暖。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情感。
  小结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需要进行呵护的,很多学生因为其自身年龄还小,其心理承担能力过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作出无法挽回的事情。针对这些学生要对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就如本文中案例中的学生,学生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心理问题的愿意主要有三种,根据这三种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不断的去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淑芬.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7(42).
  [2]张福娟,张美丽.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心理偏差矫正的个案报告[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33):7355-7357.
其他文献
【摘 要】统计知识的学习贯穿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应该说在小学和初中时,学生们已经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比如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等有了一定的认识,高中阶段的统计学习是对原有认识的深化和延伸,统计的教学对生活的需要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调依托数据和数据
【摘 要】现代教育更加倡导实践和创新,要求每一科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使其在将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展现学科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
Anixter中心是芝加哥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非赢利的服务机构,在1997年荣获“优质服务奖”的铜奖。该机构的管理层实施TQM,逐步将质量管理融合进企业文化。本文详述该组织面对11项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否通过中标获得施工任务是施工企业获利的前提。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前期准备阶段的信息采集,投标阶段的组建投标班组,熟悉招标文件及具体编制投
由中国土地学会土地信息研究会和浙江省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组织和筹备,于1987年6月17日~20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与信息学术讨论会.代表中有长期从事土地调查、土
近年来,全国丝绸行业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如何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是摆在蚕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旺苍县燕子乡近年来蚕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就目前农村蚕业
【摘 要】掌握地理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每年高考的地理题也必然会有读图做题这一类型的考题,这也说明了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所以对学生看图、做图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读图;地理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77-01  引言  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多种地图、图表